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结核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822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骶髂关节结核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骶髂关节结核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骶髂关节结核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骶髂关节结核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骶髂关节结核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骶髂关节结核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骶髂关节结核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骶髂关节结核,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tuberculosis of sacroiliac joint,别名,结核性骶髂关节炎,类别,骨科/脊柱脊髓损伤,ICD号,M49.0*,概述,骶髂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sacroiliac joint)比较常见,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稍多,儿童很少。常侵犯一侧骶髂关节,偶有双侧者。,病因,结核杆菌经污染的空气感染呼吸道或消化道,再经血循环致骨感染。,发病机制,骶髂关节常破坏严重,患侧骶骨上移,发生病理性脱位,女性病人脱位较多,有时耻骨联合脱位,这可能与女性骨盆较松有关。 关节病变向后发展,穿破后侧关节囊或骶骨,使脓肿汇集在臀大肌深

2、层。病变向前发展,将穿破前方关节囊或骶骨,脓液流到腰大肌与髂肌间、肌内或髂肌下较后方者多见,偶有流到腹股沟或大腿上方者,也有病变突破下方关节囊,脓肿沿骶结节韧带或梨状肌流注到大粗隆附近,或前后单独脓肿形成,或互相沟通。,发病机制,脓肿向外溃破形成窦道;个别病例脓液可向腹腔或直肠内穿破。,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病期较长,有达15年的,多为12年。如无其他结核时,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主诉局部疼痛和脓肿,偶有跛行。有的病人自诉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 疼痛多限于患侧臀部,早期很轻微,逐渐加重,病变突破关节囊后,脓液外溢,关节内压力减少,疼痛又减轻。到晚期,当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时,疼痛完全消失。髂窝或臀

3、部有脓肿者可触及波动感。骨盆挤压和分离试验常为阳性。,并发症,可并发骶髂关节病理性脱位。,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其他辅助检查,早期X线片可见关节边缘模糊,关节间隙增宽;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局部常见骨破坏灶,有的可见死骨,关节破坏严重者可见同侧髂骨和耻骨向上脱位。长期混合感染则局部骨质明显硬化。 骶髂关节结核的CT检查具有很明显的优点,可显示骶髂关节破坏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特别是对脓肿的部位、大小可显示清楚,为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图1)。,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致密性骶髂关节炎、化

4、脓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肿瘤鉴别。腰骶椎结核与骶髂关节结核的症状、体征、脓肿和窦道的好发部位都很相似,两者容易混淆。如两者同时发生在同一病人,要判断脓肿和窦道来自哪一个病灶,有时很难。只有通过手术或窦道造影来鉴别。,治疗,重视抗结核全身治疗。由于骶髂关节是少动关节,在治疗上不存在保存关节功能的问题,对无明显死骨和脓肿者,可采取非手术疗法。局部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同时做下肢皮肤牵引,临时制动。 对伴有脓肿和死骨的病例,或窦道经久不愈者,应做病灶清除术。在病灶清除时如无混合感染,可同时做关节内融合。 骶髂关节病灶清除术可通过前、后两条途径进入病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手术途径。 1.后方途径

5、手术 (1)适应证:,治疗,为脓肿或窦道在后方的病例及前方和后方都有脓肿,而后方脓肿较大者。 (2)手术方法: 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切口呈大弧形,起于髂嵴中部,沿髂嵴向髂后上棘伸延,达第2骶椎棘突侧方两横指处,再转向股骨大粗隆止于两者的中点。沿切口切开浅、深筋膜,将皮瓣向外牵开,显露臀大肌内、上部分,髂骨嵴的后部和部分骶棘肌。分开臀大肌和骶棘肌的分界线,将臀大肌自骶棘肌腱膜上切下,将附着于髂骨翼后方的臀大肌和臀中肌自骨膜下剥离至坐骨大切迹,将其向外牵开,即可显露髂骨翼后部和坐骨大切迹上部。,治疗,在剥离大切迹附近骨膜时,应避免损伤臀上动、静脉,即严格在骨膜下剥离。 在臀大肌深层如有脓肿,脓

6、液即流出。清除脓肿后用大纱布垫压迫止血。有时髂骨翼后方已被穿破,可顺此破坏口进入病灶。如髂骨翼后方骨质完整,可凿骨窗进入病灶。开窗方法不一,较好的是自髂前上棘向髂后上棘和髂后下棘各引一线,沿此两条线自髂骨后缘向前凿骨,约45cm,深达病灶,然后将两条骨线的远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前方略窄,后方略宽的梯形骨瓣。,治疗,治疗,治疗,治疗,用平凿沿骶骨关节缘自前外向后内方向凿除一条骨质及软骨面,即敞开关节。上部纤维关节如未破坏可保留以维持其稳定性。彻底清除病灶,在关节下端勿凿穿骨膜,仅刮除病灶,以免损伤臀上血管(图4C)。 (2)植骨融合: 在同一切口取髂骨块,长45cm,宽2cm,厚1cm。嵌入关节

7、腔中,如下端有空隙可充填碎骨。在植骨前彻底冲洗,并放入链霉素1g。切除脓肿前壁,缝合后壁。术后处理同前述(图4D)。 从前方清除病灶有利于保存骶髂关节的稳定性。,治疗,结核只破坏了前方韧带,骶髂骨间及后方韧带未破坏,可以保存。敞开关节仅凿除破坏区骶骨侧,由于嵌入大块植骨,既消灭死腔又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病灶治愈及关节融合。 3.前、后方途径同时手术 即骶髂关节结核的手术同时经前方和后方途径一次完成。此法主要适用于关节前、后方同时都有较大的脓肿或瘘管的骶髂关节结核,此类病人很难以单从前方或后方完成清除病灶和植骨手术。手术时患者先取侧卧位,前方和后方同时消毒、铺单。,治疗,可先按后方途径,翻开

8、骨瓣,清除后方病灶,关节内植骨;然后将体位改为仰卧位,再经前方途径清除前方髂窝内脓肿和关节内残留病灶。这样骶髂关节结核前方和后方的病灶可一次彻底清除,关节内植骨后稳定,使病灶治愈,并达到良好的骨性融合。,预后,严格的术前术后药物治疗,彻底的病灶清除,术后效果比较满意。,疾病概述,全身症状 病起隐渐,发病日期不明确。病人倦怠无力,食欲减退、午后低热、盗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偶见少数病情恶化急性发作体温39左右,多误诊重感冒或其他急性感染。相反,有病例无上述低热等全身症状,仅感患部钝痛或放射痛也易误诊为其它疾病。 局部症状 1.疼痛骶髂关节结核患处钝痛与低热等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在活动、坐车震动

9、、咳嗽、打喷嚏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夜间痛加重,疼痛可沿脊神经放射,上颈椎放射到后枕部、下颈椎放射到肩或臂,胸椎沿肋间神经放射至上、下腹部,常误诊为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疾病概述,下段胸椎1112可沿臀下神经放射到下腰或臀部,为此X线摄片检查时多仅摄腰椎片,从而下段胸椎病变经常被漏诊。腰椎病变沿腰神经丛多放射到大腿的前方,偶牵涉腿后侧,易误诊为间盘脱出症。 2.姿势异常 是由于疼痛致使椎旁肌肉痉挛而引起。颈椎结核病人常有斜颈、头前倾、颈短缩和双手托着下颌。挺胸凸腹的姿势常见于胸腰椎或腰骶椎结构。本病为结核杆菌引起,也常常作为全身结核感染的局部表现,因此在预防本病上,应做好传染疾病的宣传

10、及预防工作,积极治疗受感染者,防止结核感染引起本病是关键。,病因病理,骶髂关节结核骶髂关节结核分为滑膜型和骨型,常由结核菌经血行或继发感染,引起关节滑膜充血肿胀,结核肉芽组织破坏关节软骨及其下骨质。 开始多为骨型结核,发生于骶骨或髂骨,然后扩散至关节。大多数有脓肿形成,多数发生在关节后部,有时发生在腹股沟,臀部或会阴部,在盆腔内少见,如骶骨破坏严重,也可在盆腔髂腰肌部位。常因脓肿张力大自行穿破形成窦道。 发病一般较脊椎结核缓慢,往往先发现脓肿,疼痛及压痛,又往往因脓肿破溃减压,疼痛减轻而延误诊断。,病因病理,有下背及患侧骶髂部疼痛。也可有“坐骨神经痛”即转移痛至患侧臀部及股外侧。但与腰椎间盘突

11、出症状不同,不放散至小腿及足部,感觉无改变,活动时疼痛加重,如翻身、坐久、上下楼、弯腰、下蹲等,站立时一般身体向健侧倾斜;走路时不敢跨大步。仰卧位常感骶髂部疼痛。,疾病症状,骶髂关节结核发病一般较脊椎结核缓慢,往往先发现脓肿,疼痛及压痛,又往往因脓肿破溃减压,疼痛减轻而延误诊断。有下背及患侧骶髂部疼痛。也可有“坐骨神经痛”即转移痛至患侧臀部及股外侧。但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不同,不放散至小腿及足部,感觉无改变,活动时疼痛加重,如翻身、坐久、上下楼、弯腰、下蹲等,站立时一般身体向健侧倾斜;走路时不敢跨大步。仰卧位常感骶髂部疼痛。 病情隐渐,常见跛行,疼痛多限于患侧臀部,可沿坐骨神经方向放射。,疾病症

12、状,病人坐时着力于健侧臀部,盘腿穿鞋袜时较困难。脓肿或窦道可出现臀部、髋窝或股骨大粗隆等处。 常感骶髂部疼痛。 检查时在站立位脊柱前弯、后伸及侧弯均受限,并有局部疼痛,但坐位时活动较好。卧位直腿抬高试验,患侧受限并有局部疼痛。压挤或分离髂骨时患部疼痛,骶髂关节患部有压痛,可有寒性脓肿或窦道。肛指检查有时可摸到局部脓肿及压痛。X线照片检查对早期诊断很重要,需照骶髂关节正位及斜位(关节的矢状面),可见骨质破坏、死骨及空洞形成等。,检查方法,X线照片检查对早期诊断很重要,需照骶髂关节正位及斜位(关节的矢状面),可见骨质破坏、死骨及空洞形成等。,诊断依据,骶髂关节结核(1)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接触

13、史。 (2)可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等中毒症状。 (3)骶髂关节处痛疼、肿胀、压痛、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及“4”字试验阳性。 (4)臀部或髂凹部可出现寒性脓肿,可溃破形成窦道。 (5)结核活动期血沉增快。 (6)X线摄片显示骶髂关节有不规则骨质破坏。,易误诊的疾病,骶髂关节结核1.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单侧发病多见,常发生于骶髂关节前下1/3滑膜部;而强直性脊柱炎常见于青年男性,多为双侧对称发病,表现为关节间隙不规则变窄或伴有骨硬化关节,边缘可有小囊状缺损,病变易侵及骶髂关节上半部,常伴有腰椎小关节间隙模糊、狭窄或消失。 2.致密性髂骨炎:骨型骶髂关节结核发生在髂骨

14、松质内,呈圆形或椭圆形局限性破坏区,可累及骶髂关节;而致密性髂骨炎多见于成年女性,常对称性侵犯骶髂关节中下2/3髂骨部分,表现为三角形、新月形或梨形致密影,骨小梁融合消失,不累及关节。,易误诊的疾病,3.髂外动脉搏动引起的骨质缺失:近髂外动脉区的局限性骶髂关节结核有时需与髂外动脉搏动引起的骨质破坏或缺失鉴别,前者引起的骨质破坏区虽比较局限,但骨质破坏较广泛,破坏区边缘不清,无硬化;而髂外动脉长期搏动可引起髂骨下缘较明显而深的凹陷,并可见凹陷的边缘清楚,无硬化征象。 另外还应注意与骶髂劳损,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结核和髋关节炎症等相鉴别。,治疗原则,骶髂关节结核由于无需考虑骶髂关节的活动度,为了缩短

15、疗程,常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关节融合术,在病的早期无死骨或脓肿形成,可只做关节融合术(从关节后部),术前宜预制前后石膏床。如前后均有脓肿,可分次手术清创,先处理前部,约12月后处理后部,并作关节融合。 1.本病常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系统化疗更不可忽视。病人一般情况差,特别年纪大病人术前应给内科支持疗法。并窦道继发感染者,术前应给予敏感的抗菌素治疗。,治疗原则,病人有较大的脓肿或死骨,窦道久治不愈者,可应用手术治疗,否则可单纯药物治疗。 2.手术根据病灶脓肿及窦道的位置而定,可经前方或后方途径。脓肿位于髂窝,可经前方腹膜后通过脓腔达到病灶,注意勿损伤社经和血管。尽可能采用后方途径,手术野宽广,便于

16、处理病灶。 3.病灶清除术 麻醉:局麻、硬脊膜连续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 体位:病人斜俯卧位躯干与手术台面成60角,病侧在上,腰下垫枕,健侧彩关节屈曲45,病侧髋、腰关节微屈,躯干与下肢约束带固定。,治疗原则,操作步骤:切口:根据臀部脓肿及骨病灶的情况加以选择。显露病灶:沿臀大肌纤维方向分开,直达骶髂关节的后侧,骶髂关节位于坐骨大切迹上方23cm,在该处凿开3cm见方的骨窗,即可显露骶髂关节的骶骨面,保留凿下的骨块,待清除关节病灶后将骨块复位。在显露骶髂关节时,注意勿损伤坐骨大切迹向上方走行的臀上动脉。通过这骨窗,将所有结核性物质、肉芽和死骨清除干净。有时可通过骶髂骨病灶的小孔吸取骨盆内骶骨的脓肿,注意勿损伤骶髂关节前方的血管,最后冲洗病灶。,治疗原则,自髂后上棘处取松质骨充填关节腔,并将开窗时保留的骨块恢复原位,即可达到关节融合的目的。按层缝合,一般不放置引流。髂窝部如有脓肿,视病人情况而定,可于手术同期或二期清除之。 术后处理病人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卧硬板床812周,直至关节融合后起床活动。 4.治愈标准:治疗后,全身情况良好,局部症状消失,手术后伤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