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2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8325877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2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2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2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2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2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知识点一 人民教育的奠基,课堂检测 达标训练 巩固反馈,知识点二 动乱中的教育,教材问题解答,内容索引,知识点三 教育的复兴,人民教育的奠基,知识点一,1.拉开序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时间:1949年底。 (2)内容 建立 事业。 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 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3)意义:成功地将 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历史叙述,半殖民地半封建,人民教育,工农,2.制定方针 (

2、1)时间: 时期。 (2)方针:使受教育者在 、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 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采取措施 在发展 教育的同时,建立起 的学校教育制度。 4.取得成就 (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体系。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 的建设人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德育,全日制学校,思维点拨,半工半读,国民教育,德才兼备,新中国教育方针提出的背景 (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返回,探究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特点,史料实证,材料 共同

3、纲领第一条指明了我们反对什么,主张什么。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这项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具体步骤上则必须一步一步地求其实现。 周恩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6月),思考 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史论总结,19491966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党和政府的重视。 (3)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教育方针政策。 (4)建立起各类

4、学校,培养人才。,动乱中的教育,知识点二,1.表现 (1)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 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 ”。 2.影响 (1)中国 受到极大破坏。 (2)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历史叙述,工农兵学员,高考制度,教育事业,(3)整个 素质大大下降。 (4)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民族文化,历史认识,归纳总结,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返回,“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事业遭受极大破坏,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返回,探究点 “文革”对教育事业的破坏,材料 改革教育

5、,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史料实证,“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 “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 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破坏。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思考 (1)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答案,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思考 (2)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答案,“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

6、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史论总结,“文革”对教育的破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国计民生来说非常重要。 (2)经济、科技、民族素质的竞争在于教育,重视教育是发展的根本大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教育的复兴,知识点三,历史叙述,1.背景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 2.措施 (1)“文革”结束后 在教育战线全面 ,整顿教学秩序。 恢复中断十年的 。 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2)改革开放之初 提出教育应 的思想。 实行“ ”发展战略。,拨乱反正,高

7、考制度,优先发展,科教兴国,(3)20世纪80年代 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初等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 。 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 并举。 高等教育: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 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 。 (4)20世纪90年代 高等教育:实施“ ”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职业教育,义务教育法,211工程,学位,自主权,教育投资:实行 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社会办学:启动了“ ”,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西部教育: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并在

8、西部近200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国家还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希望工程,国家拨款,历史认识,归纳总结,轻巧识记,概念阐释,史论要旨,“科教兴国”战略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返回,现代中国的教育,返回,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 (1)建国后,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以配合生产建设。 (2)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并基本实现。 (3)建国后,高等

9、教育进行了改造、调整,培养了大批人才。 (4)少数民族教育也得到充分发展。 (5)民间办学加速,满足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返回,“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实质是把教育提到有关民族兴衰的大事的高度。学习本部分时,注意从科技、教育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思考。,(1)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2)“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破坏。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三个面向”的提出、教育立法的开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返回,探究点 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材料一 邓小平:“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

10、育办好。”“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材料二 江泽民:“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史料实证,思考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答案,三者相互依赖、互为基础。科技、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史论总结,我国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

11、人民教育,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复和掌握了主动权。 (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推行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3)“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5)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深化教育改革。,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C.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解析,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

12、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改变为社会主义的教育。,2,3,4,5,1,6,2.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解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可以看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3,4,5,1,6,3.“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你是“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B.作为一名

13、大学生,整天呆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 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7月8号的高考 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你被北京大学录取,结合“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政治经济及教育发展的状况,可排除B、C、D三项。,答案,解析,2,3,4,5,1,6,4.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国什么时候的状况 A.过渡时期(19491956年) B.探索时期(19561966年) C.“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D.新时期(1978年至今),答案,解析,漫画表现的是一辆载满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各种著作的车子,虽然贴着“又红又专”的标签,却仍然幻想在社会主义审查制度下蒙混过关。漫画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教育正处在

14、一种极“左”的状态之下。,2,3,4,5,1,6,5.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案例,因父亲认为小娟是个女孩,所以在小娟12岁时就不让其上学,结果小娟把父亲告上法庭。案子最后小娟获胜。小娟父亲的做法违背了下列哪部法律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答案,解析,义务教育法指的是保护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根据案例中父亲不让小娟上学,可知其行为是违背了义务教育法。,2,3,4,5,1,6,6.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力量办学获得了迅速发展。观察下图,图中景象的出现最早应不早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1世纪初,答案,解析,1989年

15、,共青团中央推出了“希望工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希望小学的出现应不早于1989年。,2,3,4,5,1,6,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提示 (1)发展表现:小学、中等及高等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校数量成倍增长,尤其是小学和中等学校增长较快;在校生人数成倍增加,远远超过旧中国的在校生数。 (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人民手中;人民政府根据国情,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 提示 (1)发展历程:开基创业,教育事业初具规模;探索道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迎接挑战,各类教育成就辉煌。 (2)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二、学习延伸 提示 组成调查小组,分组时一般参考下面两种方式:一是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将来;二是分成若干小组,分别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基础设施及建设、学校发展规划等;分头调查收集学校发展资料;充分利用学校的档案室、校史陈列室,也可以采访的形式通过学校主要领导人进行了解;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