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2755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同伴,家庭,邻里,小环境,中环境,外环境,大环境,家庭-邻里,家庭-学校,学校-社区,亲戚朋友,学校 管理层,父母工作单位,文化 亚文化,传统习俗,民族特征,儿童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图示(U.Bronfenbrenner ,1989),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自身因素 2.了解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家庭因素 3.了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模式以及相应的教育策略,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 自身因素 (内因) (二) 家庭 ,幼儿园 (外因),个性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个性涵义:个性

2、是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个性的发生发展:2岁左右,个性开始萌芽 36岁个性形成的开始,一、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二)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影响 (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影响 (四)能力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影响,一、气质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气质的涵义: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制约着心理活动发展的特点。 气质的特点:与生俱来,稳定性 气质的类型划分: 1,传统的气

3、质类型:抑郁质(林黛玉) 胆汁质(张飞) 粘液质(沙和尚) 多血质(王熙凤) 2, 根据基本生活活动模式划分 切斯 : (1)易带的孩子(75%)(2)难带的孩子(10%) (3) 从迟缓的孩子 (15%) 托马斯:(1)容易照看型 (2)难以照看型(3)缓慢发动型,(二)气质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1、气质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没有可以离开个性的气质,也没有缺乏气质的个性 2、儿童的气质特点往往影响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各种类型的气质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正确的教育能够引导其发展为良好的个性。,(三)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 举例:食欲不好的儿童会削

4、弱与成人互动的质量,应多些理解和耐心,多鼓励,多挖掘兴趣点,使其活跃起来。 2、气质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 (1)影响人的社会认知: 多血质和胆汁质解题速度灵活,抑制力和控制力弱,难以从事细致性和持久性的智力活动 黏液质和抑郁质自我体验深刻,善于自我反省,抑制力和控制力较强,适合从事细致和持久耐力的智力活动 (2)影响人的记忆效果:数量多、难度大、无意义音节不太复杂的任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者;,(三)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气质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 所谓性别角色,是指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性别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

5、机和行为的过程。 2岁认知、男孩认知速度高于女孩、性别角色知识比女孩丰富、女孩对年幼儿童的抚养性行为显著多于男孩、男孩的支配和攻击性行为多于女孩; 无论在哪个阶段、男孩与父母间的交往总是不同于女孩; 男孩与女孩的不同特点:P20,(三)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气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1)影响父母的反应性和敏感性 易抚养型儿童的气质特点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难抚养型儿童的气质特点会对亲子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 男孩相对于女孩来说亲子冲突发生较多,更可能违背父母意愿 (2)影响学前儿童的依恋模式 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学前儿童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者)所形成

6、的情感连结。,(2)影响学前儿童的依恋模式,:,气质在依恋形成与发展中的意义,研究得到的依恋类型不仅与父母苏,的教养方式有关,也与儿童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 早期儿童的行为特征、活动水平、挫折耐受力、生活的节律性不尽相同,这并不能归因于父母的抚养方式,而应归因于儿童先天特征,尤其是气质; 气质在依恋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在于:它是影响儿童行为的动力特征的关键在因素,以特定的速度和强度制约着儿童的反应方式和活动水平; 儿童的气质特点决定了其以后的攻击性或顺从性,父母是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来调整纪律训练方式;也就是说,父母倾向于使用对他们孩子最有效的任何抚养方式。,二、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7、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 自我意识的三种形式: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 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的对象有自己的身体、动作和行动、自己的内心活动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主要表现在独立性上 13 岁出现独立性的需要,特别是“我”字的出现,是儿童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独立性还体现在要求“自己来干” 幼儿期,出现对自己的社会性的“我”的意识,自尊心明显的发展起来,追求在人际关系中取得一些地位。,二、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儿童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对其社会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遵循每个阶段自我意识的的不同特点和内容,从而培养儿童的社会

8、性发展。,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对客体的稳固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上。 性格特征:后天环境中形成的 气质和性格的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不同性格的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活泼开朗的儿童容易得到大家欢心;沉默寡言的儿童则会遭到大家的忽视,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儿童性格是在儿童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例如:性子急的孩 子饿了大哭大闹-父母赶紧喂奶-形成不等待别人、其要求必须立即满足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反之,不怎么哭闹的孩子则可以培养成自制的性格特征。,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成人的抚养方式

9、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例如:父母良好的生活习惯(东西摆放整齐、手脏了洗手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婴儿使之养成爱好整洁、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婴儿看见糖就拿起来来吃,如果不加以教育反而大加赞赏,就会使孩子独占的种子得以孕育。反之,如果经常注意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则可以为其良好的性格打下基础。,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最初形成的性格特征对儿童的个性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时,性格虽然没有定型,但它是未来性格形成的基础。性格比较容易沿着最初的倾向发展下去。,例如:性格比较顺从的婴儿,容易遵照成人的吩咐和集体规则行事,以后将仍然稳定成为与人和睦相处、遵守纪律的性格。而最初就有任

10、性的萌芽,成人如果纵容其发展,任性的性格特诊将日趋巩固而最终定型。,四、能力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学前儿童能力结构分类 (一) 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智力的发展需要通过运动和操作来表现,运动和操作能力发展说越高,越是需要智力的支配。 (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在各种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四、能力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知识和性格)密切相关: 1、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掌握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而能力是通过掌握知识发展起来的。 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他在这

11、个领域内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将影响相应能力的发挥。 2、能力与性格密切相关: 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力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生活环境 三.家庭关系 1.夫妻关系 2.亲子关系 3.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家长教养观念,指一个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和人数。(概念),一:家庭结构,一是核心家庭,即父母与非婚子女一起居住; 二是主干家庭,即由祖辈、父辈、孙辈三代人构成的家庭; 三是特殊家庭,即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 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特点:

12、,1、儿童社会知识面拓宽,知识占有量增多。 2、儿童自我意识不断上升,明主、平等的处事原则在心里萌芽。 3、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低。 4、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减弱,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偏低。 对于独生子女社会性培养的建议:多提供与同伴交往机会、引导孩子解决同伴冲突、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培养其独立性、不要事事包办,应让其接受锻炼和挫折。,教育独生子女要注意,1、事事都要自己动手,树立竞争意识 2、独立学习和活动 3、参与学校及家中事务管理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家庭生活环境 1.农村与城市的区别 农村:物质资源相对匮乏,但居住环境较为广阔,玩耍空间较大,同村的很多儿童一起玩耍,可促进同伴间的交

13、往。 城市:接触事物多,视野广阔,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各种各样的传媒文化促进这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但现在城市居住条件拥挤独门独户自成一统的格局,限制了儿童的户外活动和邻里之间的交往,影响了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儿童在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学会遵守规则合作、团结、理解和体谅他人) 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儿童的社会性教育。,2.家庭文化氛围 例子:P28,资料链接。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就是家庭文化氛围对儿童的影响。 俗话说言传重于身教,父母的一举一动无不为孩子竖立着榜样。 那么,为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父母应该怎么做? 父母要努力为还自创建一个爱读书、爱学习、求上进的家庭文化氛围

14、。千万不可忽视自身的日常行为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犹太人的教育 舔书上的蜂蜜,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 传说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放有书本,他们相信死者在夜深人静时会走出来看书。尽管这种传说具有某些迷信意味,但其象征意义却对现实的人很有教育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刻,求知却永无止境。 犹太人从不焚烧书籍,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犹太人(以色列人)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堪为世界之最。犹太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说法,那就是书柜要放在床头

15、,要是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进而遭到大众的唾弃。,每一个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猜开一个谜团:“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说是钱或者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当孩子无法回答时,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的一生。”,给父母们的TIPS: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语)。犹太人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身为父母应向犹太人学习,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像犹太人那样,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地认识教育的本质。 知识源于书本,知识更活用于书本,教育子女更要从知识中演变成智慧,体现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 因此,家长们要从小培养幼儿们读好书的习惯,使他们知道书中赋予他们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家庭关系,一.夫妻关系 伯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