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文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85646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8届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8届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8届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8届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文(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儒(r)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B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ling),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C最使我彷徨(pnghung)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B,D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cu)了。,【解析】B项“量”读作li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C一个

2、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 D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B,【解析】A项“探查”应为“探察”;C项“意力”应为“毅力”;D项“尊照”应为“遵照”。故选B。,3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新的知识 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2)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 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3)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 。 A只能不是支配袖手旁观 B不仅而且支配漠不关心,A,C如果那么控制袖手旁观 D只能不是控制漠不关心,【解析】第(1)句通过阅读,可知前半句肯定,后半句否定

3、,三个选项中,只有A、D两项符合要求,排除B、C。第(2)句“支配”意为“对人和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控制”意为“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根据上下文,主语是“思想”,用“支配”比“控制”更合适,排除D。故选A。,4下列选项中,使用的论证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B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C,C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

4、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D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解析】A、B、D三项道理论证,C项举例论证。,5阅读课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点: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点进行论述的。 B作者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 C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A,D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

5、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解析】“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不是本文的论点,而是论题。本文的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6结合语境,仿写画线句子续写两句。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7综合性学习。 百善孝为先。为培养同学们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美德,某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

6、材料一】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长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材料二】涪陵区同乐乡仁寿村党支部书记周召兰30年来,时刻谨记“上尽供养之责,下尽抚养之责,中对他人尽帮助之责”的家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睦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用勤劳改变贫寒家境,照顾老人,培育子女成才,一对双胞胎儿子双双考入中国民航大学。同时,作为村支部书记,她爱岗敬业,关爱弱势群体,带领群众致富,把家训变成“村训”,激励着广大村民们。近日,周召兰的家庭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最美家庭”。,【材料三】近日,“文明家风讲习堂”系列公益讲座在重庆市妇联巾

7、帼园正式启动。央视主持人鞠萍从自己的儿时谈起,以亲身经历阐释了主题“陪伴是最好的孝敬”。她说:“在我眼中,陪伴是最好的孝敬,再多的物质也买不来亲情的沟通。”在谈到自己母亲的时候,鞠萍姐姐动情地说:“孝敬,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但是却能让老人感到温暖。一个电话,一声问候,都会让老人家感到欣慰。”,(1)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提供的内容,探究在汉文帝和周召兰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答:孝敬父母重行动,自立自强做榜样,在家在外担责任。,(2)请你根据材料三提供的内容,谈谈如何孝敬父母。,答:陪伴是最好的孝敬,孝敬重在细节。,(3)周召兰入围了“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候选人名单,请你为她拟写一则颁奖词。

8、,答:大爱无声,是你,用朴实的家训,诠释着责任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践行着传统的美德;三十年的勤劳,改变贫寒家境,孝老人育子女,将家训变成“村训”。“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您是当之无愧的。,(4)为了更好地宣传“孝”这一活动主题,请你为班级的黑板报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示例:孝心故事 栏目一: 栏目二:,示例:孝德格言,示例:“孝”字溯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说“静气” 如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追逐物质生活的强烈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要适应这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没有勇气不行,没有志气不行,没有静气更是不行。,何谓“静气”?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静气是指心情平和

9、、态度冷静。庄子有句名言:“圣人之静,就是善于固守养静,万物不足以搅挠他的心志,所以能静。”广成子也说:“抱守神志以养静,形体自然端正。”主修静气,是贤哲士人君子入圣的入门要诀,是英雄豪杰立德立业的主要功课,是一门上乘的人生修养艺术。,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来到城下,只见到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判若无人。”面对十五万大军压境而琴声不乱,这要何等的意志力,胸怀何等的静气才能做到,难怪司马懿看不出破绽而慌忙退兵。 如此说来,静气不是放弃,不是等待,不是柔弱,更不是束手无策。静气是一种大修养、大胸

10、怀、大智慧、大境界。,静气是一种“淡泊”的心态,是心无杂念,淡泊浮名,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修养与境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段美文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已成千古名句,无论是“淡泊”还是“宁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颐养静气。 静气是大事面前的从容淡定,是一种高明的大境界。 公元383年,前

11、秦皇帝苻坚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并东晋,统一天下。当时东晋的军队数量远远比不上前秦,东晋国都建康一片惊恐。可是丞相谢安却镇定自若,他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派谢石、谢玄和桓尹等人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玄心中忐忑,临行前向谢安询问对策,他只回答一句:“我已安排好了。”结果,东晋军队利用前秦军心不稳的弱点,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当捷报送达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忍不住问他何事,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小儿辈大破贼。” 大事当前,放纵自己的情绪无济于事,只有保持冷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可见,从容淡定既是处世之道,又是养生之道。,静气是一种

12、“自定力”,一种凝练的大智慧。 定力是什么?我认为它是“行”与“识”的智慧张力。首先是能够深刻洞明世事,对所行之事的前因后果和演化轨迹规律有深度把握;其次,是能够依据这种“定见”,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并具有导致正面结果产生的行动力量。培养自定力,并非是对人情冷漠麻木、明哲保身;对事态敷衍塞责、袖手旁观。一个人的定力是其活力的内涵,所表现出来的是忍耐的毅力,是智慧的修养,是从容不迫,是宠辱不惊,是临危不惧,是大智慧的体现。,宋代苏洵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静,使佛家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开慧、开悟;使道家修己入静,以成金

13、丹大道;使儒家获得睿智,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阶梯;使拳家养成“清逸大勇”的精神境界;使兵家从容不迫,胜敌于谈笑之间。所以,一个人如能控制好自己的“定力”,做到行与智的统一,自能达到一种大境界。,可见,静气不是与生俱来、天生就有的。一个人,只有掌握好了自己的“方寸胸怀”,万事面前保持一种静气,才能拥有“沐浴晨光、风拂舞动的潇洒”,才能达到“日暖风和草木幽,万顷波中得自由”的境界。正如菜根谭中所说:“性躁粗心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8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答:从现实入手,将论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要有“静气”。,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

14、么?,答: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有静气。,1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答:示例一:引用论证。庄子有句名言:“圣人之静,就是善于固守养静,万物不足以搅挠他的心志,所以能静。”引用庄子的名言,论证了静气可以让人提高修养。示例二:举例论证。列举了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和谢安看捷报的故事,论证了静气是一种大修养、大胸怀、大智慧、大境界。(其他论证方法举例合理也可),11本文第段画线句子属于哪种类型的论据?它所证明的观点是什么?,答:道理论据。证明了静气能让人提高修养。,12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静气”的看法。,答:“静气”是我们人生中必须要有的一种心态,保持“静气”能让我们获益良多。例

15、如,胸怀宽广,不争名夺利,时常向内自省,向先贤学习,自然而然便会生出一种君子气来,还能提升我们的人格修养。(提示:围绕“静气”的好处来谈即可),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礼记大学(节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齐其家:将自己家庭或家族的事务安排管理得井井有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的意思。修其身:锻造、修炼自己的品行和人格。致其知:让自己得到知识和智慧。格物:研究、认识世间万物。,(1)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四书”包括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大学中认为,想要“明明德”,需要经过八个阶段,即: 、 、诚意、正心、修身、 、治国、 。,格物,致知,齐家,平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