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4942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三岁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三岁前儿童教育概述,(一)意义 1、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大可塑性、可教性 增长 4 体重 系数 脑重 3 身高 2 1 出生 3 6 岁,2、人生的开端教育的重要性 3、需要和兴趣变化快教育的复杂性 4、各方面的发展整合教育的细致性、广泛性 5、弱势群体对环境的人与物的依赖 6、发展的敏感期集中及时的教育(事半功倍),(二)任务 1、身体发展:生活条件;生活护理;卫生保健;肢体运动;感官教育 2、智力发展:摆弄、操作活动,发展语言 3、情感和社会性:信赖、依恋;安全感;社会交往;文明习惯 4、美感: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环

2、境的色彩与形象;对美工材料的感知与探索。,(三)原则 1、提供主动探索的环境;注重兴趣与好奇心的培养 2、生活护理与心理保育并重 3、个别教育 4、保教适度 自发与干预; 避免过度保护,二、新生儿的教育,(一)适应新生活与对成人的绝对依赖 新生儿与小动物头脑的遗传机制差异: 小动物:活动由先天预定,本能是整套地起作用,活动遵循由遗传决定的固定的行为型式 儿童:活动并非完全由先天预定,本能(无条件反射)的个别的而不是完整的。行为型式并没有被先天本能固定下来。,(二)巨大的学习潜力与教育的必要性 1、新生儿适应生活的本能不如动物,但学习潜力强出动物百倍 如:听声音转头,学会区别不同的声音 2、新生

3、儿学习的条件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对刺激的反应变化) 再认与记忆,(三)天生的本能与本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 (四)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教育 定时喂奶对吃奶时间的反射 哭时送奶哭 成为要求进食的反射等。 排尿信号按信号排尿(第2个月起),三、周岁前的教育,(一)接触成人,接触世界(成人的教育作用) 1、成人是婴儿接触世界的中介 同新生儿一样,周岁前婴儿生活完全不能离开成人的照顾。 2、成人是婴儿认识活动对象的提供者 原因:婴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活动发展在先,四肢和全身动作发展在后,不能独立地去接触、获取各种物体。,3、成人是婴儿活动的辅助者 没有成人帮助,2个月大的

4、婴儿处于俯卧姿势,只会将整个脸贴着床,不会翻过身; 7-8个月学爬时,没有成人把他的脚掌顶住,他不会向前方移动; 5个月大的遗弃儿在医院里只能躺卧; 野兽哺育的婴儿不会坐站与直立行走。,6个月后,婴儿意识到成人可以作为活动的助手。如他用声音或表情表示他要拿一个拿不到的东西;抓成人的手向物体方向移动;如果成人抱着他,他会把手伸向物体的方向,或把身体倾向物体 4、成人是婴儿交往的重要伙伴 5、成人是婴儿安全的保证者,(二)婴儿的日常护理与教育 1、住所的环境(空气、温度、湿度;各种物品) 2、制定合理的生活日程 3、喂养与睡眠 4、盥洗与排尿,(三)感官和动作训练 1、听觉、视觉与动作的协调:听声

5、音、视线与头的转向 2、嘴、手的动作和视角协调主要的探索方式(口唇期) 3、眼手协调抓握动作(4个月) 4、双手配合与重复的连锁动作,5、适度原则,必要的刺激 缺乏必要的刺激会剥夺感官活动,不利于开发潜能; 过度的刺激会使婴儿感到突然而不适应,(四)依恋与亲子关系的建立 1、依恋是一种基于感情而建立的交往关系 2、依恋关系是婴儿情感发展和亲子交往的需要 3、依恋对婴儿安全感的产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母亲安全基地:暂离与不时返回 4、依恋关系是双向的,5、亲子间的紧密程度和婴儿的探索活动呈“倒U”形的相关 亲子关系中等 探索水平高 亲子关系紧密 探索水平低,U,四、1-3岁婴儿的教育,13岁:童年

6、生涯的转折时期 儿童开始学习以人类的方式使用物体,学会直立行走和各种灵巧的身体动作,开始掌握语言,出现最初的独立性。,(一)操作活动的大发展 1、不满足于操纵、摆弄物体,操作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坚持、争抢) 2、开始使用物体 3、动作笨拙,很难达到目的 自己拿勺子吃饭,却不能放到嘴里;争洗手帕,却弄得一地的水 4、活动往往需要成人带领 成人一离开,游戏就玩不起来,(二)语言的发生与教学的开始 1、1-15岁,理解语言 2、2岁左右,积极的语言说话 3、故事形式的教学,(三)独立性的出现与最初的社会性的培养 1、独立性与最初的反抗行为 只是想表明自己行 2、坚持性与自我辩解 歪道理:当妈妈让他闭上

7、眼睛睡觉时,他问:“为什么月亮不睡觉呢?” 3、占有观念, 4、自尊心与同情心培养,第二节 34岁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34岁儿童通常称为小班幼儿 一、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1、动作迅速发展 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攀登等动作技能 能学习更为复杂的动作技能 动作不够协调和平稳 大肌肉动作比小肌肉发育得早,教师可提供适当的活动工具(简单器械),还可逐渐训练幼儿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2.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 教师要尽可能公平关注和对待每一个幼儿。 在给予某个幼儿表扬、奖励时,要坚持一致的标准。 横向:与其他幼儿一致 纵向:前后一致,3.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无意

8、记忆占优势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动作停止,思维也随之停止。 比如玩插塑玩具,插好了,像什么就说是什么(而不能先想好了再行动)。 坚持正面教育,不说反语 提供直观形象教具。 提要求要具体 教育生活化、娱乐化、游戏化,4.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 3岁左右开始情绪分化,出现高级情感,如同情心、羞愧感。 高级情感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情绪仍然处于支配地位 5.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 父母、教师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6.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 3岁完全能够控制大小便,开始能够按成人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进入幼儿园后,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有进一步发展 喜欢安静的独自游戏,教师提供玩具

9、的数量要充足,7.语言发展快,爱说话 要求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有时忘记了要先举手的要求) 回家后喜欢讲幼儿园的事情,但语词不丰富,往往讲不完整。 喜欢听简短的童话、故事、儿歌,并能记住内容。,8.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小班时幼儿感知觉发展迅速的时期 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的表面的、明显突出的特征,不太注意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小班幼儿入园教育(假设3岁入园) (一)入园的社会意义 1.逐渐摆脱依赖,走向自立 2.学习集体生活 (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 分离焦虑 约翰.鲍尔比把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大哭大闹 失望阶段断断续续地哭闹,不理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

10、,开始正常活动。,原因 1.环境的巨变(心理断乳期) 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成人与幼儿的关系 师幼比1:15或1:20 陌生的活动环境 要求的提高,如一定的独立和自理能力,对幼儿构成了挑战,2.家庭因素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 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 (三)幼儿入园教育的主要内容 1.入园前的准备 (1)家访: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与幼儿建立初步的联系。 (2)召开家长会:介绍幼儿园生活制度、教育教学内容,配合幼儿入园工作。 家长应提前一两天按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孩子的生活 家长应给孩子讲幼儿园的故事,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家长不能说: 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

11、来管你! 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 家长应鼓励同别的孩子交往,培养其交往能力、乐群性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应为幼儿入园做一些必要的物质准备 家长要坚持送幼儿来园 态度要坚决。使幼儿树立一种观念:我已经长大了,每天都应该去幼儿园。,(3)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的兴趣 参加某些活动,如游戏,玩幼儿园的玩具 2.入园第一月的教育工作 (1)目的 帮助幼儿适应和享受新环境 帮助幼儿认识同伴,使他们知道除了亲人还有其他人关心他们 帮助幼儿平静情绪,舒畅地学习新事物,(2)内容 布置活动室环境,营造迎新气氛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 用爱来打动幼儿 熟记每个孩子的名字;说话时态度

12、亲切 灵活安排一日生活,不要求幼儿太多 及时与家长沟通 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如: 为孩子找一个小伙伴,同他一起玩,先接触少数人; 暂时不参加集体活动,由年长的教师专门照顾和带领; 允许幼儿带一些家中的玩具来园,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多表扬、鼓励,离园时多给孩子一些小礼物,使孩子对幼儿园保持美好印象 ,三、小班常规教育 (一)常规的含义 幼儿一日生活的行为规范。包括: 1.生活常规,如睡眠、起床、进餐的时间;水杯应放在写有自己名字或者标志的地方;饭前洗手 2. 游戏常规,如不强占别人玩具,玩完玩具应该放回原来的地方 3.教学常规,如坐自己的位置,不要打扰别人,(二)常规的作用 1.培养幼儿的

13、生活规律 对幼儿的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养成有规律的生活、时间观念等 2.建立安全感 合理的常规使幼儿轻松自然地参与活动,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学会自我控制,(三)常规教育的理念与操作要点 总纲一:常规教育应以尊重幼儿为前提,常规应是保证幼儿发展的“润滑剂”,而不是“紧箍咒”。 小班孩子进入活动场地,需要组织排队等候吗? 给孩子讲故事时,需要让孩子排排坐在远离教师的位置上吗? 总纲二:常规应该简单、明确,不超过幼儿所能承受的范围。,(1)常规应当是积极的,不能使孩子感觉很坏的规则。 不能要求所有的幼儿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允许幼儿在遵守常规中有所反复,并且对每个幼

14、儿的点滴进步表示鼓励和赞扬。 (2)制定常规时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使幼儿知道为什么。 “你应该和一起玩积木,这样会很高兴的。有人跟你玩,你也会很高高兴的。”,(3)教师在描述规则时,应用积极、正面的语言,避免说反语 教师太多的否定性要求(“不要”、“不能”)容易使幼儿感到限制,良好的做事愿望被否定,让幼儿处于被动无助的境地,而应该对幼儿积极地引导,让幼儿知道怎么做。 “不要用别人的毛巾”“用你自己的毛巾,上面绣着你的名字”,(4)讲解示范市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 (5)行为训练 (6)经常性的督促检查 (7)个别教育,四、小班环境创设 (一)活动室墙面的布置 1.适合小班幼儿的身高 以幼儿

15、的视线能看清楚为宜 供幼儿操作的墙面,高度在11.3米间。 2.配合教育内容 除了观赏性的墙饰,还应有与当前教育内容相符的墙面环境。如: 配合入园教育,贴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画;认识秋天,张贴秋天真美的情景画。,3.美观、活泼和实用 4.幼儿的参与 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幼儿操作,展示幼儿的作品 5.儿童化 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二)活动区的布置 1.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做到儿童化和家庭化 2.动静交替 3.适合小班幼儿的身体(生理)特点 家具的高度适合幼儿; 材料不应过于细小,五、发展小班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1.促进幼儿对同伴的关注 2.学习欣赏他人 3.练习文明礼貌地与人交往 4.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各领域的活动增进幼儿的同伴交往 如: 音乐游戏找朋友,第三节 45岁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45岁儿童的发展特点 (一)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 1.身体发育: 4岁男孩平均身高104.3厘米,体重16.6千克; 4岁女孩平均身高103.1厘米,体重16.1千克 体型逐渐和大人接近。 2.行动比小班幼儿灵活,可以做较细腻的动作,如系鞋带、用筷子、系扣子。 3.活动范围比小班大得多。,(二)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 1.形象知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