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马克思原理概论第二章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7341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7.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马克思原理概论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哲学]马克思原理概论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哲学]马克思原理概论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哲学]马克思原理概论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哲学]马克思原理概论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马克思原理概论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马克思原理概论第二章(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第 二 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 的不同回答,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感觉,物,思想,先验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无论主观唯心主

2、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否认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王守仁,先验论,贝克莱,反映论:坚持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 原则,亦即思想反映存在的理论。,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是反映论,反映论,马克思,荀子,物感觉和思想(反映论),红花!,(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答,反映论,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被动的反映论,主体,客体,主体,实践,客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3、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鬼从何来?,杯弓蛇影,实践是反映的基础,在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中,作

3、为主体的人接触客体,于是产生反映客体的认识活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结论,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指人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

4、推理种形式。,(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 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事物,表象 事后回忆的完整形象感性形象),知觉 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是印象的直接保留,感觉 对个别特性的反映,且是当时感知,感觉:硬!红!甜!,知觉 苹果=红+甜+硬+,表象 再现,(2) 理性认识 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推理: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 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前提、结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

5、辩证关系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基础,方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实践为基础,相互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首先获得的是感性的直接经验,然后再达到理性思维。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为此就必须使感性认识发展、升华为理性认识。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错误,错误,理论上,实践上,夸大理性认识重要性,否定感性认识作用,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6、,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认识可以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唯理论,经验论,“唯理论”,教条主义者,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只有理性认识才可靠,斯宾诺莎:17c荷兰唯物主义唯理论者,案例:纸上谈兵,“经验论”,经验主义者,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感性认识无须上升为理性认识,休谟:把思想看作只是对感觉的回味:思想一个物体就如同饭后回味一道菜,案例:空城计,舍罕王赏麦,舍罕国王:当然可以?!,班达依尔:陛下,我只要,“经验主义”,(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必然性和条件 必然性: 把握事物的本质。 飞跃的条件: 掌握丰富的、可靠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基础) 运用科学的方法,经过理性的思考

7、,将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必要途径),感性认识:现象、外部,理性认识:本质、内部规律,蚂蚁蜘蛛蜜蜂的比喻,要完整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求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毛泽东,(二)从认识到实践,(一)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实现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一)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达到目的,马克思生前最喜欢的一则寓言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

8、夫说。 “你的生命的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 “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的:“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我们学习不是为学而学,是为用而学,(二)实现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1、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应当是正确的 2、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 4、要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9、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反复性,无限性,受客观事物发展过程及表现程度和科学技术条件的制约,受主体实践、知识、能力等条件制约,客体时间空间的发展和拓展,主体的认识能力是不断提高的,表现为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其形式是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其内容是每一次的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从而不断地接近客观真理。,总结: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无限反复的过程,认识路线和工作方法,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

10、)真理与谬误,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真理是一种认识。 真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客观事物如长江、长城等,无所谓真理,只有人们对这些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才有真理和谬误之分,其中正确的认识为真理,错误的认识为谬误。,2 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客观性的含义(客观真理) 真理对象和内容的客观性,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客观性,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反对主观真理论,实用主义真理论。 真理内容的客

11、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认识,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只能有一个,因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本来状况只有一个。这就是“一元真理论”,它正确地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本质。,(2)真理客观性的意义 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反对主观真理论; 必然肯定真理一元论。 必然肯定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必然肯定真理没有阶级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绝对性,相对性,确定性、无条件性,近似的、有条件的,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确定性、 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 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

12、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真理观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从主体对真理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和过程来说,人类获得真理的过程就是由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的过程。,(1)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 A 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一切相对真理性的认识中,都包含着绝对的永远不被推翻的客观内容。(绝对真理性“颗粒”被保留) B 绝对之中有相对,

13、一切带有绝对真理性的认识不会孤立存在,它总要通过无数相对真理性的认识而表现出来,绝对真理,相对 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第二,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无限过程。任何真理性 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A 从内容上讲,真理的发展是相对真理性认识在内涵上的丰富和在外延上的精确限定。 (每一个相对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以往实践和认识已经达到的终点,同时又是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扩大和加深认识、发现和发展的新起点) B 从数量上讲,真理的发展是相对真理性认识在数量上的扩大增加。,绝对真理,相对 真理,相对 真理,相对 真理,相对 真理,相对 真理,相对 真理,马克思主义者都

14、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各个一定阶段上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毛泽东,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对真理,绝对真理,(2)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 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 真理观上的形而上学:把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对立起来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已有的理论看成千古不变的教条,把现在存在的真理看作终极真理。不承认真理是一个由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的无限发展过程。 思想僵化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

15、的绝对性,不承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主观随意地看待真理。把真理看作没有客观内容和客观准则的纯粹相对的东西。怀疑主义、相对主义,绝对真理绝对主义,相对真理相对主义,(3)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绝对性的具体表现:? 马克思主义相对性的具体表现:?,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因而,要正确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A 对立、区别(质的区别、确定的界限):,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三)真理与谬误,B 联系: 其一,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16、相斗争而发展。 其二,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其三,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历史的、变化发展的。 “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坚持真理、排除谬误,关于真理的检验标准,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观点。 A “权威”标准:把权威人物的意见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如“以 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 B “众人意见”标准 :把多数人的意见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C “实用”标准:把有用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用主义真理 观实质上是把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等同起来,以真理的价值性取 代了真理的客观性,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本质,因而是错误的。,1、真理的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