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2018年高考第二次适应与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7178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0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盟2018年高考第二次适应与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联盟2018年高考第二次适应与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联盟2018年高考第二次适应与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联盟2018年高考第二次适应与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联盟2018年高考第二次适应与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盟2018年高考第二次适应与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盟2018年高考第二次适应与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8 年高考第二次适应与模拟年高考第二次适应与模拟 语语 文文 试试 卷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 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 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春节是民俗,更是中华文化经久不息的情感盛宴,每个家庭的快乐与团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社会不约而同的互动与和谐,让寒冬因春节而有活力而有温度。春节是对人生社会的美好礼赞,充满了真 诚祝福,是体现人民幸福指数的直接标尺。春节更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直接追求,是中国文化助推社会 进步、助力民族凝聚的引擎。 长期以来,对春节的研究只在民俗学的范畴去把它当作传统文化遗产来研究和对待,而忽略了春节的文 化基因价值和精神引领地位,忽略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文化节点和经济抓手。春节文化的弘扬,最 核心的就是认识和总结春节形成的生态学意

3、义、春节发展的社会学意义和春节充满活力的经济学意义。 对春节文化的研究,不该仅限于民俗学意义上的事象总结与评价,而是要将春节文化当作民族文化的主 流体系和撬动杠杆来认识,要站在文化自信的角度去理解和对待春节文化。党的十九大把建设文化强国放在 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文化自信,就要找到我们的文化坐标,重新认识和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民族气 质的文化战略,寻找文化走向国际的路径。春节,同样像“一带一路”一样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充满活力的有 形动脉。春节,应该以更加鲜明的特色,更加完整的体系,更加灵活的方式,携带着中国文化语汇和精神, 携带着中国人民的激情与风采来感动世界。 春节还是重要的经济抓手。要有效

4、聚合春节最活跃的市场要素,形成春节产业文化体系和运行平台,使 散落在各地的碎片化春节市场、低端化春节产业、地域化交易制约和时效性市场短板得到提升和解决,让春 2 节经济既具有体现中华民族性格的张扬与传承,又能够让中国文化具有国际化人文语汇的重要主题,最终以 经济为载体,走向全人类的生活。 精心打造春节文化,应该为这个节日投入更多关注,注入更多内容,释放更多关怀,制定更多政策,包 括对春节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等,必须要有文化体系的核心抓手,找到文化产业的鲜明卖点,建立文化主体 的交流平台。而这一切,既要有文化战略的高度,又要有文化理论的深度,更要有文化产业的维度。 (摘编自邢晨声春节:最具活力的文

5、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节关乎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春节过得怎样,可以直接体现人民生活是否幸福。 B.作为民俗节日和文化载体,春节体现了文化对社会进步、民族凝聚的巨大推动作用。 C.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有着其它节日不可比拟的精神引领地位和活力。 D.不应把春节当作传统文化遗产,而要将它当作民族文化的主流体系和撬动杠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如何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为核心话题,将春节文化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B.文章先指出了长期以来对春节研究的局限,先破后立,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主张。 C.文

6、章将春节文化与“一带一路”相提并论,意在体现春节文化走向国际的方法和路径。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前两段亮明观点,三、四段从两个角度分析问题,结尾总结深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节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只要还在意过春节和家庭团聚,中国文化就仍然根基 牢固。 B.春节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坐标,重新认识、精心打造春节文化,中国文化就可以走 向世界。 C.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做强春节文化,最终做大春节经济,以经济为载体,走向全人类 的生活。 D.春节要真正成为国际化的节日,就应该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中,完成现代化的更 新与重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7、1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3 老戏台老戏台 李亚强李亚强 夜戏散了,戏台下的吵闹声逐渐归于死寂。卸了妆的演员坐在连锅炕边大声喧哗,一边喝酒一边对着戏 词,炉火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墙壁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道具戏服,像一个个站立着的人,窥视着后台的每 一个人。我兀自游走,穿上龙袍,端坐在这些人身边,像戏里的人,也像戏外的人。 多少年后,在梦里出现这样一幕,我的心依然感到震颤,这种恐惧是由外而内的,像一柄长剑,直插内 心。我从梦里一下被揪起,端坐在暗夜里。 那时候,庙很旧,里面供着三圣母,只有一个朱砂写就的牌位立在供桌上。没有泥塑像,这座土庙也是 附近十里八乡村人的心灵寄托,求神告

8、庙都少不得来这里烧一炷香。 那时候,土木结构的戏台也很旧,下雨的时候经常漏雨,戏台顶上的瓦片一年比一年少,村里人都在张 罗着推倒老戏台再重建一座混凝土结构的戏台,但是一次次被搁浅。看戏的人少了,求神告庙的人多了,小 小的土庙被翻新成了砖瓦结构的新庙,庙里的三圣母也有了具体的泥塑像,每年正月初一凌晨,村里人都要 争着来这里烧一柱头香。 戏台就在土庙正对面不足 20 米的地方,一条原本直行的道路,到这里突然打了弯,就因为戏台的存在。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村人都要组织一场盛大的秦腔演出,名叫给神唱戏,小时候想不明白,神为什么那么爱 看戏?长大了才知道,名义上是给神唱戏,实际上是给人唱戏。其实戏之于乡亲

9、们,只是一种载体罢了,真 正懂戏看戏的人微乎极微。很多人只是为了排遣心中的空虚和农闲后的寂寞,所以大戏开场了,台下却是三 三两两拉家常的。戏充当的是媒介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场地,也正是戏,拉近了人们之间的 距离,维系着那个年代人们之间的纯朴感情。 一年农事的结束在年关,一年农事的开始是在二月初二。在没有其他娱乐方式的早年间,唱戏基本是除 了社火以外唯一的娱乐形式。小时候,村里还有一支剧团,平时大家都埋身在黄土地里,是灰头土脸的张三、 李四、王五,当二月初二临近的时候,这些人从黄土地抽身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穿上华丽的戏服,成了 杨宗保、成了朱春登、成了秦香莲,成了人们不认识的人。

10、父亲曾经也是村里的一名秦腔演员,家里堆放着厚厚的戏本。那时候农村青年没有外流一说,一些喜欢 唱戏的青年聚集在一起,组建了村剧团,最鼎盛的时候,甚至比县剧团还要辉煌,除了在本村演,还被邀请 到其他村演。 后来,村里人知道新疆有煤矿、棉花,年轻人组队外流。父亲也放下了戏本,跟着村里的青年去了煤矿, 日子过得比戏还苦,谁还去唱戏?村剧团散了,每年二月初二的大戏难以为继,给神唱戏成了一种应付,有 时候请几个人的皮影剧团来糊弄,有时候请几个县秦剧团的演员跟原来村剧团的演员混合着唱。再后来,人 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手里有钱了,直接请外地的秦剧团来唱戏。 娘说,今年村里请了宁夏吴忠的秦剧团,二月初二唱夜戏

11、的时候,戏台上的电路烧了,唱了一半的戏突 然中断了,半个小时后,看戏的人已经走了一半。电路再次接通,一折戏又从头开始唱。又过不到半个小时, 电路再次烧断,此时台下的观众已经所剩无几,无奈的演员又从头开始唱这折戏。都说给神唱戏呢,三圣母 庙就在对面呢,唱戏中断两次,连神也管不了了。娘在电话里这样感慨。 那晚,我在梦里看见,屹立了 40 多年的老戏台塌了,烟雾弥漫里,我看到那些村剧团的演员,一个个 身着戏袍,如皮影一般在台下张望。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7 年 10 期,有删减)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种恐惧是由外而内的,像一柄长剑,直插内心

1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无形 4 的情感化为具体可知的长剑,形象地写出了恐惧带来的影响。 B.文中加点的“埋身” “抽身”两个词用得极其巧妙,形成了村民在土里辛苦劳作与农闲 时期唱戏自娱自乐的反差,突出唱戏之于村民的重要意义。 C.今年村里唱二月二戏时,几次断电修不好,人已走光,娘说“连神也管不了了” 。这一情 节表现了人们敬神的心已渐渐变淡,这让娘很痛苦无奈。 D.“那时候”村里人在老戏台上安排的唱戏,表面上是敬神,其实更多的是村民的一种文化 娱乐,情感交流,客观上也起到了传承了传统农村文化的作用。 5.这篇文章以梦境开始又以梦境结束,有何作用?(5 分) 6.老戏台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败的

13、命运变迁,作者写老戏台命运变迁的真实用意是什么?(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高发人群,又有失眠、头痛、腿脚疼痛等各类 小病小痛。跟儿女说多了,儿女会嫌太啰嗦,医生大夫也大多没有耐性听老人详述病情。保健品、器械的推 销员正是钻了这个“耐性的空子” ,让老人们信任保健品商家胜过信任其他人。 就全国而言,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去年一年就接诊了 79.3 亿人次。巨大的数字意味着,分摊到每位 患者身上的诊疗时间寥寥无几,实际情形往往是“排队俩小时,看病半分钟” 。医疗服务供

14、给侧跟不上老龄 化步伐,医疗服务体系没有针对老年人特点给予合理照护,目前来看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 当务之急,是补短板、强供给,满足好老年群体快速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老年人生病主要原因是身体 机能退化,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医疗环节不应只关注疾病本身,而应该多方面、多学科、全方位协同 来关注老年人整体感受,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 (选自人民日报 “人民时评” 治治“坑老”的保健品陷阱2017.12.19) 材料二: 目前会议营销已成为我国保健食品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会议营销的特殊性则令监管部门和业内专家 十分挠头。 在会议营销现场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产品,其中不少为合法正规产品,在注

15、册审批备案、标签标识声 称等方面都没有问题,在日常产品抽检中都能顺利过关;而企业人员在会议现场的进行违法宣传和销售等情 5 形,又面临着定性难和取证难的问题。会议现场往往会有营销人员对参会人员进行把控,只允许熟悉的老人 入场,执法人员很难进入现场取证。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会议营销本身并不违法,但往往会产生违反食品安全法 经营销售、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违法企业用严重高于产品价值的价格销售产品,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食药监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分别负有相应的监管职责,政府应加强部门联动监管和衔接的制度设计,尽可 能突破取证、定性难题,防止因职责交叉造成监管缺失。 (选自“网易新闻

16、” 保健品市场乱象令人触目惊心2017.3.23) 材料三: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多地偏向情感相关的导向,往往高度关注亲情、人际关系以及身体健康等。而 往往那些忽悠人的骗子都有着相似的“套路“:首先打亲情牌,跟老年人唠家常,接着给老年人一些小恩小 惠,提供免费体检等服务,再然后就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老年人从众心理在起作用。老年人脱离社会工作岗位时间过长,往往与主流社会脱 节,不能全面获取信息。有的时候老年人为了使自己不处于孤立、低落的状态,受“从众心理”驱使,会盲 目地购买。而且老年人相对更容易贪小便宜,又有着太强的“自尊心” ,即便知道被骗后也往往难以向子女 启齿,这就是很多骗局盯上老年人的重要原因。 子女可以多多陪在老人身边,耐心、积极地和老年人交流,使老年人感觉到安全与陪伴,并让老年人相 信子女才是最可信的人。今后一旦有骗子要打他们的主意,让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与子女商量,减少被骗的可 能性。 (选自“新浪健康” 关于老人受骗我们可以做什么?2017.4.17) 材料四: 老年人遭遇骗局后不愿寻求帮助的原因 6 (选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