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幻灯片--第一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9429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幻灯片--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心理学幻灯片--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心理学幻灯片--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心理学幻灯片--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心理学幻灯片--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幻灯片--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幻灯片--第一章(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 理 学,王丽芳,开设本课的意义?,教师:心理学、教育学(必需) 教师资格证 考研的需要 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今后的家庭教育(我们用孩子生命中的头12个月教他们走路和说话,接着又用12个月教他们坐下和闭嘴。菲利斯迪斯),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应基础 第三章 学习概述 第四章 学习的相关理论 第五章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七章 学习的迁移 第八章 学习的动机 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参考书目,参考书: 1、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徐子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教育心理学新编,汪凤炎等主

2、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学习要求,考试:闭卷(可能,随系里要求)。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做好笔记。,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与心理学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与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与心理学,一、心理学的含义 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一、心理学的含义,(一)心理的含义: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即人在生活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是生物进化到高级阶段时人脑的特殊功能。 心理是心理活动的简称,也叫心理现象。 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举例:,一位大

3、学生,正坐长途汽车返回故乡。她打了个盹,慢慢醒过来。 首先她听到轰鸣声,感觉到有规律的震动,看见耀眼的光芒(感觉:进入人体感觉器官的一系列外界刺激)。 接着她从这些个别感觉中了解了它们,知道响声和振动式汽车运行中产生的,“光芒”是从窗外射进来。(知觉) 汽车快到她的家乡了,她全神贯注的眺望着窗外,急切地盼望能看到熟悉的景物和亲人,她想:“今天来接我的会是谁呢?”“会不会是母亲和家人一起来呢?”这时,她脑海里出现了母亲的形象。(想象和记忆) 当终于看见了家人时,她一阵激动,流出了热泪。(情感) 她想:一定努力学习,有所成就,为家乡人争光。(意志) 上述这些都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二)心理的分类

4、,心理(心理现象)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 1、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3、自我,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 又称认知过程,是人了解客观事物时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 如,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 2、情绪情感过程 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绝不是无动于衷的,总会根据事物与自己的关系,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如喜悦、舒畅、愤怒、悲哀、恐慌、惊奇等,这些心理活动就是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人并不是消极地认识世界的,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按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行动去反作用世界的。如主动适应、施加影响、进行改造、推陈出新等

5、。 这种在行为的决断、执行和坚持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关 系,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知、情、意)是一个人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只是在某个具体时间,侧重于某一方面而已。 三者之间的关系:知是情和意的基础,而后两者可以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和深入。,个性心理,古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1、个性心理倾向 又叫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人对事物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 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是多种心理特征地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

6、理差异。,自 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 如果自我产生障碍,人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严重地产生心理疾病。,(三)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地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从而找到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并加以运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四)心理学的学科分支,普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团体心理学;

7、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劳动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公关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航空航天心理学; 组织管理心理学; 临床或医学心理学; 司法与犯罪心理学等; 按年龄分婴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男性、女性心理学等。,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直接法 2、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视听法 3、行为主义(Behavior Psy.) 听说法、程序教学法 4、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认知法 5、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 沉默法、咨询法,心理学的产生,

8、历史悠久,但作为哲学的一部分。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为标志。,1、构造主义与直接法,(1)直接法(口语法) 背景:19世纪中后期的欧美,历史背景,19世纪中、后期,欧美各国间商业发展迅速,移民现象频繁。这种条件下的外语学习不再是脱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校课程,不再仅仅是训练智力的手段,而是变成了一种社会实际需要。这个需要首先是对口语的需要。 人们注意到,两、三岁的孩子很快能够学会说本国话,而学生在学校里学了几年外语,还不会说外国话。于是人们提出用孩子学说话的方式来教学生学习外语。 他们认为:通过大量反

9、复的练习,学生能学会外语,在外语教学里翻译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起消极作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已不能满足对外语的需要了。社会的需要、同时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外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外语教学要改革的呼声中,在外语教学法史上占重要地位的直接法就应运而生了。,(2)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奠基人:冯特。(1879年) 主张:通过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结构,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 运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在实验者对自己的直接经验做精确的观察与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内省与实验相结合),冯特认为,语言包含: 外部形式:由一个有组织有联系的说或听的声音系统构成; 内部形式:由深层的认知

10、过程构成。 只是深层认知过程的表达,而则组织说话者的思想,为发音做好准备,使听者能从所听信息中提取含义。 冯特:语言心理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而最强有力的感觉又是由音响表象所引起的。,直接法,主张:以模仿为主、理论无须先行、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着重强调培养语感,强调直觉。 特点: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优点: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缺点:

11、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的话语法错误较多。,缪勒(德):整体学习学说。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整体的反映,整体大于各部分的综合。 在外语教学里,必须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习句子。直接法主张在句子里教单词。让学生在掌握句子的基础上认识句型,分析有关语法点,包括句法和词法,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和使用。 这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2、格式塔心理学与视听法,反对构造主义的学派(德国,20世纪初)。 德文“格式塔”(Gestalt)的意思是“整体”,又称“完型学派”。 观点:反对把意识化解成元素,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认为整体不能还

12、原成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格式塔心理学与视听法,方法:强调采用综合方法研究心理现象,主要采用演示和主观报告的方法,并在知觉、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展开大量的实验研究。 对视听法教学流派整体结构的学习理论有一定影响。,视听法,产生:20世纪50年代,法国。 主张: 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 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又叫情景法)。 优点:语言与形象、情景结合,便于理解和记忆; 听觉形象便于培养正确发音和语感。 缺点: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培养交际能力, 过于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法分析

13、和训练。,3、行为主义与听说法、程序教学法,(1)行为主义 产生:20世纪,美国。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等。 主张:强调学习过程和测量外显行为。 特点: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的方法。 华生:“刺激反应”模式 斯金纳: “刺激反应强化”模式,听说法,20世纪40年代美国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在把大批军事人员派往国外前,必须对他们进行最基本的外语训练,主要是口语训练。由于他们要求的是听和说,训练的方法也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的。 听说法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 斯金纳把重点放在操作行为上,认为强化是条件作用的规律,归结为:

14、刺激反应强化。 从而听说法倡导者们重视机械性训练,强调重复和模仿,同时也要排斥或限制母语以建立直接联系。,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如:机器教学;课本式程序教学等。 经典的教学模式-直线式程序(斯金纳) 在这一流程里,教师把材料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一步一个项目,内容很少。系列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程序教学,4、认知心理学与认知法,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并把认知作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过程。 主张:不要把人看做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者,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就是认知工程,认知心理学

15、强调对人的内部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认知法,背景:科技高速发展、竞争加剧、国际间交流等,急需高级外语人才。 产生: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提出,是作为听说法的对立面产生的。 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认知法的观点,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其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模仿,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 在学习声音的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 允许使用母语和翻译的手段。 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 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乔姆斯基(美),卡鲁尔:

16、 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强烈的学习信心,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5、人本主义与沉默法、咨询法,产生:美国; 创始人:马斯洛,代表人物:罗杰斯。 主张: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既不要把人神化,也不要把人兽化。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有自由的意志,有发展自身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性是善良的,或是中性的;恶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折引起的。心理学应当研究发挥人的创造性、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促进人格的发展。 人有自我指导能力,能认识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正确方向,要关心人、信任人、真诚待人。,人本主义,沉默法,产生:加特诺别(G. Gattegno)(英,数、心)。 主张:教从属于学。 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尽量沉默,用手势、图片启发学生作出响应。鼓励学生多说。并使学生在使用外语的过程中具有独立性、自治心、自信心。 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