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7讲 科学观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70069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6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7讲 科学观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哲学]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7讲 科学观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哲学]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7讲 科学观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哲学]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7讲 科学观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哲学]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7讲 科学观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7讲 科学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7讲 科学观(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观,刘金玉 2019年4月22日星期一,2019/4/22,第7讲-科学观,2/92,第7讲 科学观,科学的涵义与性质 科学精神 科学的哲学研究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科学与伪科学的对立 科学的社会运行,2019/4/22,第7讲-科学观,3/92,第一节 科学的涵义与性质,一、 科学的涵义 拉丁语词Scientia(Scire,学或问)就其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是学问或知识的意思。但英语词“science”却是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的简称,虽然最接近的德语对应词Wissenchaft仍然是包括一切有系统的学问,不但包括我们所谓的science(科学),而且包括历史,语言学及

2、哲学。,2019/4/22,第7讲-科学观,4/92,科学的本质是指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理论知识体系。 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属于认识范畴,是科学认识活动的最终成果; 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传统观念已不足反映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的观念,只是体现了“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2019/4/22,第7讲-科学观,5/92,科学science基本上是指自然科学,它就是关于自然的系统化的知识,其结果不带有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结论具有客观性。典型的自然科学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以数学和实验作为最基本要求,而且要求实验具有可重复性。 数学

3、不同于自然科学,其区别在于实验和观察。,2019/4/22,第7讲-科学观,6/92,二、 科学的性质,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属于知识范畴,但科学只是知识的一部分,是知识的较高状态。局部的经验、行家的判断等零碎的知识还不是科学。 18世纪,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科学是一种知识系统的见解。 黑格尔认为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指出:“一堆知识的集聚,并不能构成科学。”,2019/4/22,第7讲-科学观,7/92,2.科学是产生知识的实践活动 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夫强调说:“科学的本质,不在于认识已有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即是一种科学生产。”

4、科学知识体系是以精确的概念、定理和假说等理论形式进行表达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社会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19/4/22,第7讲-科学观,8/92,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所谓科学的社会建制(social institution),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家的所作所为,就成为科学的一种简单的定义。,2019/4/22,第7讲-科学观,9/92,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社会建制,一般是指: 某学科已有一支专业研究队伍, 有了自己的学会或研究机

5、构, 有自己的出版物, 学科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有相应的学位、学衔等。,2019/4/22,第7讲-科学观,10/92,4. 科学是一种方法 同科学本身一样,科学方法也有个不断生长的过程,因而无从给予定义。在科学建制中,科学家从事科学职业,需要一整套思维和操作规则,有程序性的,也有指导性的,称之为科学方法。科学家遵循和运用这套方法取得科学成果。 在历史上,英国哲学家培根最早认识到科学方法是科学本质特征。他说,“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2019/4/22,第7讲-科学观,11/92,5.一种生产力 科学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邓小平于1988年指出:“马克思讲过科

6、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2019/4/22,第7讲-科学观,12/92,6. 科学还是一种文化 这是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指出科学既是知识生产又是精神的创造,它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文化。强调考察科学的文化本质与价值。,2019/4/22,第7讲-科学观,13/92,三、 科学精神,从科学的涵义及科学方法的特征可以提升科学的精神价值,这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要科学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规则,一旦形成后,它就支配和统率科学活动。,2019/4/22,第7讲-科学观,14/92,关于科

7、学精神的界定比较多 一个较为通俗的定义是: 科学精神体现的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活动中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科学工作者所应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品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总和。 科学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2019/4/22,第7讲-科学观,15/92,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表现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崇尚数学论证和逻辑推理,对事物的规律性及事物之间的因果性坚信不疑,而且,坚信自然秩序和规律是可理解的。,2019/4/22,第7讲-科学观,16/92,实证精神: 实证精神是一种崇尚实验的求实精神,它强调观察实验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认为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的基础,并强调科

8、学认识的检验必须以科学事实为依据。,2019/4/22,第7讲-科学观,17/92,有条理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怀疑和批判精神反对迷信,反对盲从权威,不轻信书本,只相信理性和事实;主张科学无教条,认为在事实和理性的基础上对现存的一切知识都可以进行批评和辩护。,2019/4/22,第7讲-科学观,18/92,创新精神: 科学要被完全证实和完全证伪都是非常困难的。科学要不断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敢于超越自己、否定自己。创新精神主张科学无禁区和要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提倡自由探索和自由创造,努力揭示自然的规律性。,2019/4/22,第7讲-科学观,19/92,第二节 科学的哲学研究,一、科学哲学与科学

9、1、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目前,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理解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中观点:,2019/4/22,第7讲-科学观,20/92,A 科学与哲学二者无涉 认为科学并没有涉及哲学看来比较重要的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 哲学虽然不具有发现事实或整理事实的作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哲学对于科学研究中的概念判断没有任何认识论的贡献。实际上,从哲学中分化出去的科学,不但为哲学家提出了最基本的问题,而且塑造了哲学家关于实在本性的理论,以及关于实在的知识范围的理论。,2019/4/22,第7讲-科学观,21/92,B、把科学看作是哲学研究的工具,将科学研究的方法用到哲学研究之中

10、。 如奎因,就认为,哲学研究同自然科学研究之间应该是相互约束的,哲学是“自然科学中的认识论” ,或者说,是“认识论中的自然科学”。,2019/4/22,第7讲-科学观,22/92,C、尝试寻求科学的根本基础,研究科学认识能够形成的各种先决条件,为科学研究的成果及其方法进行反思和辩护。 如,凯茨就认为,哲学不是科学的继续也不是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科学之后的学科,哲学开始于科学停止的地方。,2019/4/22,第7讲-科学观,23/92,2、科学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哲学作为整体的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尝试对一般科学本性进行思考,而不可以简单看作是纯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研究。根据目前对科学哲学

11、的理解:科学哲学就是科学的逻辑和科学的认识论,通过对科学进行逻辑、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分析来理解科学的性质、方法、逻辑结构以及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2019/4/22,第7讲-科学观,24/92,科学和科学哲学就存在着重要的区别: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经验的、综合的和实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活动仅仅是经验的),它直接面对具体的对象,通过经验、实验、测量等科学活动来探究世界;而科学哲学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思的、分析的、语词性的,它以科学的知识、方法及其活动为反思对象,充分发挥理性的思考功能,从逻辑、本体、认识方法上来展开讨论。(见下表 ),2019/4/22,第7讲-科学观,25/92,科学哲学与科学

12、的区别,2019/4/22,第7讲-科学观,26/92,二、科学哲学的研究进程,科学哲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四个主要领域: 科学的本体论、科学认识论、科学的逻辑学和科学伦理学。 科学的本体论研究探讨特定概念的框架基础,如实在、本体论承诺等。一般的科学哲学著作并不包含科学的本体论探讨,而是把它们纳入自然观研究之中。 科学的逻辑学和科学认识论构成了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前者主要是运用现代逻辑根据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本身进行探讨和反思,后者主要是对科学认识过程和科学知识的哲学分析。 科学的伦理学研究涉及到科学活动、科学共同体的行为、科学与价值的关系等问题,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2019/4

13、/22,第7讲-科学观,27/92,第三节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 消解划界论 多元综合划界标准,2019/4/22,第7讲-科学观,28/92,大凡广义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外的所有知识体系或观念都是非科学。 典型的几种非科学: 灵学 宗教 迷信 神学 魔术,2019/4/22,第7讲-科学观,29/92,所谓科学划界(Demarcation of Science)就是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作出区分。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界还在争论不休的问题 自从标准科学哲学诞生以来,关于科学划界的理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19/4/22,第7讲-科

14、学观,30/92,1.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特征:绝对的、一元的、逻辑的,科学与形而上学及伪科学之间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 代表:卡尔纳普、波普尔的可证伪性,2019/4/22,第7讲-科学观,31/92,逻辑实证主义*,以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个理论体系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它的基础陈述或者其推断是否可以证实。 对直接经验的陈述叫做基本命题(或观察命题)。一个命题若在逻辑上可还原为基本命题则它是有意义的;否则是无意义的。任何可设想的科学陈述,凡是不可能由感性经验来证襟或否证的,就是无意义的,反之是有意义的。至于理论的层面:如果一个理论蕴含于有意义的陈述系统,则该理论是经验科学理论

15、;如果一个理论蕴含于无意义的陈述系统,则该理论是形而上学。,2019/4/22,第7讲-科学观,32/92,逻辑实证主义的积极意义:,例如,经过中世纪的黑暗以后,自然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以力学为中心的实验科学崛起,而伽利略则开创了动力学这一学科。伽利略强调从观察和实验得到的客观事物出发,通过数学分析和逻辑推演得出正确的结论。他认为,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同时又是科学研究的仲裁者。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曾深受马赫的实证主义的影响,他赞成马赫的概念可变的观点,认为科学概念不可能具有终极意义,他说“物理学中没有任何概念是先验必然的,或者是先验正确的,唯一地决定一个概念的生存权的,是

16、它同物理事件是否有清晰的和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因此,一些旧概念,像绝对同时性、绝对速度、绝对加速度等,在相对论中都被抛弃了。”,2019/4/22,第7讲-科学观,33/92,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困难,首先是证实的逻辑困难:科学规律所使用的陈述是一个全称陈述。由于一个全称陈述不可能还原为有限个单称陈述的合取,所以有限个单称陈述的证实不意味着一个全称陈述的证实-即穆勒的关于归纳的合理性问题 另一方面,像占星术、宗教经验之类的体系,因为它们并不难搜罗到成百上千次证实的经验,根据可证实原则,就不得不承认它们的科学性。,2019/4/22,第7讲-科学观,34/92,2.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 特征:对绝对标准进行了批判和“软化”,并且考虑了科学的社会心理因素,但这些标准仍然是朴素和单一的 代表:库恩和拉卡托斯,2019/4/22,第7讲-科学观,35/92,3.消解划界论 特征:科学无法也没必要与其它文化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