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4796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 第二节 制造业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变化 第三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学习重点 1.产业的分类 2.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3.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启示?,三次产业结构如何变化?,为什么变化?,三次产业结构? ?,思 路,区域产业结构: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两大部类分类法 农轻重的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 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产业功能分类法,一、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一)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l94

2、0年,在他的著名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对三次产业作了详细的划分,并总结了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而开创了产业结构理论。,一、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一)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三次产业是指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 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第一次产业包括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 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农业和矿业;,第二次产业指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 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Primary Industry,Tertiary Industry,Secondary Industry,过渡性边缘性产业,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第

3、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二)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启示?,三次产业结构如何变化?,为什么变化?,三次产业结构? ?,思 路,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一)配第-克拉克定律,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著作中指出,制造业比农业,且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在经济发展中,这种产业之间收入上的相对差异,就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 20世纪50年代,科林克拉克对此进一步研究。他收集整理了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得出了结论。,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

4、构的演化规律,(一)配第-克拉克定律,配第-克拉克定理主要内容为: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结果,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呈现出第一次产业人数减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人数增加的格局。,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著名西方发展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运用多国模式对人均GDP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按照钱纳里的分析,现代经济发展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准工

5、业化阶段、工业化的实现阶段(包括工业化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人均GDP数量特征。,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传统社会阶段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 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工业化初期阶段 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

6、品、烟草、 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用区域内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和区域的竞争能力。,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工业化中期阶段 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 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 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工业化后期阶段 在第一、二产业协调发

7、展的同时, 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 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该阶段主要特征是在第一、 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 第三产业保持持续高速发展, 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 如金融、 信息、 广告、 公用事业、咨询服务等等。,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后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 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 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

8、演化规律,(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现代化社会 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 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 追求个性。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 其投资领域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多样化是其基本特征。,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三)库兹涅茨等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化,在配第、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茨涅兹在深化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方面作了进一步研究。在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

9、发展而出现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作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三)库兹涅茨等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化,第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整个国民收入中,第一产业劳动力,全部劳动力,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和,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三)库兹涅茨等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化,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入,整个国民收入中,第二产业劳动力,全部劳动力,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均不同程度地下降。,(上升的速度),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三)库兹涅茨等

10、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化,第三,在工业化中、前期阶段,第三产业创造国民收入,整个国民收入中,第三产业劳动力,全部劳动力,持续上升,(上升的速度),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配第-克拉克定理与库兹涅兹法则的比较,配第-克拉克定理分析的是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规律,库兹涅兹法则: 1.解释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各自的贡献及其变化的规律,日本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启示?,三次产业结构如何变化?,为什么变化?,三次产业结构? ?,思 路,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11、,(一)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弹性在数学意义上是两个变量变化率之极限的比率,即,该比值叫做变量y对变量x的弹性系数。,弹性系数1,富有弹性 弹性系数1,缺乏弹性,变量x对变量y的变化影响不大,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一)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收入弹性系数,则在新增收入里有较大比例用于购买该产品。,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与人均收入增加率之间的比值,即,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一)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收入弹性差异,收入弹性变化,产业结构变动,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三、

12、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一)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收入弹性差异,收入弹性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各产业的收入弹性系数如何变化?,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二)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降低成本,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发展,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二)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农业经济受自然力作用大,生产效率提高缓慢,技术进步困难; 农产品收入弹性低,相对较低的市场价格使得利润率低,创造财富的规模和能力相对较弱; 农业投资存在明显的“报酬递减”规律,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技术进步对农业的作用始终存在

1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土地的有限性,使得农业劳动力不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二)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大机器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技术,最直接地实现技术创新,并且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技术进步对第二产业影响巨大,导致工业品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部门。,1983年计算机硬盘售价30万美元; 1995年,约208美元; 相当于1.25美元。,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二)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第三产业提供的商品是服务,不能像第二

14、产业那样实行大机器生产,因此,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影响不如对第二产业明显; 在工业化的前期、中期,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不如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大规模就业; 工业化后期,新型的第三产业既保留了劳动密集型特性,又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要力量。,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二)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的不同, 决定了它们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创造财富能力的增长状况不同,以及它们对劳动力需求的不同,从而决定了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对比关系的变化。,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三)劳动力

15、的部门转移,参照各国情况来看,基本遵循了库兹涅兹法则与配第克拉克定理 。,第二节 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一、 重工业化过程,重工业化过程即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 与重工业相比,轻工业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吸收劳动力多,原材料可以从传统农业中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因此通常称为区域工业化起步的首选产业。 制造业是产业链长且前后关联度高的产业。任何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都需要矿业、原材料工业作基础。重工业发展初期主导产业是冶金、建材、化工等原材料工业,到后期则主要是机械工业,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工业。,一、 重工业化过程,霍夫曼系数用来表示重工业化的进程。 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

16、霍夫曼系数 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以霍夫曼系数数值的5左右、2.5左右、1左右和1以下为依据,霍夫曼把工业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二节 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一、 重工业化过程,工业化第一阶段: 消费资料工业生产占统治地位(霍夫曼系数51) 工业化第二阶段: 生产资料工业开始获得快速发展(霍夫曼系数2.51) 工业化第三阶段: 生产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规模相当(霍夫曼系数11) 工业化第四阶段: 生产资料工业超过消费资料工业(霍夫曼系数1),重工业比重的加速上升程度是与我国经济特殊的历史原因分不开的。上述与标准结构的偏离是与我国特殊的工业化道路有关的。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曾长期大力推进“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 其特征是: 优先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 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为制造业发展提供资金积累; 限制发展以生产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 轻视第三产业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 使全国重工业实现了超常发展, 导致了结构关系与标准模式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