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9740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五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诗词五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诗词五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诗词五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诗词五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五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五首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 诗词五首,诗,古体诗,近体诗,律诗 绝句,饮 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体裁: 内容:,古体诗 田园诗,走近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东晋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

2、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按节奏诵读诗歌,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翻译诗句,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可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指官场俗世的喧嚣,表明诗人喜欢宁静,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心远”指的是什么

3、?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远离官场的争权夺利和俗世。,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诗人对远离尘俗,超凡脱俗的境界的追求。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勾勒出一幅怎样的图画?,“悠然”看出作者此时什么的心情?,悠闲自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

4、情?,作者对大自然由衷的喜爱之情,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看”、“望”等

5、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

6、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此中有真意” 你认为所谓“真意” 指什么?,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小结,结庐人境,无车马喧,心远,采菊,南山,山气,日夕,飞鸟,真意,超然尘俗、物我合一的意趣,陶渊明,醉,主旨 通过叙述眼前的景物,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7、,次北固山下,王湾,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未尽,旭日在江上冉冉升起,旧年尚在,江南却已是春意盎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旅途绕向青山外,船儿划开悠悠绿水向前航行。,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和风顺着航向,一面白帆高悬。,家信怎样寄给故乡的亲人呢?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捎到洛阳城去。,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

8、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说明漂泊羁旅之情。,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思考,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入旧年”做准备。,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 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2. 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

9、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3. 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名句赏析,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探究,主旨 诗中诗人触景生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作者简介,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

10、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招纳贤士。 悠悠辽阔,遥远。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注释】,译 诗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我也没有等到,想到宇宙无限渺远

11、,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不禁涕泪纵横,潸然泪下。,课文赏析,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 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 互相配合,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思考,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

12、心满怀悲愤。,2.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探究,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2.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3、。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有“三李”之称。据说,七岁能辞章。,【导读】 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势力日益强大,某些少数民族统治集团常常侵扰内地,所以当时常常引起激烈的战争。李贺是站在进步的政治思想的立场上,维护唐王朝的完整统一,反对割据和侵扰的。这首诗既描写了唐朝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诗人渴望建立功业的爱国思想。诗写得悲壮苍凉,但也流露出作者忠君思想的阶级局限。,【注释】 雁门太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之一

14、。 这句以黑云压城好像将要摧毁的形象,表现形势紧急。 这句说,太阳照射在将士鱼鳞般的铠甲上,光芒耀眼。 角:古代军中的号角。角声满天,是描写战斗的激烈。 燕脂:即胭脂,指战士流的血像胭脂一样红。这句说,塞上战士们的鲜血在夜里和土壤凝结成紫色。 半卷红旗:红旗不能充分展开,描写急行军的样子。 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 这句说天冷霜重,鼓皮受潮,响声不大。 君:皇帝。 黄金台: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天下“贤能”。 玉龙:这里指宝剑。 这两句说,为了报答皇帝的重视,决心手提宝剑,为他战死。,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摇摇欲坠。鳞片状的铠

15、甲在日光下金光闪闪。,比喻,点明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和黑云相对,显示出守城将士的英雄气概。,角色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凄厉的号角声响遍秋日长空,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烟的近似紫色。,渲染战场的惨烈气氛:号角声声在秋风中回荡,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在夜里凝成了紫色,可见战争的激烈残酷。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风卷动着红旗。浓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回荡。,写援军的活动,趁夜色悄然行动,奔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了报答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我宁

16、愿手提利剑战死在沙场。,写出将士们以身报国的豪情,也反映诗人励志报效祖国的决心。,思考:,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 到: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 听 到:战场冲锋的号角声 联想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感受到:诗人励志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全诗描绘了那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前四句):日落边关将士守城的情景。第一句用黑云一词形容敌军来势汹汹。第二句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第三、四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为下句驰军救援作铺垫。,第二个场景(后四句):写援军黑夜行军,登临易水,与敌军作战的场面。描绘出了双方的苦战及将士欲以身报国的豪情。,主旨 描绘了将士们在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 战斗意识和誓死报国的决心。,天 净 沙 秋 思,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散曲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