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2014.6.1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827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2014.6.14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2014.6.14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2014.6.14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2014.6.14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2014.6.14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2014.6.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2014.6.14(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杨晓杰,提纲,细菌耐药性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细菌耐药性,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发展和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的现象日益严重,细菌耐药性已经成为世界抗感染治疗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我们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传统传染病尚未控制,新的感染性疾病和病原体不断涌现,在抗感染药品品种不断增加的同时,多种微生物的耐药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定义,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流行趋势,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抗生素一旦问世,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株,产生耐药株的时间周期短则几年,

2、长则十几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遗传方式 固有耐药: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也称天然耐药性。如肠杆菌科细菌对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一代头孢菌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 获得性耐药:正常情况下,敏感的细菌中,出现了对抗菌药物有耐药性的菌株。,生物化学方式,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抗生素靶位点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膜泵外排,生物被膜形成,-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类药物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红霉素类钝化酶,青霉素酶,超广谱-内酰胺酶(ESBI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内酰胺酶(MBIs),临床常见耐药菌,革兰阳性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3、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革兰阴性杆菌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 具有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细菌耐药率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患病和发生流行病的时间延长,死亡的危险性增加,同时也导致抗感染治疗费用急剧增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诊断为感染性疾病者才有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抗菌药物只应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及部分原虫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病毒性感染者,无指

4、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根据病原体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临床疑为感染时首先要规范的采取适当标本检测病原体,包括镜检、培养、血清免疫学检测等 由于病原学检测结果不能很快得知,且相当一部分感染病人难以作出病原诊断,可依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提出疑似诊断,包括感染部位和评估可能病原体种类等,并立即开始经验治疗,以后在获得病原微生物和药敏结果时再调整治疗方案,3.严格控制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远较治疗用药者少,但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产生了严重的临床后果,由于抗菌药物被过度使用,细菌耐药性与日俱增,4.必须

5、结合感染宿主方面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过程。病人的生理特点、基础疾病、生活方式或行为等不仅在病原体种类和感染部位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感染程度、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和转归也随之有所不同 考虑机体方面可影响抗菌药物疗效和产生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从而选择最恰当的药物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案例一 患者女,79岁,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给予头孢他啶2g,bid 分析: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给药剂量应为正常给药量的2/3-1/2,且头孢他啶一日最高剂量不应超过3g 结论:药物的给药剂量过大,不良反应增加,案例二 患者女,84岁,因双侧肺炎、食管型孔疝、反流性食管

6、炎住院治疗,患者住院7天后检查大便潜血阳性,随后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最低PLT为20109/L,住院第11天临床抗感染治疗换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g bid 静点治疗 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影响Vit K 的合成,使凝血酶原降低导致出血,可使患者出血的风险加大,此时不适宜选用,5.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结合各种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如半衰期、血药浓度、组织浓度、细胞内浓度等)特点不同,即使按化学结构是同一类别中的抗菌药物也不例外,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合理选择药物品种,并联系各种抗菌药物的特点合理用

7、药,案例一 患者,58岁,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氨曲南2g,qd,连用12天治疗 分析: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为主,而氨曲南对革兰阳性球菌及厌氧菌无抗菌活性 结论:对感染的病原体不明确,选用对病原体无效的抗菌药物,案例二 患者女,77岁,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入院治疗,长期应用抗菌药致使出现伪膜性肠炎,临床给予去甲万古霉素 400mg bid静脉滴注治疗 分析:去甲万古霉素治疗伪膜性肠炎应该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在肠道内达不到有效地杀菌浓度,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结论:给药途径不正确,致使药效不佳,案例三 患者男,76岁,因脑出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出现了肺部感染,临床

8、给予亚胺培南 500mg q8h 静点治疗 分析:亚胺培南的不良反应中神经毒性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患者为老年男性,又是脑部受损,如因病情需要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此时应选用美罗培南较安全,而不应该选用有潜在危险的亚胺培南 结论:忽视抗菌药潜在的不良反应,综上所述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关键是临床医师要掌握各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国内外、本地区、本单位细菌耐药信息,对各种不同感染疾患的可能致病原及其耐药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对感染疾患尽早作出基本正确的临床诊断和病原学的估计。提高对每个具体感染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主要脏器功能状况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争取做到合理选药,合理给药,非限制使用级 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小,价格相对较低 限制使用级 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大,价格相对较高 特殊使用级 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 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 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或价格昂贵,抗菌药物分级标准(三级),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权限,非限制使用级 凡有处方权的医师均可 限制使用级 主治医师及其以上医师 特殊使用级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我院分级管理目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