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9736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医院感染管理 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医院感染的研究经历了: 从无-有、从 简单-复杂,从单纯消毒、隔离到病因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免疫学、消毒学、管理学、治疗学等复杂的研究过程。并随医院的发展而日显复杂。,医院感染与医院相随并存,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息息相关,众所周知,我国公共卫生行业在2003年经受了SARS的考验和冲击,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很多医务人员在诊治SARS病人的过程中被感染,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医院感染控制受到空前的重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当今突发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提

2、高,医院感染将成为今后医疗纠纷的热点和难点。,医院感染,全世界都存在医院感染的问题,它既影响了发达国家也影响了资源贫乏的国家。在卫生保健机构中获得感染是住院病人死亡和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这给病人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的密切联系,历次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回顾,妇儿医院手术切口分枝杆菌感染暴发 (广东深圳,1998),表现: 1998年4月1日5月31日共手术292例,4月22日7月14日发生切口感染166例。潜伏期为2030天。切口部位开始为小结节,继而化脓成窦道,有线头夹出。清创换药后创面清洁但不愈合,或愈合后又复发,并有淋巴结炎倾向 调查:20份切口分泌物标本培养

3、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型)。医院环境和无菌物品细菌学检查合格。使用中和未启用的戊二醛半小时不能杀灭金葡菌、1小时不能杀灭龟分支杆菌,测浓度为0.137%。 结论:戊二醛浓度错配导致手术器械分支杆菌污染,从而引起切口感染 深圳孕妇感染事件开庭:46人索赔两千多万,2003 非典(SARS)事件,1、SARS的起因是社区感染 2、但其疫情的发展、失控多数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3、SARS的最后控制也是得力于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SARS问题的本质是感染控制问题,10,安徽宿州眼球事件,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 12日上午,10名患者相继出现眼部肿疼等感染表现

4、。全部患者被急送上海一家医院治疗 至17日,9名患者相继实施单眼眼球摘除手术 经调查,该起恶性医疗损害事件是由于宿州市市立医院管理混乱,违法、违规与非医疗机构合作,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造成手术患者的医源性感染所致 该事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极坏,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感染暴发事件,回顾: 2008年9月3日起:9名新生儿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 8名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 定性: 经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院感事件2009年,2009年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5例患儿死亡事件; 2009年山西两医

5、院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 2009年安徽省霍山县血透感染事件; 2009年江苏省盐城、连云港、徐州、扬州等几所医院发生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 2009年苏州市一所民营医院发生针灸后结核杆菌感染暴发事件; 2009年广东汕头一医院18名剖宫产妇术后感染事件。,医院感染严重威胁医疗安全,医院感染 医疗纠纷 警钟长鸣,医院感染定义,狭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包括临床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广义: 是指在医疗卫生机构内获得的感染。,诊断要点,下例不

6、属于医院感染 非生物因子所致感染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 病原体自然扩散(如肝脓肿穿孔所致膈下脓肿) 脓毒血症的迁延病灶 新生儿在宫内发生的感染,诊断要点,下例属于医院感染 传染病:平均潜伏期; 普通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发生新的部位或新的病原体感染; 由于侵入性操作导致病原体扩散; 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 新生儿经分娩或出生后相关护理发生的感染。,按病原体的来源分:,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医院感染的常见临床类型,下呼吸道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泌尿道感染 胃肠道感染 血液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指系统地收集一定人群中的医院感染发生

7、和分布及其各种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以便采取改进防治措施并对防治措施进行评价,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医院感染监测,意义: 1、减少获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 2、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3、评价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 4、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5、说服医务人员遵守医院感染控制的规范和指南。,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重点监测对象包括: 危重病人、住院时间长的病人、有留置导管的病人(导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等)、气管切开的病人、上呼吸机的病人、术后该拆线而持续换药的病人、移植病人、发热以及更换更高档次抗感

8、染药物的病人。,医院感染可控制,怎样控制?,环境 消毒 隔离 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 洗手 病人,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提高治疗与手术的成功率; 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床位周转率; 减轻医疗护理工作负担与国家和个人经济负担。,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理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早期发现,及时控制!,医院感染暴发频率,有人作过这样调查,平均在10000个住院病人中就有一次真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医院感染暴发中: 40%的能自行控制; 60%需要感染控制人员或其他人员通过实施有效措施才能控制。 因此医院感染暴发监测和控制非常重要。,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暴发(outbr

9、eak)指短时间内在病区或病人群体中发生3例同种同源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又称病例集聚性发生,是医院感染流行的一种极端形式。 类型:感染症状、疾病、病原菌、质粒流行或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外源性 可预防性 感染控制环节漏洞 社会影响严重性 保持警惕性,是医院感染暴发的早期发现的前提,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级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级突发事件立即内报告。,级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级突发事件2小

10、时内报告。,级 1)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级突发事件12小时内报告。,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 (2),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制度,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重视手卫生,控制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2009年4月:卫生部医疗机构手卫生规范,WHO: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的六个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 2、摘除手套后 3、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4、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黏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5、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身体部位 6、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生物体(包括医疗器械),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

11、相互摩擦,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六部洗手法,六步洗手法口诀,1、掌心对搓第一步(掌心.对)内 2、手心手背交替搓(手心.背)外 3、双手交叉搓指缝(交叉指)夹 4、弯曲互握搓关节(搓关节)弓 5、交替揉搓大拇指(大拇指)大 6、指尖并拢搓掌心(指尖.心)立 七步洗手法口诀 内、外、夹、弓、大、立、腕,医务人员洗手的意义,手是医务人员工作中最常使用的“工具”,90%的医疗护理工作需经医务人员的手来完成。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医院

12、感染通常是以直接或间的接触性感染途径引起,而手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医院的环境是一个大的贮菌库。外环境中有各种环境造成微生物污染。医务人员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手部会沾上各种微生物(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病毒、支原体等)。,医务人员洗手的意义,手是最主要的交叉感染的媒体,但由于手部生理结构,是无法进行无菌处理的(不能进行压力蒸汽灭菌、辐照、熏蒸)。而化学消毒剂长期使用会对皮肤有损伤。 因此只有经常地注意洗手,将手部污染低降到最低水平,才能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好好学习,天天洗手,关爱生命 关爱健康,标准预防制度与个人防护措施,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3),标准预防,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提出

13、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防护特点: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保护性隔离设施 PPE,手套 口罩 帽子 防护服与隔离衣 防护镜与面罩,标准预防的具体防护措施,1、医务人

14、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操作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具有放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时,还应当穿戴具有放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医务人员手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标准预防的具体防护措施,5、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放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

15、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放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标准预防的具体防护措施,手卫生,正确洗手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手套: 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手部皮肤已有破损,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口罩,保护口和鼻的黏膜 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佩戴口罩: 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染病病人,或进行支气管镜、口腔诊疗操作时(佩戴具有过滤功能的高效口罩); 进行手术、无菌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 自己

16、患呼吸道疾病时。,正 确 的 佩 戴 口 罩,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 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佩带口罩的注意事项:,面罩和防护镜,面罩和护目镜可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体液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 可能发生喷溅的医疗操作必须使用防护镜、面部防护罩、口罩等。 动脉穿刺要戴面部防护罩(血液溅入眼中发生率较高)。,隔离衣,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喷溅物等污染 必要时可在外加塑料围裙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职业暴露的类型,医疗锐器伤: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 血糖针、手术刀 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锐器伤常见暴露原因,注射 抽血 静脉穿刺或拔除 锐器处理 废弃物处理 外科手术缝合,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威胁,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