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5130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 发展特征,一、音乐的起源 巫术起源说(1、2) 模仿起源说(、天鹅、袋鼠、寂静山林) 情感表达说() 劳动起源说(川江船夫、打硪歌) 游戏起源说,音 乐,二、音乐的本质,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感情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三、音乐的特征,物理特性: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心理特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音乐的功能,1、音乐的教化功能: 乐记中写到:“乐也者,施也”; “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像德矣” 治世之

2、音安,乱世之音怨,亡国之音哀。 (社会功能),音乐与德育(我和你) 政治教化功能 音乐与智育(莫扎特) 音乐与美育等等,有利于开发儿童右脑,增进大脑功能,学前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若能经常进行音乐活动,大脑右半球得到良好发展,整个大脑也就能在左右两个半球的紧密合作下增进其功能。,2、音乐和健康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优美的音乐可以医治人的心理疾病,从多角度调治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情境,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3、音乐的商业广告功能、风俗礼仪功能; 4、传递信息、鼓舞士气等功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过程,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儿童

3、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促使儿童身心得到发展,1、促进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 2、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3、促进儿童注意、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 4、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5、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6、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7、增进儿童身体健康,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智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学前儿童音乐的特点,学前儿童音乐指的是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反映了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 愉悦性和感染性幸福拍手歌 教育性 个体性和创造性,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想象性与创造性 趣味性与游戏性

4、技能性与综合性,儿童音乐发展的三大系统:,儿童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加登纳把早期儿童的艺术感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1岁)前符号阶段:艺术知觉特征是感官原动性,所有的艺术偏爱都是由“本能性”的感觉特征决定的;,第二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 1、沉浸在符号媒介中,形成符号系统: 学习非句法的音乐样式;学习与经验情境相联系的音调;学习基本的节奏技能。 2、对符号的探索与扩大,音乐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为: 灵活地歌唱、进行演奏的实验、能掌握音乐主题。 3、审美形式感的形成,音乐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掌握音乐形式样式的一些特质。,第三阶段(8岁以后)继续进步与可能退步阶段。 根据对音乐形式

5、样式的确认进行比较自如的音乐制作活动,并在音乐制作活动中具有来自内在的兴趣或具有音乐中情绪、情感的敏感性; 对于音乐的知觉、感觉能力和制作与创作兴趣的丧失。,学前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征,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本能地“创作”并歌唱; 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 4-5岁: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能理解、分辨响亮的声音与柔和的声音,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 6-7岁:在歌唱的音高方面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的堆砌好听。,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与制作的发展特征,(一)音乐旋律知

6、觉与歌唱的发展: 音高歌唱方面(歌唱制作能力): 12个月-18个月的儿童在歌唱时,其音高是模糊不清的; 19个月的儿童在歌唱时,出现分离的音高半数以上的清晰音高是二度音高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 17-23个月清晰音高还是二度音高,但音程的跨度随年龄的增大在增大; 2岁半左右,出现四度、五度音高,但大二度与小三度仍是主要音程。,音高辨别方面(旋律知觉能力): 小班:能够辨别八度及八度以上距离的音; 中班:能够辨别五度及五度以上距离的音; 大班:能够辨别三度及三度以上距离的音; 7-8岁的儿童在实验情境下已经能够辨别全音、半音、四分之一音的音高差别,辨音功能在这个时期已经成熟;,旋律轮廓线歌唱方面

7、(歌唱制作能力): 三岁半左右的儿童能唱出现规则的旋律轮廓线; 五岁左右的儿童能够辨认跳进旋律轮廓线,但只能辨认轮廓线而不能准确的辨别音程; 小手爬小鸟小鸟,(二)节奏知觉与身体动作的发展,节奏型发展方面(节奏知觉能力与身体动作的制作能力): 从18个月开始幼儿作出试图使身体与听到的歌曲合拍的努力; 4岁-5岁时幼儿能成功模仿打出2-4个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型; 6岁时幼儿大多能准确的模仿3-4个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型。,在身体动作的合拍方面(对节拍进行知觉与身体动作反应的能力): 3岁的儿童是教师表演的聆听者; 4岁左右动作开始扩展并且复杂; 5岁的幼儿能够表演有情节的、多角色扮演的游戏,做占据

8、更多空间、更复杂的动作; 幸福拍手歌小、中、大,节奏感的发展状态方面(对节奏进行知觉与制作的能力): 3-4岁的幼儿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 4-5岁的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 5-6岁的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够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柳树姑娘、小毛驴,(三)音色、力度、速度知觉与制作的发展,音色知觉: 兴趣集中于日常生活中的音色而非音乐音响中色; 3-4岁的幼儿能够辨别2-3种有鲜明对比度的人声或乐器声; 4-5岁的幼儿能够更好的辨别不同的人声与乐器声; 5-6岁的幼儿能够很好的识别不同的声音和人

9、声。 彼得与狼,力度知觉与制作能力: 3-4岁:具有比较声音强弱的能力,能够自如的辨别说、喊、悄悄话与唱的区别,并且能够用嗓音去表达这些区别; 4-5岁的幼儿能够辨别歌曲、讲话、打击乐中的强弱,并且能够用歌唱、打击乐演奏等制作方式去表达这种强弱; 5-6岁的幼儿已经能够辨别并理解强弱的所有变换关系。,速度知觉与制作能力: 小班: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偏慢、中速稍快的音乐; 中班:可以辨别渐快、渐慢的音乐,并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 大班:能够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音量,音量,丰富、完美、实体、令人异常愉悦、悦耳动听的音。 1、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提供最好的音响效果; 2、教师尽量少用

10、嗓音,幼儿感兴趣的是丰满的音响效果而不是教师唱出来的几句旋律; 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3、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事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的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做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运动,幼儿感兴趣的是用身体动作来感知、感受音乐。 幼儿对节奏感兴趣是因为他能够跟着节奏做动作,也正是通过肌肉动作幼儿感知到了节奏; 幼儿对旋律感兴趣是因为这种旋律能够被唱出,也正是通过唱使儿童感知到了旋律。,音乐作品类型,从音乐作品类型讲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从音乐本体特性讲是再现性的音乐; 对于器乐曲来说,儿童感兴趣的是有标题的音乐。 小鸡小鸡在哪儿里?、三轮车,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