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观念与择业心理 (2)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9074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生就业观念与择业心理 (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毕业生就业观念与择业心理 (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毕业生就业观念与择业心理 (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毕业生就业观念与择业心理 (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毕业生就业观念与择业心理 (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生就业观念与择业心理 (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生就业观念与择业心理 (2)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第一节 心理矛盾与大学生就业 第二节 常见的就业心理误区和障碍分析 第三节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第四节 大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笑对择业,内容提要,心理矛盾也可理解为心理冲突,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心态。,第一节 心理矛盾与大学生就业,心理冲突是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 人的一生就是在矛盾心理中度过的。 心理矛盾是促进心理发展的动力。 过分强烈而持久的心理矛盾对人的心理健康与活动效果会 带来消极的影响。,为什么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会产生以上心理矛盾呢?,(1)求职择业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难于抉择。 理想与

2、现实的矛盾 专业与爱好的矛盾 专业与地域的矛盾 地域与家庭的矛盾 讲究实惠与精神需求的矛盾等,(2)大学生自身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的阶段。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开放与闭锁的矛盾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为什么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会产生以上心理矛盾呢?,(3)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 (4)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就业心 理的发展变化。,第二节 常见的就业心理误区和障碍分析,一、常见心理误区 心理误区:是指人在心理上特别是认知和人格上陷入无出路而又不能自拔,且本人对此又缺乏意识的状态。,1. “选择的自由度越大越好” 2. “我不能比别人差”攀比心理 3. “过去我事事顺利,择

3、业也依然会顺利” 4. “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从众心理 5. “要去就去沿海或大城市” 6. “选择单位就看实惠不实惠” 7. “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 8. “首次就业关系一生命运”,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有:,二、常见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它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 心理障碍表现十分复杂,程度亦有轻重之分。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1.焦虑 2. 自卑 3. 怯懦 4. 孤傲 5. 冷漠 6. 问题行为 7. 躯体化症状,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

4、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轻度的焦虑,人皆有之,是正常的。 适度的焦虑,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 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易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 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厌世、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问题人格发生。,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怯懦,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孤傲:一部分学生对

5、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已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这种心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 为。毕业前一些大学生因某些主观需要不能满足或感受较大的挫折感,加之平日缺乏应有的品德与个性修养,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躯体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异常的生理反应。,大学生产生这些心理障碍,有其主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有: 一、从社会环境看,我国经济体制正处在由计划经

6、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机构缩减、部队裁员,因此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 二、从家庭期望看,多数家庭对子女所寄的期望较大。作为父母,多数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到层次高的单位,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平平庸庸。,三、从学校角度看,有不少学校在师生中形成一种偏见,认为学生到不了高层次单位,有失学校的声誉,有失学校的身份。 四、从同龄人关系及相互影响看,比起未上大学的青年来说,大学生更具有虚荣心,他们认为只有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才能证明上过大学的比没上大学的强。与大学同学相比,他们认为谁找到好工作,谁就强,谁找不到好工作,谁就无能。 这些客观因素交互作用构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 使学生感到

7、压力重重,无所适从。,主观原因主要是: 学生还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善于重建心理平衡,不善于运用自我功能克服“危机”。 面临就业环节中的种种压力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第三节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自我调适:是指个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改变的过程。 作用: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一、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的自觉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人的心理活动:不平衡平衡新

8、的不平衡新的平衡 螺旋式发展过程。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也是个人对环境不断适应的历程。 如果个人能够主动自觉地改变自己或环境,使个人与环境相协调,就可以渡过难关顺利进入下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相反,如果个人不能调适自己以符合环境的要求或不能克服环境的某些限制,就会无法通过难关。,1. 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进行自我调适,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这是进行自我调适的基础。 因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才能找到自我调适的立足点。 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二、学习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1)自我静思。自我静思也叫自我反省,就是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首先能冷静地、理智地思

9、考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找到自我的确切位置。 (2)社会比较。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离不开社会。(以人为镜) (3)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对人的行为用数字或图线加以确定的方法。,(1)自我转化法。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求得心理平衡。 (2)自我适度宣泄法。向朋友、老师倾诉,一吐为快,或参加运动,宣泄情绪。(哭吧) (3)自我慰藉法。(阿Q精神胜利法) (4)松弛练习法。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和躯体上放松。 (5)理性情绪法。人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信念。,2. 自我调适的方法,首先,社会

10、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和更多的择业机会,尽快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进行社会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 其次,学校要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 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大学业择业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促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求职择业阶段。,三、提供必要的社会关怀,一、正视现实 正视现实是大学生择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 正视现实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正视社会、正视自身。,第四节 大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1. 正视社会 现实是客观存在的。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适应现实;消极的心态是

11、脱离现实,逃避社会。 现实是客观的,既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也有不利于自己的一面。 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使人人满意。供需形势也不平衡,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和第一线急需人才。,2. 正视自身 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如思想表现、专业学习状况、各种能力、身心素质等。 对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的充分、客观的认识,在择业时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例如,气质方面。心理学家一般将气质分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不同,适宜从事的职业范围亦不同。了解自己的气质特点,便可以对气质表现加以控制和调节。,性格方面。 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三种类型; 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种类型; 前苏联的一个

12、科研机构曾把大学生的性格划为16种类型:,“未来理想专家”型; “理想大学生”型; “职业家”型; “院士”型; “纯理性主义”型; “勤奋”型; “平庸”型; “懒汉”型; “社会活动家”型; “博学”型; “运动员”型; “消费”型; “假现代派”型; “中心人物”型; “机灵鬼”型; “极端消极”型。,兴趣方面。大学生在择业中应适当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加充实、丰富,更富有乐趣。 能力方面。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和活动密切相关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能力,也才能表现一个人的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而获得的

13、。,大学生的能力除了一般能力(即智力)之外,还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就业制度改革的今天,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思想素质和学业水平,而且还有各种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将人的个性分为六种,并将个性与职业相联系。这六种类型为: 现实型或实际型(R型);研究型(I型); 艺术型(A型); 社会型(S型); 企业型(E型); 常规型(C型)。,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现实型(R),研究型(I),霍兰的人的个性类型表示图,(1)适用原则。即个性和所从事的职业属同一类型。如R型的人适宜从事R型职业;S型的人适宜从事

14、S型的职业。 (2)相近原则。 如现实型(R)与研究型(I)相近; 现实型(R)与常规型(C)相近。 选择与个性相近类型的职业,比较 容易适应。 (3)中性原则。 如现实型(R)与艺术型(A); 现实型(R)与企业型(E)。 (4)相斥原则。 如现实型(R)与社会型(S); 常规型(C)与艺术型(A),对角相斥。人们如果选择与个性类型相斥的职业,则很难适应。,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充分体现了竞争机制,使大学生能够根据国家赋予自己的权利,结合自己的专业、爱好、性格、特长、愿望等挑选工作岗位,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取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15、。大学生应该珍惜这个机遇,敢于竞争,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二、敢于竞争,要有竞争意识。大学生要适应就业制度的改革,就要有竞争意识。作为高层次文化青年的大学生,更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和锐气,要敢想、敢说、敢干,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能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羞怯自抑。 竞争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专业、性格、气质、爱好等,扬长避短,发挥特长。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要靠真才实学。不能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更不能互相拆台或互相嫉妒。竞争应是在互相学习、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中进行。 竞争要准备经受挫折。求职择业的竞争,失败在所难免。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尤其是做好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才会成为竞争

16、中的强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竞争。对竞争渴盼已久的大学生,应摒弃侥幸和幻想,面对机遇,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在竞争的激流中奋力拼搏,驶向成功的彼岸。,三、不怕挫折,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干扰和障碍,致使动机不能实现时的情绪状态。 遇到挫折,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是客观条件苛刻,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认真分析,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调节心理。,遇到挫折,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人说,挫折是试金石。心理健康的人,勇于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心理不健康的人,知难而退,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对挫折的不同反应可用表2来表示:,表2 对挫折的不同反应类型,择业时,应该保持健康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