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795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的兴亡 大运河,南北朝后期全图,一、隋朝的兴亡,隋朝的建立,隋朝的统一,隋朝的强盛,隋朝的灭亡,581年 杨坚 隋文帝 长安,589年 原因 意义,原因 表现,618年 隋炀帝 原因(暴政),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隋文帝 杨坚,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公元581年杨坚废黜9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年号为开皇。 为了巩固隋朝政权,杨坚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

2、济和军事改革措施,适应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和生产发展的要求。杨坚在位期间勤于政务,勤俭节约,励精图治,在古代的帝王之中是很不多见的。在隋文帝统治后期,国家疆域广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这样富足安定的鼎盛局面,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是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想一想: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提示: (1)从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中考虑。 (2)从隋朝自身来看;从隋朝的对手来看。,2.隋朝的统一,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

3、备。,客观上,主观上,南陈,南朝时期最后一个王朝,公元557年,陈霸先取代梁朝,自立为帝,国号陈。南陈初年,政权比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也得到了恢复。到582年陈叔宝即位后,由于陈叔宝的荒淫腐败,统治日趋腐朽,南陈统治下的人民极为穷困。此时,隋在安定北方之后,于588年兵分8路南下进攻陈,公元589年,隋军攻占建康,陈叔宝被俘,南陈灭亡。隋朝统一了全国。,统一后的隋朝疆域,3.隋朝的强盛,原因,隋文帝的励精图治提倡节减。,隋朝采取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隋的统一为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表现,隋文帝后期出现鼎盛局面。国家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口大幅度增长,史称

4、“开皇之治”。,隋朝的暴政,隋炀帝骄奢淫逸 不恤民力,大肆兴役 无节制巡游 接连发动战争,农民起义,灭亡的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4.隋朝的灭亡,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1.开凿的目的,2.概况,3.作用及评价,主要目的:为加强对南方地区政治经济控制,便于江南财物向洛阳长安运输,根本目的:巩固统治,涿郡,北京,余杭,杭州,通,济,渠,隋朝开通大运河, 古代世界属最长。 全长四五千里地, 路线中心是洛阳。 连接五河经六省, 北至涿郡南余杭。 北通南达赖此河, 永通邗江记心上。,瓜洲古运河渡口遗址,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他三次乘坐大龙舟到江都巡游,随行的船只达几

5、千艘,绵延200多里,沿路州县必须供应食物,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隋炀帝南巡,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淮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州观赏。,扬州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的一部分),大运河的作用:适应了统一后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开凿大运河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课堂小结,隋朝的兴亡,大运河,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隋文帝即位以后励精图治

6、,勤于政务,自奉甚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到隋文帝统治后期,国富民强,史称“开皇之治”;,隋炀帝即位后骄奢淫逸,穷兵黩武,最终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之后隋朝灭亡。,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政治经济的控制;,作用:促进了统一后南北经济的交流,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以及维护国家统一,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础巩固,课堂练习:,1.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是在( ) A.581年杨坚 B.589年杨坚 C.605年杨广 D.618年杨广,2.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 C.促进了南北

7、经济的交流 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B,C,3.隋朝的历史作用是( )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 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 B. C. D.,D,基础巩固,课堂练习:,4.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1)两个王朝都结束了分裂,开启了统一: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秦朝之后是强大的汉朝,隋朝之后是强大的唐朝。都短命,历二世而亡:秦朝存在15年;隋朝持续37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筑长城,修建骊山陵等;隋修运河,营建东都等。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

8、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4)都因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能力拓展,5.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的绝大部分渠道都是延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段,作为传承古代文明重要载体的京杭大运河,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你认为它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哪些新的贡献?,延伸探究,答案:通过引长江水输送到华北缺水地区,以缓解该地区的缺水问题,同时也能发挥运河灌溉、排洪、排涝、发电以及旅游等多方面的效益,对环境的改善也将起到重大的作用。,赵州桥,河北赵县,隋朝李春,设计巧妙,结构科学,称得上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名称,设计建造

9、的主持者,特点,地位,赵州桥,赵州桥,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洨河上,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是由隋朝著名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并建造的。桥长64.40米,拱宽9米,跨径37.38米,拱高7.23米。赵州桥自建成近1400年以来,历经多次洪水、战乱和地震,仍旧没有受到破坏,这完全取决于赵州桥建筑的结构奇巧,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首次运用了敞肩拱,桥身跨度大,并且坐落在天然地基上,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伟大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建桥史的一大奇迹。,赵州桥的传说,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的时候,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

10、往的行人,过河都很困难。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建造出了一座大石桥。大石桥造好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四方。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柴荣也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来到桥头,开口就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这时,鲁班刚把大桥修好,正在十分得意,便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斗笠颠落压成的圆坑;柴荣因推车力过猛,一膝着地压成的膝盖印和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后来,除了因为东侧一度塌毁,手印已经不见,其余的“仙迹”都留存下来。小放牛里所歌唱的就是这一段生动的传说。,赵州桥石栏板雕,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