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6 (2)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91383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6 (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6 (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6 (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6 (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6 (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6 (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6 (2)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遗传(heredity) 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 变异(variation) 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染色体 质粒 转座因子 整合子 噬菌体基因组,1.细菌的染色体 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 一个复制起始位点,半保留复制; 连续基因,无内含子。,2.质粒(plasmid):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 质中的环状闭合双链DNA。,特点: 自我复制 编码某些特殊性状 自行丢失与消除 转移性 不相容性与相容性,几种常见质粒: F质粒转移;Vi质粒毒力 R质粒耐药;Col质粒细菌素,3.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

2、t) 细胞基因组中能够从一个位置转移到 另一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插入序列IS (insertion sequence) 转座子Tn (transposon),4.整合子 位于染色体和质粒或转座子上,自身不 能移动,但能捕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 基本结构:两端的保守末端和中间的 可变区,可变区含有基因盒。,第二节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基因转移: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 入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重组:转移的外源性遗传物质与受体菌 DNA整合在一起,产生新的核苷酸排列顺 序的过程。,转化 接合 转导 溶原性转换 原生质体融合,一、转化(transformation),小鼠体内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

3、概念: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 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影响因素: 供、受体菌的基因型; 转化的游离DNA片段的相对分子量; 双链DNA; 受体菌的生理状态:处于感受态。,二、接合(conjugation)指遗传物质 (如F质粒、R质粒或染色体片段)通过性菌毛由供体菌传递给受体菌。,三、转导(transduction)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包括: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普遍性转导模式图,局限性转导模式图,四、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温和噬菌体感染敏感菌,其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中,形成溶

4、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获得了噬菌体基因赋予的新性状。,五、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两种不同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彼此融合。,总结,第三节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自发突变:随机的,不定向的,抗生素的 筛选作用。 自发突变率:10-6-10-9 诱发突变:理化因子的诱变作用 诱发突变发生率:10-4-10-6,彷徨试验:随机的、非定向的突变是在接触噬 菌体之前就已发生,噬菌体对突变 仅起筛选而不是诱导作用。,影印试验: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抗生素仅起筛选突变株的作用。,突变型细菌的分离:表型鉴定 耐药性突变型 药敏试验

5、 营养缺陷突变型 营养物质筛选 条件致死性突变型 温度敏感试验 发酵阴性突变型 乳糖发酵试验,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医学意义,1.诊断困难:形态结构变异 如: 鼠疫耶氏菌 多形态性,3-6%食盐,陈旧培基物,炭疽杆菌 失去形成芽胞能力 变形杆菌 迁徙生长、似薄膜(H) 单个菌落(O) 菌落光滑型(S) 粗糙型(R),42-43,10-20天,0.1%石炭酸,2.预防、治疗困难:耐药性变异 3.毒力变异 白喉棒状杆菌 获得白喉毒素 牛分枝杆菌 卡介苗,棒状噬菌体,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13年(230代),4.检测致癌物,Ames试验,5.基因工程 目的基因:外源DNA 载体:质粒,噬菌体 酶: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 工程菌:大肠杆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