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与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1517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与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与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与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与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与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与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与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与领导干部心理调适,“两院院士” 一、几个先须交待的问题 (一)何谓养生? 1.养生的定义 养生,顾名思义,指个体保养自己的生命以使之尽量延长至人的自然寿命的上限的种种做法。 2.三个要点 (1)这里的“人”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人类”。就人类的寿命而言,养生所能达到的最高目标是,尽量让人们“活”到“人类寿命的上限”(美国科学家海弗里克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介于112-140岁之间。蒲丰(Buffon)根据“寿命系数”学说,认为人的寿命当在125-175岁)。,另一是指“个人”或“个体”。就个体的寿命而言,养生所能达到的最高目标是,尽量让个体“活”到“自己寿命的上限

2、”。 老子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葛洪:“我命在我不在天。” 李叔同,(2) “生命”包含“生理之命”和“精神之命”两重含义 (3)“养生”仅是就如何正确保养身心而言的 人活在世上,既要爱惜生命、敬畏生命,又不可苟且偷生。正如颜之推所说:“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也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二)何谓心理养生? 用系统论的眼光看,养生思想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生理养生思想,或称养生生理学思想,它指保养身体或

3、生理方面的思想,旨在通过生理卫生措施而达到生理健康的目的; 另一是心理养生思想,或称养生心理学思想,它指保养精神、心理方面的思想和运用心理手段来保养身体方面的思想,旨在通过心理卫生措施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当然,生理养生思想和心理养生思想之间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毕竟人的生理与心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生理上的健康必然有助于心理上的健康;与此相对应,心理上的健康也必然会促进生理上的健康。,(三)心理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宜遵循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的整体保健模式,人,生理因素(如性 别、禀赋、生理 发育状态等),心理因素(如品德、 情绪、意志等),自然因素(如 自然地理环 境、天气等),

4、社会文化因素(如 社会分工、社会管 理制度、文化知识等),(黄帝)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

5、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葛洪主张众术合修,反对单习某种方法。主张“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 葛洪:“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兴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然后先将服草木以救亏缺,后服金丹以定无穷,长生之理,尽于此矣。”,经典个案:英国著名政治家邱吉尔,人们从他的个人历史档案中发现,他在许多方面本应与长寿无缘:嗜酒;每天睡不上5-6个小时;一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四面受敌,使

6、得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性格暴躁,感情易冲动;是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自幼体弱多病,等等。但是,邱吉尔却活至91岁才去世。是什么因素使得邱吉尔长寿的呢?许多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五点: (1)意志坚强,百折不挠; (2)酷爱运动,坚持终生; (3)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4)劳逸结合,善于休息; (5)诙谐幽默,豁达乐观。,二、心理卫生观 (一) “形与神俱”:形神兼顾的共养观 它的含义是:将人看作是一个小系统,认为人的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主张保健要做到形(身体)神(精神)共养,既要保养身体(养形)又要保养精神(养心或调神),二者缺一不可。 素问说:“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7、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庄子说“形全者神全”。 淮南子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王安石说:“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 主张从身心关系角度探讨保健与长寿的途径,兼顾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其目的是为了以治形来养神和调神以养形。 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多数心理保健观和保健方法往往具有养形和养神的双重功效。 中国人之

8、所以主张形神兼顾的共养观,其原因在于中国人主张形神结合的形神论。如灵枢天年也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立而终矣。”养性延命录说:“形神离别则死”。,(二) “抱神以静”、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静结合的养形调神观 动静结合的养形调神观的含义是:以动养形,以静养神,动静结合,二者辩证统一。 中国人一向主张以静制躁来养神调心,认为养神的关键在一“静”字。 老子说: “静为躁君。” 孔子说:“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二程说:“仁者寿,以静而寿。”动机冲突 保健者要或以动养形或以动养形以怡神 吕氏春秋: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

9、颜元说:“养生莫不善于习动。” 适度运动,(三) “人法自然”:顺应自然的养形调神观 它的含义是:保健者要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来养形调神,促进身心健康,达到长寿目的。 1.将“人法自然”法则具体运用到养神上,中国人的做法主要有三点: 第一,主张人要效法自然以节制自己的情欲。因为老子二十三章看到,“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第二,主张顺应自然以保健,反对过分保健。老子五十章说:“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第三,推崇顺应自然以调神。,2.将“人法自然”法则具体运用到养形上,中国先人的做法主要有

10、三种: 一是主张顺应四季的季节变化来调养身体。如灵枢本神就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而长生久视。” 二是主张养形“贵柔”。老子说: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三是,推崇气功养生。将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大系统,主张保健者要吸纳天地之精气(不是浊气),而吐出体内的浊气;同时,主张人要效法自然界的一些动物的动作来导引身体,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四)“怒伤肝,悲胜怒”:以情制情的养神观 以情制情的养神观的含义是:

11、鉴于不良情绪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不同的情绪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这样,人们在进行心理保健乃至心理治疗时,要善于用一种情绪去调节和控制另一种为其所克(或胜)的情绪,使自己的原有不良情绪逐渐被消除,最终治愈自己由不良情绪引发的身心困扰或疾病,进而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情症”,是指个体因某种或某几种情绪失常而导致的疾病。依中医的分类,细分八种: 喜症。它指个体因过于喜乐而导致的疾病。即“以喜乐之极而病者”。 怒症。它指个体因频繁发怒而导致的疾病。 忧症。它指个体因过于忧思或忧郁而导致的疾病。 思症。它指个体因思虑过度或思念过度而导致的疾病。即 “伤思虑过甚”而病。

12、悲症。它指个体因悲伤过度而导致的疾病。 恐症。它指个体因过于恐惧而导致的疾病。 惊症。它指个体因惊吓过度而导致的疾病。 郁症。它指个体因过于抑郁或忧郁而导致的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五)“鞭后而寿”:内外兼顾的共养观 它的含义是:主张保健者要兼顾内外诸因素来保健,将保健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保健效果。 庄子达生说:“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趋也

13、,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三、心理养生原则 (一)“治未病”:预防为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二)“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养神为主 淮南子泰族训说:“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陈确明确主张:“养身之法,以养心为第一义。”,(三)“治人、事天莫若啬”:爱惜精神 老子五十九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四)“去

14、甚,去奢,去泰”:平和适中 宜合理用脑:孔子享年72岁;孟子享年约83岁;庄子约享年85岁;墨子则高寿92岁;荀子的寿命大约是75岁;老子寿命更长,据司马迁的史记卷六十三记载:“老子年百有六十岁,或言二百岁,以其修道而寿也。” 老子二十九章:“去甚,去奢,去泰。” 嵇康:“善养生者,和为尽矣。” 忌“过”与“不及”或“一曝十寒”,葛洪:“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早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

15、,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雾大风,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伤者,亦不便觉也,谓久则寿损耳。”,陶弘景说:“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沈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仙经曰: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虚损生也。” 蝙蝠和老鼠均是小型哺乳动物,可蝙蝠大约能活30年,而老鼠仅大约能活3年。导致这一差距的主要

16、原因之一就在于:蝙蝠喜欢倒立着生活且很会悠闲;老鼠喜欢蹿来蹿去忙个不停,吃个不停,生育个不停。,(五)“害于生则止利于生者则为”:害止利为 老子五十章说:“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吕氏春秋贵生说:“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六)“物也者,所以养性也”:以物养性 吕氏春秋本生说:“人之性寿,物者抇(hu,搅乱)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