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与儿童_1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7075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与儿童_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学前教育与儿童_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学前教育与儿童_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学前教育与儿童_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学前教育与儿童_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与儿童_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与儿童_1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第一节学前教育和儿童关系概述,学前教育要以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合谐发展为目的,但有一前提:必须以理解并尊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前提。,一 、儿童发展概述,儿童发是多方面的,包括健康、认知、 社会性和人格等。,(一)儿童发展的含义,儿童发展指在儿童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包括身体形态 、 、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的生长 、发育和成熟。(身高体重的增长,骨骼与肌肉的生长,牙齿的生长等。 心理:心理过程各种机能,感知觉,记忆 注意 思维 想象 情感 意志发展及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 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总结: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2、是同时进行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共同发展 。正常的生理发展是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生物基础和前提。,(二)儿童发的特征,1顺序性:指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次序、 序列。如:人的身体整体结构发展,头颅最先发育,而后是躯干,最后才是四肢 。所以,学前獐行动能力发展翻身-坐-站-走-跑在先,写字-绘画精细动作在后。 2不平衡性:指儿童身心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匀速、不均衡的发展状态。(1)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如: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13至14-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2)儿童发展

3、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展并不完全协调和统一.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如,3-5岁幼儿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的水平.(3)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发展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如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儿童发展的特征,3阶段性又称: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如:在学前期,儿童的发展四个阶段: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1个月-1岁)婴儿期(1-3岁)主要在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幼儿期(3-6或7岁)则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思维的明显特点是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

4、4个别差异性指儿童发展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发展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等方面存在独特之处.例同样年龄儿童,在身高方面有明显的高矮之分。,二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常见原 因有:父母或家庭近亲中有遗传性或有遗传倾向的精神障碍、父母近亲 结婚、父母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或酗酒、吸毒造成染色体突变、母亲为 高龄产妇等。 2就外因来看,从胎儿期到以后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物理、化学、生 物学等有害因素会影响到儿童的大脑,造成精神心理的发育异常,如母 亲妊娠期间接触有毒害的物质、服用某些药物、某些病毒感染、精神受 刺激,胎内或产后窒息、高热抽搐、中

5、毒(如铅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营养不良、脑外伤、脑炎、癫痫、神经发育不完善等许多疾病。,二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含义,1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遗传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遗传,1遗传因素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是儿童发的生物基础和物质前提.如无脑畸形儿生来就不具有正常脑髓,因而不能产生思维:一个生来就是全色盲的孩子,无法辨别色,更无法成为画家。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发展,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以遗传素质的特点及成熟程度为基础.如儿童绘画能力以手的精细

6、动作发展水平、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为基础。3遗传素质的差异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如儿童自出生起,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就表现出差别,有的孩子安静些,容易入睡:有的则手脚乱动,不易入睡。,环境和教育,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环境因素,主要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 家庭文化层次、经济水平、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大人对孩子的抚养态度、幼儿 园和学校的环境、老师的教育态度、社会文化背景、居住地区的环境等都能影响 孩子的心理。 生物因素决定儿童智能发育的最大限度,而环境因素则决定智能发 挥的程度,儿童先天情况良好但后天环境不良、教育落后,也可使孩子发育后; 反之,虽先天不足,但后天及时干预、教育

7、得当也可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良 好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民主、和睦、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中长 大的孩子,大多自信、活泼、独立;而在专断、关系紧张、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 的孩子,容易形成胆小、自卑、孤僻或叛逆的性格。,环境含义,环境指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包括胎儿先天的母体环境和个体出生后的家庭,社会环境.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影响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 环境和教育给儿童发展影响:1母体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如:母亲的健康,营养,情绪,疾病,药物情绪等.2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如:美国研究证实,新生儿听母亲的心跳声有利于增加体重.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儿童4岁时智力发

8、展完成50%,8岁达到80%,剩下的20%在17岁以前获得.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指个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例子在书中28页,环境和教育(医院专家分析),武汉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林俊主任分析,近年来造成儿童高 比例的心理行为问题原因有多方面,首先,由于独生子女的 生活空间狭小,接触到同龄孩子机会较少,加上家长过度保 护,身心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较以前减少;另外,家长缺乏相 关的儿童心理卫生知识,一方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视而不 见,一方面又不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同时儿童教育工作者 也应注意对孩子充满爱心,一视同仁,多鼓励、表扬进步而

9、不是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应学点心理知识,举例来讲,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一种,是指注意力保持困难、冲动 和多动为核心的心理障碍,特点是自控力差,不仅表现在学习方面,而且在交往、 独立生活等方面也有困难。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的孩子是懒孩子,是主观上的 “不要”学习,而不是客观上的“不能”学习,同时也容易把一切学习不好的孩子都 归于多动症,或是认为多动症的孩子是坏孩子。这些看法都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 “谁家的孩子考试拿了100分,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这是许多孩子家长经常 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种攀比和拿自家孩子不足之处比别家孩子长处的行为,通 常会增加孩子的不自信和自卑心理,让孩子产生更强烈

10、的挫败感。林俊主任说, 为了孩子的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每一对夫妇应尽量避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不 良因素,孩子出生后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一些儿童心理知识,做 到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抚养教育方式,如果孩子早期发现有某些心理 行为问题如多动症、孤独症,家长不应嘲笑、打击孩子,或者经常在孩子面前流 露出沮丧的情绪,而应该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战胜困难。,做好家庭的几点建议,1、对孩子应有耐心和爱心 不要一味批评和指责。要理解孩子的难 处,看到孩子有时学习不专心并不是存心捣乱,而是神经控制能力较 差,力不从心的结果,孩子性格内向孤僻要考虑多陪陪孩子,给予关 心 和照顾

11、,让孩子有安全感。 2、建立正确的子女教养风格父母的家庭管理风格要一致。一致性是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主要因素,父母管教的一致性使子女知道该如何 做,有所遵循,以免形成双重标准,子女无所适从。父母要慎用惩罚。 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所需要的教养是:父母对子女示范适当的行 为,并提供子女观察与练习的机会。 3、减轻子女的抗拒行为儿童的抗拒行为是父母最常头疼的。父母对 孩子的不断唠叨、挑剔、责骂及抱怨可能伤害子女的自尊。,三影响儿童发展诸因素的不同理论,1遗传决定论:创始人是英国人类学家,生物统计学家高尔顿,典型强调:一个人的能力由遗传得到.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

12、儿童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教育万能论”经典: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用特殊方法,把他们任意塑造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乞丐和盗贼. 3相互作用论-美国心理学家安娜斯塔西提出遗传环境相互作用论. 4皮亚杰的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先天具有内部图式能够同化外界的刺激,而引起图式数量变化 .,二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一方面 ,遗传提供了儿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环境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儿童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得以发展.但与遗传,环境相比,教育在儿童的身心发展具

13、有独特的俢,学前教育通过保育和教育,影响和制约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一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母体环境对胎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适当的教育和训练能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胎儿在母体中能够感受母亲情绪,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现在胎儿证实,胎儿不仅具有视觉,听觉,活动和记忆能力,而且能够感受母亲的情绪变化.证实,孕好只要注意合理饮食,摄取充足营养,同时避免烟洒,药物,放射线等不利因素,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和生长.(关于兽孩的故事,30页),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二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心理过程各种机能

14、及个性心理特征,适宜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1学前期是獐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期.2适当的科学教育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培养科学探究兴趣,3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音乐感知能力,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3早期美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书30页),三学前教育要受学前儿童发展的制约,学前教育能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包括1学前教育要以学前儿童为主体:学前儿童是学前教育的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施加影响,促进学前獐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以学前儿童为主体,以学前 儿童为中心.2学前教育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

15、童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幼儿在出生后第一年中身长和体重增长最快,1-2岁的儿童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依赖性较强的被动状态变为自动的,自主的活动.3岁儿童身心都开始较快发展和充实起来,个性也开始发展.4岁獐的心理出现较大的变化和发展,5-6岁的儿童别然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产生.5-6岁儿童处于学前晚期,将为入小不学做准备.书32页,学前教育要受学前儿童发展的制约,总结:学前教育在遵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同时,要注意儿童身心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教育既要以儿童身心民展的年龄特征为依据,又要考虑到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第二节儿童观的

16、演变与建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受制于儿童观,构建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 科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一儿童观概述,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与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生长特点,发展的形式和成因,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儿童观的不同形态 社会中人们的地位千差万别,琐祔成员有着不同的儿童观,1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指在一定社会中居统治和支配地位的人们所认定的儿童观,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3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即广大国民对儿童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一儿童观概述,儿童的结构:指儿童观内在的维度与相应内容,根据儿童观内在的不同维度指向和内容,儿童观的内在结构可分三部分. 1儿童观的自然构成 儿童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儿童观必然包含对其自然构成层面的认识. 2儿童观的社会构成 人在本质上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儿童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作为社会的存在,一方面儿童应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儿童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儿童需要有一种有利于其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3儿童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