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763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

2、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绣郎以 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 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

3、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它们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 的一笔。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浓墨重彩B励精图治 耳目一新 琳琅满目 酣畅淋漓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琳琅满目 酣畅淋漓D励精图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浓墨重彩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B传承中

4、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并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子以四教:文、行

5、、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是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从家庭里的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婴幼儿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范式守信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颇具警诫作用。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到“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

6、8至15岁受“小学”教育,16岁、17岁受“大学”教育。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要“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弟者”。朱熹还编辑“圣经贤传”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著四书章句集注为“大学”教材,此书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儒家经典教育,为学子包括诚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

7、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传统社会的礼俗文化承载着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种乡土社会中自然的教育。礼俗作为一种得宜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礼俗的主要形式有三:古已有之、口耳相传的风俗,人们认同和遵循的“人情”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族规、村规和民约。通过礼俗约束民众从

8、而实现“礼治”是传统乡土社会维护秩序和治理的基本方式。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摘编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的学说中,诚信教育不仅属于道德教育,而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B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教育,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起点,强调父母的示范作用。C中国古代父母长辈在家给儿童讲故事,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D中国古代培养人诚信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

9、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强调的是胎教的重要作用,可补充论证第2段的论点。B若对父范母仪展开论述,应强调父母的行动示范比言说对子女更有影响力,可用父范如曾子、母仪如孟母的事例做论据。C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逻辑结构,侧重论述传统学校诚信教育的系统,指出了私塾、官学和书院诚信教育的一致性。D可选择成语“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等,作为文章中关于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论述的依据。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孩子就会不说谎、诚实做人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B如果学校采用丰富恰切的诚信教育的形式,就能显著地提高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效率。C只要家长和教师都做到注

10、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学生自然就能做到诚信做人。D传统乡土社会已经瓦解,以社区为特征的城市对市民诚信教育无能为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城张中行城,就来源说不温雅,是为防守;于内,是舍不得自己的所有;对外,则是把不少人看成小人或敌人。人,有理想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现实一面,既来之,则安之。对城也是这样,既然有了城,日久天长,就觉得还是以有它为好。于我,当然也欢迎城的繁华和方便,并曾设想,在城门外或内,找到个老残游记中那样的高升店,也许可以喝白干,佐以花生仁,然后饱餐黍米饭,兼听“画角声断谯门”了。我的出生地是农村,在京津之间,但并没有机会到较近的天津和较远的北京看看。直到过了十岁,才有机

11、会,第一次看到本乡本土的香河县的小城。记得其时我还在上小学,县里开小学生成绩的观摩会,我也许不像现在这样甘居下游吧,由老师选中了。十个八个人,由老师带队,早饭后出发,步行向西北,过青龙湾,跋山涉水约五十里,很累,到太阳偏西时候,终于远远地望见南面城墙的垛口。其时我初见世面,觉得城墙很高,较于小村庄可谓八面威风。于是忘了劳累,加紧往前走。不久走到南门前,更细端详,门拱形,高大,深远成为洞,都是过去没见过的。入了门,往前望去,直直的一条长街,两旁皆为商店,如我们这小村庄来的,真不能不自惭形秽了。走到接近北门,住在北门内路东一个客店里。夜里,想到有生第一次住在城里,很兴奋,也很得意。早晨,天微明,我

12、躺不住了,爬起来,几个人一同登城。不久就绕回来,余兴未尽,都同意,又绕一圈。回去后,向未选中的同学述说所见,着重说的就是那个方正而完整的砖城。离开家乡以后,几十年,我到过不少地方,也见过不少城。印象深的当然是住得时间长的。以时间先后为序, 先是通县,后是北京。通县,最使我怀念的是新城西门,那是晚饭后或星期日,多数往门外以北的闸桥,少数往城西的八里桥,都要出入这个门。闸桥是通惠河上的一个闸,其时河上已不行船,岑寂,或说荒凉,立其上,看对岸墓田水中芦苇,我常常若有所思,思什么呢?自己也不清楚。但这是生活,值得深印在心里的。只记得彼时想到的是诗经秦风蒹葭,并默诵“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离开通县,到了

13、北京城。我住内城,常到外城,并不断出城,可以说,生活总是与城有拉扯不断的关系。最难忘怀的是经由西直门出城。有时是与三五友人往玉泉山,坐山后,共饮莲花白酒,然后卧林中草地上听蝈蝈叫。更多的是与墅君结伴,游农事试验场,麦泛黄时,坐麦田中听布谷叫;晚秋,坐林中土坡上听蟋蟀叫。一晃几十年过去,城没了,出入城门,游园,并坐话开天旧事,都成为梦。有的人默默地先我而去,因而有时过西直门,心中就浮起李义山的两句诗:“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随着拆城的一阵风,我第一次见的香河县小城也没了。但因为时代近,变化的迹象易寻,城基,东西南北门,中年以上的人还能指出来。我近年有时到那里住个短时期,住所在东门附近

14、,常常经过旧的东门和城东南角,就不由得想到昔年有城时候的种种:有征途,证明有聚散;有旧痕,证明我没有忘记这个小城以及其中的一些人。只是可惜,去者日以疏,至少是有时候,我对影感到寂寞,东望云天,确知已经不再有那个小城,连带的也就失去许多可意的,就禁不住为之凄然。不免有黍离之思,曾诌七绝一首云:“绮梦无端入震门,城池影尽旧名存。长街几许升沉事,付与征途热泪痕。”(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作者对城的本源进行追溯,带有一定的批判色彩,但接下来的笔触从历史人文转入个体经验表达,少了哲理意味,却多了情感抒发。B.散文采取倒叙的手法,以现在的视角回

15、望过去,如游历香河县城的叙述中作者感慨当初“不像现在这样甘居下游”,沧桑感于今昔对比之中油然而生。C 通县城门外,作者默诵诗经却没有思念的“伊人”,更多的是触景生情而已;而在北京城外想起李义山的诗,却是真的对故人有所思。D.全文围绕“城”展开,却没有注重对城的介绍,而是将自己与城有关的故事缓缓讲出,故事中蕴含着作者的种种人生感悟,内涵丰富。8文章第段详细追述作者游历香河县小城的故事,其语言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9本文写作者与城有关的经历,以复杂的情感脉络贯串全文。请回答这种复杂的情感脉络是什么,并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