[文学研究]第12章-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330936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研究]第12章-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文学研究]第12章-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文学研究]第12章-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文学研究]第12章-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文学研究]第12章-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研究]第12章-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研究]第12章-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单元,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酱菜,主要内容,1.理论介绍 2.代表人物 3.选读狱中札记,1.理论介绍,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的兴起,二、理论基础,一、社会历史背景,三、基本特征,postcolonialism,Post-colonialism(带有连字符-,指时间上的分段,即前殖民地独立后以后的阶段) Postcolonialism(不带连字符的指学术潮流,即当代人文研究的一个分支。),四、后殖民理论的局限性,“后殖民”概念的所指,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内涵,“后殖民”概念的所指,作为一个历史分期概念,它指西方殖民之后的历史时期; 作为殖民话语的反话语,它代表一种针对殖民主义的抵抗与颠覆; 作为一

2、种独特文化再现形式,它指文学研究与文化批评领域的后殖民现象; 在全球化理论体系中,后殖民即后殖民状况,它指向后殖民民族国家所面临的文化经济矛盾。 赵一凡,张中载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第201页,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内涵:,后殖民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赛(萨)义德出版的东方主义一书为标识。 研究对象: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及其造成的后果。 涉及学科:哲学、历史学、文学、人类学、心里学、文化学。 主要问题:文化与帝国主义;殖民话语与西方对东方的文化再现;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身份;种族、阶级、性别间的关系;冷战之后的全球关系展望。 (中心问题-文化问题),

3、http:/ 二、理论基础 三、基本特征 四、后殖民理论的局限性,一、社会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国家关系的紧张; 具有东方血统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进入西方学术界; 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的重新崛起; 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追寻。,http:/ Fanon),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认为,所谓文化霸权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统治中,文化领域的控制具有重要地位;统治者对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控制,不是通过外在强制而是通过被统治者的自觉认同来实现的。后殖民主义者由此认为文化霸权贯穿于殖民主义的整个过程,在后殖民时代,文化控制仍然是帝国主义在当今的重要表现形式。 福

4、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福柯在著作中提出,不存在绝对客观知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始终与权力纠葛在一起。纯粹的真理是不存在的,所有知识的目的都在于确证统治结构的合法性。任何话语都有虚构的成分。,(http:/ Antonio Gramsci 18911937 意大利共产党领袖。他的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写于狱中,战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研究。他奠定了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 主要著作狱中札记、狱中来信、葛兰西文集。,http:/ 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与此相反,葛兰西创建性地指出,文化霸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统治形式,统治阶级要统治市民社会,就必须借助知识分子和文化机构,使自己的伦理、政治及

5、文化价值成为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使“广大人民群众自由同意基本统治集团所提供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即获得文化霸权。,戴从容.从东方主义到文化与帝国主义萨伊德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J. 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文化霸权的实质,文化霸权首要的不是一个争夺“领导”的问题,而是一个争夺领导“权”的问题,是你的领导能否被接受,能否合法化的问题。因此统治阶级或统治集团要获得统治的合法权,就需要通过赢得被统治人民的同意,通过被统治阶级的自愿的赞同来获得,而不是通过压制或暴力来获得。 文化霸权的争夺并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简单的灌输和强加,是双方谈判或协商的结果。这样,文化霸权所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动态的统治方式,一切

6、都正在进行中,是统治与反抗之间的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平衡,或如葛兰西所说的“运动中的平衡”。,对于葛兰西来说,文化霸权虽然需要超越经济阶段,体现出一种精神和道德的统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经济基础,因此在这一意义上说,文化霸权又是一项全面的统治工程,既是一个文化或政治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http:/ Michel Foucault 19261984 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主要著作疯癫与文明、 规训与惩罚、 词与物等。,http:/ 福柯质疑这种司法模式,并对这种否定性,以禁律形式出现的权力发起反击。他问道:为何非要把权力化减为禁令式的法律呢?他感叹说:权力始终纠缠着国王和

7、法律,始终带有它们的阴影。,赵一凡,张中载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第443页,福柯努力将权力从国王那里拉出来,从司法体系中拉出来。这种权力超出国家机器,超出王权,超出法律。它的性质也不再是禁止、阻碍、否定和压制。相反,权力变得更积极,更具生产性、创造性与渗透性。 福柯的权力并非一个本质主义概念,我们很难为它下一个确切定义。福柯勉为其难地说:“权力不是一个机制,不是一个结构,也不是我们拥有的某种力量;它只是人们为特定社会中复杂的战略情势所使用的名字。”这就是说,权力被理解为多重力的关系,我们不应该从一个中心,从某个最基本的始发处去寻找权力的源头。,(赵一凡,张

8、中载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第443页),权力无处不在,这并不因为它有特权将一切笼罩在它战无不胜的整体中,而是因为它每时每刻,无处不在地被生产出来,甚至在所以关系中被生产出来。权力无处不在,并非因为它涵括一切,而是因为它来自四面八方。 对他而言,权力永远存在于关系中。也可以说,权力永远是关系中的权力,权力只有在和另外的力发生关系时才存在。,(赵一凡,张中载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第443页),话语权力,他从知识考古的角度,对话语和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知识、真理是权力的形式。权力离开了知识、真理也就不成为权

9、力。 话语实践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权力的范畴也在随话语实践而不断的扩大,生活的事实似乎就是权力话语的体现。 福柯的话语理论强调话语规则制约个别话语存在,肯定了集体话语所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生命个体是在话语结构的世界中使用话语他变成话语力量的体现者。,徐军义.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分析J. 文教资料,2010年12月,福柯强调语言对人的制约,只有遵循语言系统自身的规律,人们在生活中的表达和沟通才能有效;是话在说人 ;是语言建构了人的本质 。人们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是在表达言说的背后还有更为本质的力量 。 在任何社会中,话语的生产是被一些程序所控制、筛选、组织和分配的。它们的作用是转移

10、其权力和危险, 应付偶然事件,避开其臃肿麻烦的物质性。这些权力渗透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影响规范着人的存在方式。,徐军义.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分析J. 文教资料,2010年12月,权力知识,福柯在理论与刑法制度的演讲中明确提出了权力知识理论,传统的理论认为知识属于“真理和思想自由”的领域,在权力不发生作用的地方知识才存在和发展。而福柯在这里否定了知识和真理的纯洁性和客观性,认为:“我们应该承认,权力产生知识(而且,权力鼓励知识并不仅仅是因为知识为权力服务,权力使用知识也并不是因为知识有用);权力和知识是相互指涉的,不相应的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有权力关系不预设和建构权

11、力关系也不会有任何知识。,徐军义.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分析J. 文教资料,2010年12月,人类历史的本质,就是通过权力斗争而生成知识,并建构人类知识体系的过程,它们生成的过程就是权力和知识相互结合的过程,权力使知识具有了合法性,知识使权力具有了合理性。 话语是真理、知识和权力的集中表现,是生活主体和对象能够相互交融的地方。福柯的权力是指“支配人体的政治技术”不是指某个阶级集团或个人所享有的权力,而是指这种权力是如何行使从而拥有了权力。,徐军义.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分析J. 文教资料,2010年12月,三、基本特征,1.后殖民主义话语主要是关于文化差异的理论研究。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原宗主国与殖民地

12、和第三世界之间不同于殖民主义的复杂关系。 2. 后殖民主义特别倚重福柯关于“话语”和“权力”关系的学说。按照这样一种学说,世界上的任何“知识”,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话语/权力”的较量。 3. 后殖民主义否认一切主导叙述(Master-narratives),认为一切主导叙事都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因此批判欧洲中心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的基本任务。与此相关联,对以“现代性”为基础的发展观念的质疑和批判是其重要特点之一。,http:/ 后殖民主义对全部的“基础的”历史写作予以否定,认为一种基础的视角总是通过一种“同一性”而压制了“异质性”。这样,后殖民主义拒绝了资本主义这一“基础的范畴”,也否定了作为一个范畴的“第三世界”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世界结构。 5. 后殖民主义把批评的注意力由“民族起源”(national origin)转向“主体位置”(subject position)。它的着眼角度在于主体形成过程中“自我”与“他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扭结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样,对它来说,混杂性的重要程度远高于差异性。,http:/ other)自我(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