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ppt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73349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3 季氏将伐颛臾,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重视对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合称为“六经”。其思想言行主要记载在论语一书中。,孔子简介,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整理而成,共20篇。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2、四书”。 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忠,恕”。政治上,主张“仁义”,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要求以德治国;生活上,主张“温、良、恭、俭、让”;教育上,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孟孙、叔孙、季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微。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 他们想要讨伐颛臾。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权势,对己不利。当时孔子弟子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

3、的对话。本篇课文就是当时他们谈话内容的记录。,背景介绍,朗读课文,论语(ln) 颛臾(zhun y) 冉有(rn) 邦域 (y) 彼相矣(xing) 社稷(j) 虎兕(s) 出于柙(xi) 毁于椟(d) 干戈(g) 近于费(b) 相夫子(xing),读准字音,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读清句读,研读课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第1段,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

4、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冉有、子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季氏将要对颛臾使用兵力。” 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们了吧? 颛臾,先代的国君曾经任命他主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已经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了,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第1段,思考: 季氏将伐颛臾,当冉有与季路告诉孔子这个消息后,孔子的态度怎样?其理由是什么? 无乃尔是过与 直言不讳的批评了他们,认为季氏攻打颛臾是错误的。 理由: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已

5、成为鲁国的附庸国,是鲁国的社稷之臣,不必伐。,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第2段,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说:“季康子想要这样做,我们两人都不想的。” 孔子说:“冉求!史官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又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

6、呢?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玉器在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该责备谁呢?”,第2段,孔子驳斥: 引用名言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臣子如不能尽职,就不应尸位素餐,应辞去职务。 巧设比喻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在危险的时候不扶持他,在跌倒的时候不搀扶他,显然是一种失职。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毁掉,显然是看护人的责任,也是一种失职。 指出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对季氏伐颛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思考: 冉有无法正面回答孔子在第1段中提出的疑问,便说:“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

7、有说这话的意图是什么?孔子又是怎样驳斥的? 冉有企图推卸责任。,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第3段,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8、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冉有说:“现在的颛臾,城墙坚固,离季孙的封地费邑很近。如果现在不占领,日后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些回避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要找借口的人。 我听说过,无论诸侯还是大夫,不担忧人口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困而担忧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口少;安定,便不会倾覆。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使他来了以后(已经),就要使他安定下来。,第3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9、也。”,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抚他们; 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内使用武力。 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国国内吧!”,2.第三段中,孔子再次驳斥冉有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请从课文中找出原句作答并加以理解。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对内:要“均、和、安”,使百姓安居乐业。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对外:要“修文德”、“既来之,则安之”,使外邦异族归服。 3.请找出一个表现孔子高度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的语句。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0、。” 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思考: 1.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孔子对此态度怎样?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并非真的“不欲”,而是赞成攻伐颛臾。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面对冉有的强词夺理,孔子直接回击,批评冉有口是心非的伪君子态度。,小结 本文是一篇语录体的议论文。 通过孔子与冉有和季路的对话,表现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本文的语言特点: 在言行的记录中能绘声绘色, 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孔子: 是一个爱国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分 类 归 纳 总 结 文 言 知 识,1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情

11、况。,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答案:来、安,使动用法,2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加线词的用法。,无乃尔是过与,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答案:恐怕该责备你吧!,这是国家的臣属, 为什么要攻打它呢?,知识点精析,(一)词语积累,1危,高、高峻: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危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稳:危而不持,2颠,头颅、顶部:鸡鸣桑树颠,跌倒、倒下:颠而不扶,3相,xing 互相:两岸青山相对出,偏指一方: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xing容貌、相貌:儿已薄禄相,辅助、帮助:今由与求也,相夫子,特指扶助盲人的人:则将焉用彼相焉,4过,走过、经过、渡过:有牵牛而过堂下者,超过

12、、胜过: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过失、过错:是谁之过与?,错,犯错误:且尔言过矣,责备:无乃尔是过与?,过活、渡日:清静过日而已,5萧墙:门屏,古代宫室用以分割内外的当门小墙。后常以萧墙之患喻内部潜在的祸害。,6陈,陈列、摆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述、述说:恐惧不敢自陈,久、陈旧: 唯陈言之务去,7列,行列、位次:陈力就列,(二)重点习惯句式,1 无乃与(欤),表示揣度,或反问,译为“恐怕吧” 如:“无乃尔是过与?”译“我恐怕要责备你们吧?”,2 何以为,“何以”是“凭什么”,“为”是疑问语气助词,译为“为什么呢” 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这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攻打它呢?”,(三)词类活用,1 无乃尔是过与?,(名词活用为动词,“指责”),2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词用作动词,找借口),3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之来,使生活安定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2 省略句,例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3 倒装句,例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