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幻灯片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0072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幻灯片2)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幻灯片2)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幻灯片2)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幻灯片2)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幻灯片2)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幻灯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幻灯片2)(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散文是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它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散文,卜辞 (殷商、巫师),尚书 (商周、史官),诸子散文 (说理) 历史散文 (记事) (春秋战国 哲学家、史学家),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 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有老子老

2、子1 老子2、庄子; 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文风方面 论语言简意赅 墨子讲究逻辑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 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其中的意义很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书出来。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先秦散文 开创者,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 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 青

3、铜器上的铭文,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 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先秦散文,哲学 说理,史学 说事,儒家 论语孟 子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孔子 春秋 左丘明 左传 国语 战国策,鲁迅评价: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

4、, 晚周诸子莫能先也。,书中有我国最早 的赋文,百家争鸣,先秦史传文,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 形式,即议论文和记叙文。后世散 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以 上两种形式都有密切联系。虽然当 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 的光芒已不可掩抑,在叙事写人、 寓理于形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是 后世良好的先导。,总结,汉代散文,汉代散文,政论文 :贾谊、晁错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扬雄、枚乘、班固、张衡等,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书的体制虽承袭史记,但它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

5、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王莽四年(公元23)共 229年的断代历史。,汉代散文,史传文,政论文,赋文,西汉 司马迁 史记,东汉 班固 汉书,西汉,东汉,贾谊 治安策论积 贮疏过秦论,晁错 论贵粟疏,王充 论衡,西汉,东汉,司马相如 子虚上林 扬雄 甘泉河东 枚乘 七发,京都赋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小赋 张衡归田赋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汉书的成就不如史记,但在史传文学的发展上仍然有贡献。班固笔法精密,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在塑造人物形像上,也有不少优秀的篇章。,汉代政论文,两汉政论文的发展颇为迅速。政论文的功 利性和时效性,决定了它与时代需要、社会风

6、 气,特别是与士人心态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汉初文人喜借题发挥,以史为鉴而述治国方 略,文风疏直激切;西汉后期和东汉前期,儒士 多本经立义,婉曲作论而谈理政之宜,文风雍 容温润;东汉后期文人常径遂直陈,横议朝政 以痛斥时弊,文风刚劲质朴。汉代政论文的巨 大成就,对后世文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图为西汉赋文家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亦精通汉赋。,汉赋,赋,赋的产生 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早

7、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汉赋的发展,大赋 京都赋 小赋,代表作家、作品:枚乘的七发 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 扬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 班固的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蔡邕的述行赋 祢衡的鹦鹉赋,赋体的流变: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

8、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可能是荀子。据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10篇(现存礼、知、云、蚕、箴5篇),是用通俗“隐语”铺写五种事物。旧传楚国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辞藻华美,且有讽谏用意,较之荀赋,似与汉赋更为接近,但或疑为后人伪托,尚无定论。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接近于散文,但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子虚赋 月夜泛舟兮,横卧江心; 与影同醉兮,美于江景。 皓月高悬兮,四方空亮; 舟旁落月兮,击之不碎。 午夜起风兮,飘飘起舞; 浪欺孤舟兮,仰天长啸; 青龙出鞘兮,剑搏寒风。 寒

9、风酷烈兮,催舟却步; 剑法狂劲兮,招招破风。 寒风旋走兮,剑亦已醉。 对酒当歌兮,啸傲江湖。,东汉中后期,传统大赋缺少创新,小赋兴 起。这些小赋以抒情为中心,往往带有尖锐 的批判性。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蔡邑 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祢衡 的鹦鹉赋。这些赋,不再是主客对话的 形式,而是作者的直接描写,这种转变为魏 晋以后的赐福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时期,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创作的个性化使文学出现了新的变化。文学的价值受到高度重视,对各种体裁的区分,特别是不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散文体裁扩展了,文章中的抒情成分大大加强。传统大赋走向衰落,从东汉中后期兴起的抒情

10、小赋占 据了主导地位,并因为骈文的 流行而增加了赋的骈俪成分。,魏晋南北朝散文,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 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 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益多样化。(骈文),代表作家: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 鲍照,骈 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在元

11、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西瞻博望,北临玄圃,月榭风台,池平树古。倚弓于玉女窗扉,繫马于凤皇楼柱;仁寿之镜徒悬,茂陵之书空聚.,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山溪猥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踰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从总体看,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兴盛的时代,散文并不发达,代表这一时期散文成就的是一些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而这些著作,其文风在不同程度上也受到骈文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几部著作,即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以及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继东汉

12、之后,辞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大赋既承两汉传统,又在某些方面扩展了自己的表现领域;而大批涌现的抒情小赋,则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艺术风格显得十分成熟,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表现出很大的适应性。比之大赋,它们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也更能反映这一时期辞赋的思想艺术风貌,从而成为这一时期辞赋创作的主流和辞赋成就的代表。,魏晋南北朝辞赋代表,王粲 登楼赋 曹植 洛神赋 向秀 思旧赋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江淹 恨赋别赋 庾信 哀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唐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唐宋散文,一方面扬六朝余波,有讲究辞采的骈文 另一方面革六朝旧习,有散行流畅的古文 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韩愈

13、师说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苏轼石钟山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唐承六朝和隋之后,骈体文盛行的局面一开始还没有多大改变,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和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可算骈文中的双壁。其中警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天下“,更是传诵不衰。,骈体文在形式上过分束缚 ,使文章的抒情、叙事、说 理等多种功能受到很大的 伤害,从政教需要来看, 骈体文显得不切实用。,古文运动,背景: 一 文学因素:魏晉以来骈体文盛行,其內容空洞,远离实际。 二 社会因素:中唐之后国勢日渐衰微,士子文人想恢复大唐国风、重振国家势力,于是从古代的思想、文学中找出

14、可以改变当时社会的精神价值-儒家思想与先秦两汉散文。,古文: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更为实用、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唐宋八大家,韩愈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 柳宗元 字子厚,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卒后追谥文忠,后

15、 人也称为苏文忠公。 王安石,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後人称王荆公。 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 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 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 动的重要骨干。”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 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後,因文才出, 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唐 代 古 文 运 动,中唐时期,伴随着政治变革,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使用的上继先秦两汉问题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而与骈俪文相对立。在他们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骈文的统治地位。这次文体革新被称为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韩愈的散文,论说、记叙、 抒情,各体擅长。他善于 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 又善于吸收提炼当代口语 成为文学语言,词汇丰富, 绝少陈词滥调,句式结构 也灵活多变。其散文闳中 肆外,戛戛独创。总体 风貌是雄健深厚,汪洋 纵恣,曲折自如。,相对于韩文的阔大雄 肆,柳宗元的文章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