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障碍心理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3549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常见障碍心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儿童常见障碍心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儿童常见障碍心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儿童常见障碍心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儿童常见障碍心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常见障碍心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常见障碍心理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心理障碍,思 考,这些儿童的行为看起来异常吗? 如何解释他们的症状? 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症状出现? 家长或老师该如何帮助这些儿童?,案例: 娜娜,4岁。会花整天时间翻一本杂志,只盯着空白看。有时不停玩自己的手指,从不留意其他人。连续几个小时摇一个拨浪鼓,独自对摇出的响声发笑。如果有人要拿走拨浪鼓,她就尖叫并用头撞地板。好像有什么东西驱使她去爬,爬上桌子,柜子,梳妆台。有两次把电视机砸在了自己身上。 皑皑,13岁。和单身母亲住。几个月来持续感觉伤感、不快和无价值感。常独自一人躲在家里,上学时也不和同学接触。经常感到疲劳,但又难以入睡,晚上躺在床上几个小时都睡不着。控制不住地吃很多薯片、糕点、汽

2、水等甜食,体重明显增加。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常因小事对母亲发脾气,几次和同学打架。 潘浩,15岁。在做作业、交朋友、生活方式方面都跟母亲有激烈冲突。母亲定下的所有规矩他都反对。争吵时,他会诅咒母亲,骂她不讲理,甚至把她推到在地。母亲则列举他平时的种种不良行为,说他叛逆,故意跟大人作对,走歪路,如继续下去,早晚要进监狱。,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行为方式,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 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初步判断:,比较:个体自己可以感到

3、不同于以往,如体验到情绪低落、不高兴或压抑,并且感到痛苦。或者观察者根据自身的经验观察到患者的行为不同于以往。(或与一般孩子比较) 心理活动性质的改变:如出现幻觉、妄想、明显的语言紊乱或行为异常。 社会适应障碍:社会适应不良。 统计学标准:心理测量结果异常。,儿童心理障碍的一个显著特点,儿童是否存在心理问题,问题是否严重,是否需要接受帮助,通常是由大人来代为判断和决定的,孩子本身很少有选择余地,他们不会把自己交给心理医生。,儿童常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 注意力缺陷障碍 品行障碍 情绪障碍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发展与学习障碍 孤独症和精神发育迟缓 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ADD),在我国称为“多

4、动症”。 表现为持续的、与年龄不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发病率3-7%,男女比例为4-9:1.,案例: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 憨憨,7岁。 母亲说:他10个月开始走路,之后总是不停地在屋子里跳来跳去,撞来撞去,没有一刻安宁。无法静下来听大人说话。生活没规律,很少睡觉。对其它孩子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他都无效。很健忘,刚拿了一样东西转眼就说没拿。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完,除了打游戏。 老师说:憨憨在课堂上会忍不住脱口说话,时不时烦躁不安或离开座位。常忘记把作业本带回家,或做完作业忘记把作业本放进书包里,或者忘了交作业。排队等候或遵守纪律对他

5、来说十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或短暂,表现:,活动过度,好冲动,做事不走脑子,敢冒险,学习障碍 沟通能力损害 健康安全问题 人际关系困难,伴发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粗心大意,摆弄东西,坐不住,注意力缺陷型,类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70%,女孩,新环境无陌生感或距离感,如何区别多动症与活泼好动?,写作业或做事拖拉,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智力无缺陷,诊断:,多动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病症发生在幼年时,给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困难,智力测验、行为问题测验(康纳斯行为量表),脑电、神经影像学(前额叶不正常),注意缺陷: 对功课、工作或其它活动无法关注细节,经常粗心大意 很难对任务或游戏保持注意力 无法

6、集中精神听人讲话 经常无法听从指令、无法完成功课或其它任务 很难有条理地组织任务或活动 逃避、不喜欢或不愿意投入需要持久脑力活动的任务 经常忘记或丢失完成任务所需的东西 容易被无关的外部刺激干扰 经常忘记日常事务,具体症状:,多动、冲动: 经常坐不住,手脚不停 在课堂或其它需要坐着的场合随意离开座位 经常在不适当的场合乱跑乱爬 很难安静玩耍和做事情 经常在忙碌中,象被马达驱动一样 经常过多说话 经常脱口回答别人还没问完的问题 很难忍受排队等候 经常打断或打扰别人 (以上两点各具6项以上,持续至少6个月,程度达到适应不良、与发展水平不一致),具体症状:,致病原因:,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患儿的父

7、母、同胞和亲属中患本病或其他精神疾病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孪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孪生子的多动症患病率达100,而异卵孪生子的同病率仅占17。 2脑部器质性病变:因产前、产时、产后缺血、缺氧引起的轻微脑损伤引起。 3社会心理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2)教育因素,()行为疗法或行为指导 治疗重点在于培养发展其自制力、注意力。主要是训练儿童采用较好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是通过一定程序的训练,减少儿童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行为治疗的原则:多鼓励、少批评,对其正确行为和微小进步及时表扬或奖励。避免惩罚、禁止打骂、不可歧视。 加强学习的直观性、提高患儿学习兴趣、利用无意注意。坚持个别对待、

8、耐心引导、坚持不懈、待之以恒。 激励方法:如代币法。,治疗措施:,(3)娱乐疗法 根据患儿的个性特点和家庭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如唱歌游戏等,以调整气氛、陶冶性情。尤其要鼓励儿童多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在活动中给予指导、矫正行为偏异。,(4)注意饮食 可乐、咖啡、膨化食品等尽量少食。,(2)药物治疗 本病常选用的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右旋苯丙胺、阿莫林等),三环类抗抑郁剂(丙眯唉),咖啡因等。从而可增强自制力,改善注意,减少不良心理刺激,促进心理平衡,并为心理治疗或教育创造条件。,()精神发育迟缓 也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障碍,适应障碍等症状,但精神发育迟缓者智力不正

9、常。,区别多动症与其他类似病症:,(2)抽动症 50-60%的抽动症伴有多动行为,但抽动症者有频繁眨眼、耸肩、摇头等症状。,孤独症(自闭症),星星的孩子 在这个世界上, 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虽然不聋, 却对外界充耳不闻, 虽然不哑, 却不愿开口说话, 他们像星星一样纯净、漂亮, 却也像星星一样冷漠,孤独。,案例: 珍妮,7岁女孩。在教室里,对别人毫无反应,很少与人有目光接触。独自一人时,通常是站着,用手捂着喉咙,伸出舌头,发出奇怪但很微弱的声音。只要她独自玩耍,这些动作会持续几个小时。 珍妮在接触新的事物或人时,攻击性最强。 珍妮的认知技能总体上很差,发展非常缓慢。不能区分简单的颜色,不能完

10、成一个以上的动作要求。 妈妈说:婴儿时就不肯被人抱,而且直到3岁还不会说话。教她做某些事时,她会发脾气,攻击人,在角落里站几个小时。,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其基本特征为三联征,即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的行为方式。主要在3岁前起病,2-5岁是孤独症行为最为明显的阶段。发病率约为2-5/万,男女比例为3-4:1. 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利奥凯纳明明确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他观察了11名儿童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他们拒绝交往;不说话或以自己的方式喃喃自语;对周围环境有着相当或极端固定的要求。 近些年,发

11、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社会交往障碍,言语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表现:,伴发问题:,精神、智力发育迟缓 多动 注意力涣散 发脾气 自伤行为,社会交往障碍,表现出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很难与别人同步游戏,注意力不能与游戏者同时集中在同一事情或物品上。 婴儿期往往就表现出这一特征,虽然表现出“黏人”行为,但多是表面的依附,缺乏真正亲近父母的行为,对母亲的搂抱、亲吻毫无反应,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长大一些后,不主动找其他小孩玩,别人找他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是自己单独玩。 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

12、时常眯着眼、斜视或给人以用余光看人的感觉,很少正视、微笑,也从不会主动和人打招呼。,言语障碍,语言发展缓慢,可能本来已经掌握的语言,突然又不会用了。 自言自语,无交流目的和交流功能的语言,不听指挥,听而不闻。,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兴趣比较狭窄,持续专注于物件的某些部分,如特别喜欢圆形,喜欢看天气预报,看旋转的风扇等。 固执于某种特殊而不具有功能的常规或仪式行为。如固定走某一条路,固定穿某一种牌子的袜子,作息时间必须固定,甚至食谱都必须固定。 刻板重复的身体动作行为。,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是否正常,不依恋父母,不愿让抱,突现倒退行为,早期识别:,不合群,孩子到12个月还不会发声或没呀呀儿语;

13、到12个月还没有手势,如指点或挥别; 到16个月还不会说单字的话; 到24个月还不会说两个字的句子;,从了解家庭病史与儿童发展史入手,病理学评估,心理评估,诊断:,智力测验(韦氏) 社会适应性测验(维兰德适应能力量表),孤独症诊断访谈表(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 ADIR) 孤独症诊断观察表 儿童孤独症评估量表 孤独症行为检测表 幼儿孤独症行为核查表,有生物因素基础,遗传,环境,病因:,缺乏正常交流与教育的环境,生物因素的基础,早期研究认为与孤独症有关的孕产期高危因素有: 孕母有精神抑郁、吸烟史,子宫内窒息、感染、中毒,有产伤等,但缺乏特异性的关联。 研究表明

14、:40%的自闭症患儿伴有癫痫、脑电图异常,脑CT、核磁共振有非特异性改变。,遗传学因素,遗传特点:患此病者家族中有2-6%孩子患本病,同卵双生的同病率高达36%。 有关染色体或候选基因: 7号染色体 15号染色体 5羟色胺,治疗:,学习能力,社会适应 增强沟通 独立生活,行为问题,长远目标,80%患儿成年后仍延续孤独症特征,行为治疗:加强正常行为和语言交流,感统训练,音乐疗法,治疗:,针对行为问题,如多动、攻击、自伤行为,特殊教育训练为主,生物医学干预为辅,地板时光,药物治疗,海豚治疗,个案,但未被证实,美国自闭症康复教育专家格林斯潘教授发明,焦虑障碍,在面对某些特定情境时,儿童呈现出过度的、

15、削弱身体机能和活动机能的焦虑反应。,案例: 对不可能发生危险的过度害怕和恐惧 夏琳已经12岁了,可是,当她晚上独自一个人在家时,会感到非常恐惧。她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无法清楚思考,忘记所有该做的事情。她想逃跑,却无法动弹。她会因此哭泣。 丽丽有明显的过度焦虑。她担忧几乎所有事情,尤其是自己对父母不够好,被别的孩子取笑,在学校表现不好,犯错误,自己或父母发生意外等等。因为担忧,她常头痛、胃痛、心跳加快。 10岁的佳佳对蜘蛛有强烈的恐惧。 小刚害怕坐飞机,也害怕乘电梯。 小霞因为恐惧而无法在课堂上发言。,区别正常的恐惧与病理性症状,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的常见恐惧,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是一种大

16、脑疾病,它的特征是严重的精神病症状,如奇异的妄想、幻觉、思维障碍、明显紊乱的行为或紧张性行为、极端不恰当或淡漠的情感以及严重的功能损害。,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儿童精神分裂的一些其它特点,多数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发病,也会在童年发病 童年期的发病是缓慢的,逐步的,而不是突然发病 童年期出现的障碍,可能会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 症状对儿童社交功能和学校功能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的病因,遗传因素 生物神经因素 环境因素 (易感性、应激事件和保护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干预,准确的评估 恰当的决策 有效的协助,专业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 为特殊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和特殊服务 对有需要的儿童提供心理援助 为心理障碍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治疗,祝愿我们的后代和我们大家 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