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五四制(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733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五四制(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五四制(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五四制(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五四制(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五四制(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五四制(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五四制(附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 20182018 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 试时间:100 分钟 试卷满分:120 分 亲爱的同学们:“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东风轻扇春寒,最美人间人间四月天!在这千帆竞速之时, 愿你携一束金灿灿的阳光、兜一缕凉爽的清风、采一抹美丽的彩虹,去拥抱青春、斑斓梦想,激扬文字,不 负春光!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 17 题,共 25 分) 1伫立旷野,苍 qing 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 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 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蕴涵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

2、步林蹊,行吟岸侧, 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5 分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 分) 苍 qing( ) 亘( )古 (2)改正文中一个错别字。(1 分)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 “独步林蹊”中,“步”的意思是 。(1 分) (4)这段话用了( ) 、( )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 )的赞美。(2 分)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 分) A.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

3、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第二名至 第十名称“亚元 ”。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 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 “沉湎” “鞠躬尽瘁” “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 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4、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去掉“妙语连珠”) B“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兴衰”改为“兴盛”) C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去掉“都”) 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去掉 “由于”)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2 散文犹如散步,不必每分钟一定走多少步,不必沿一定的路线,不必预定一个终点。 “散”的意思是:拘束少,刻意加

5、工的成分少,没有非达到不可的目的。 散文的特色在一个“散”字。 犹如谈天,事先并未预定要产生结论,也未曾设计起承转合,乘兴而谈,尽兴而止。 当然,散文也要有结构,而且有些散文家特别考究结构,然而,写散文可以用心经营布局,也可以不必, 这个“不必”是散文的特权,非小说剧本所可效法。 A B C D 6.古诗文默写及赏析(10 分) (1)蒹葭萋萋, 。(诗经) (2)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3)论语中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4)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流连忘返,对美好春 光的无比热爱之情。 (5)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

6、光中乡愁) (6)赏析次北固山下(3 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中“阔”字的妙处。(1 分)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2 分) 7.名著阅读(共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1)这首小诗出自著名作家 (填人名) (填作品)中的句子。(1 分) (2)这位作家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 ”著称。(1 分) 二、语文与生活(完成 8-11 题)(7 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 4

7、月 23 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绥棱县第六中学文 学社决定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8.初一组请你为本次读书周确定一个主题。(2 分) 9.在初二的读书栏,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 己的座右铭。(1 分) 10初三组织了“书香少年评选”的活动。请你为此设计一份活动方案。2 分 11. 初四要举办 “好书推介”演讲比赛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请你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场 白。 (2 分) 3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 12 一 30 题,共 33 分)。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

8、1215 题。(6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 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 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 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 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 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9、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 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 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 分) 尝趋百里外 同舍生皆被绮绣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不敢稍逾约”这是作者幼年守信的表现,也是他能遍观群书的原因。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 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

10、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D.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15.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2 分 (二)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 16-19 题(8 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 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 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

11、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 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 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 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 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 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 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

12、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 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 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 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4 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 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 种花

13、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 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 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 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 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6.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

14、个特点的?(2 分) 17.选文第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 分) 18.选文第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2 分) 19.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 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2 分) (三)阅读文言文薛奎传,完成 2022 题。(4 分)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 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

15、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 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 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 所失,悉奏除之。 (选自宋史) 【注】涴(音“握”):沾污 2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为/隰州军事推官 B盗杀/寺奴取财去 C后/果得杀人者 D会/久雨 21.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 分)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薛奎认识。(2 分) (四)阅读文章海中救援,完成 2326 题。

16、(8 分) 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 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 SOS 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 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 的路。 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 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 5 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