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的用药安全性及及多奈哌齐剂量优化11月14日杭州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006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痴呆的用药安全性及及多奈哌齐剂量优化11月14日杭州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老年痴呆的用药安全性及及多奈哌齐剂量优化11月14日杭州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老年痴呆的用药安全性及及多奈哌齐剂量优化11月14日杭州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老年痴呆的用药安全性及及多奈哌齐剂量优化11月14日杭州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老年痴呆的用药安全性及及多奈哌齐剂量优化11月14日杭州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痴呆的用药安全性及及多奈哌齐剂量优化11月14日杭州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痴呆的用药安全性及及多奈哌齐剂量优化11月14日杭州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痴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及多奈哌齐剂量优化,1,主要内容,老年痴呆患者的用药安全不容忽视,多奈哌齐剂量优化,2,总结,1、全球1/7老年人死于不合理用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显示,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比例达19.9%,有临床资料表明,服用5种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6%-8%,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将增至40%。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全球有1/7的老年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3,2、 24种药被列为A级风险,中国PIM目录最终收录了13大类72种/类药物进入目录,列出了每种药物的风险点和风险强度,其中24种药被列为A

2、级风险,即优先警示的药物。,4,3、合理选择药物,根据老年人生理、病理以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疗效肯定、能缓解症状、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的药物。 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用药,一般不推荐4 种以上药物的配伍使用,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5,4、剂量个体化,老年人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佳疗效的治疗剂量,根据年龄、体重、体质情况,以成人用量的1/5、1/4、1/2、2/3、3/4 顺序用药。 因老年人个体差异很大,切不可一味增加剂量,有条件时最好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指导临床用药,6,5、其它,1、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记忆力下降、药物种类多且较复杂

3、家属密切配合,做好监督工作,避免漏服、错服或多服药物 2、减少联合用药数量 老年患者如果需用多种药物时,在其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药 3、控制嗜好与饮食 烟、酒、茶 日常饮食 4、纠正用药不良习惯 自作主张:拒服、或不按处方剂量,擅自增减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 迷信名、贵、新药,广告药 盲目服用补益中药、延缓衰老药或保健食品,7,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我国痴呆和AD患者数逐年增长,民政部公布我国2014年60岁人口已达2.12亿1 2013流调显示60岁以上AD发病率6.25/千人年(约111万

4、/年)2,1.民政部发布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Chan KY, et al. Lancet. 2013 Jun 8;381(9882):2016-23.,13,老年痴呆患者的用药安全不容忽视,2.Jackson S, et al. Br J Clin Pharmacol. 2004 Nov;58 Suppl 1:1-8.,老年人随着器官衰老、功能减退等生理变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均明显改变,使老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1-2,1.陈晓纯 .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10) : 1259,1270,药物相互作用 :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使血浆或组织

5、中的药物浓度发生变化 药效变化 :老年人由于患有多种疾病,常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其体内受体数目、密度及亲和力下降,造成药效下降,药物相互作用及药效学变化,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变化,药物吸收 :胃液PH升高,影响药物解离及吸收 药物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功能受损则使某些药物半衰期延长 药物排泄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药物消除缓慢,14,我国CKD的发病率形势严峻 且随年龄增长,CKD的患病风险增加,据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CKD总患病率高达10.8%,且由于年龄每增长10岁,肾功能下降患病风险增加74%,年龄增加了 肾功能的潜在风险1, 因此我国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应引起临床医师

6、的重视!,注:一项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的肾功能研究显示,患者入院前通过血清肌酐查只有4%的肾功能异常;但入院后目前基于eGFR(肾小球滤过率) 的检测63.1%肾功能异常,因此临床CKD的患病率被大大低估2,CKD定义:eGFR60 mL/min per 173 m2或出现蛋白尿,2.霍勇,何华. 北京大学学报;2007,39(6):624-629,患病率10.8% 患病人数1.195亿 直追患病率第一的美国(13%,2630万),1.Zhang L, et al. Lancet. 2012 Mar 3;379(9818):815-22.,15,Andersen F, et

7、al. BMC Geriatr. 2011; 11: 58.,P0.001,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187例65岁及以上老年AD患者和200例认知正常对照受试者,评估两组人群的共病评分,16,与正常人群相比,AD患者的共病风险更高,AD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一项多中心、开放性、上市后监测研究,纳入913例AD患者,评估了AD合并的常见疾病种类和比例1,1.Frlich L, et al. J Neurol Sci. 2002 Nov 15;203-204:137-9.,注:其中内分泌共病主要是糖尿病,脑血管病主要是卒中2,2.Bunn F, et al. BMC Med. 2014 Oct 31;1

8、2(1):192.,17,AD合并常见疾病的种类及比例,AD患者常使用多种药物治疗,Andersen F, et al. BMC Geriatr. 2011; 11: 58.,P=0.50,P0.001,P=0.032,P=0.004,P=0.99,各类药物使用的患者比例,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187例65岁及以上老年AD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其中AD患者用药比例均高于正常人群,18,Andersen F, et al. BMC Geriatr. 2011; 11: 58.,P0.001,P=0.001,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187例65岁及以上老年AD患者和200例认知正常对照受试者,评

9、估两组人群的用药情况,19,与正常人群相比, AD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显著更多,Magro L, et al.Expert Opin Drug Saf. 2012;11(1):83-94.,一项回顾性分析,分析了门诊、住院和自发报告数据库中实际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流行病学,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分析,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20,药物不良反应风险随用药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要内容,老年痴呆患者的用药安全不容忽视,多奈哌齐剂量优化,21,总结,权威指南推荐:AD的治疗药物,1.Doody RS et al. Neurology. 2001;56:1154-66. 2.APA Work Group on A

10、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7, 164(12 Suppl):5-56. 3.Hort J, et al. Eur J Neurol,2010,17:1236-1248.,22,22,AD治疗药物的推荐用法用量,指南推荐的药物用法用量,多奈哌齐,贾建平,等.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40-945.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五):痴呆治疗,23,确诊为AD的患者 已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发展进程 讨论药物问题,并将信息提供给支持组 安排进行合理随访或回答家属疑问,评估基线功能、医疗

11、及精神状况 尽量少使用抗副交感神经药物 回顾使用的药物,考虑疗效、安全性等方面,诊断为轻度AD,诊断为中/重度AD,开始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开始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 或可使用美金刚,AD药物治疗原则,患者评估,确诊后的选药流程,A,转至,紧接下图,Winslow BT, et al. Am Fam Physician. 2011 Jun 15;83(12):1403-12.,24,AD药物治疗原则,不良反应评估 与换药流程,(紧接上图),Winslow BT, et al. Am Fam Physician. 2011 Jun 15;83(12):1403-12.,25,及时监测随访,在医师告知

12、风险获益,患者决定使用药物后,要在3-6个月时随访,医师评估用药情况后再决定是否应该继续服用该药物,如果患者家属对药物有任何师疑问,也可向医师随时提出1,2. Winslow BT, et al. Am Fam Physician. 2011 Jun 15;83(12)1403-12.,1.Hogan DB, et al. CMAJ. 2008 Nov 4;179(10):1019-26.,3.贾建平, 等.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5):1013-1015.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六):痴呆患者护理,26,随访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胆碱酯酶抑制剂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良反应1,多数

13、不良反应出现在开始用药时以及剂量增加时2,1. Winslow BT, et al. Am Fam Physician. 2011 Jun 15;83(12)1403-12.,2.Hogan DB, et al. CMAJ. 2008 Nov 4;179(10)1019-26.,3.贾建平,等.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40-945.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五):痴呆治疗,27,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处理策略1-2,1. Hogan DB, et al. CMAJ. 2008 Nov 4;179(10)1019-26.,出现恶心、呕吐后临床医师可采取的以下策略,如仍无法耐受才选

14、择停药:,注:不推荐使用镇吐药(如茶苯海明、普鲁氯嗪),这些药有抗副交感神经作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2.贾建平,等.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40-945.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五):痴呆治疗,28,胃肠道不良反应:各胆碱酯酶抑制剂有一定差异,一项纳入了26项研究的系统评价分析了胆碱酯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多奈哌齐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而卡巴拉汀最高,(%),Hansen RA, et al. Clin Interv Aging. 2008;3(2):211-25.,29,其他用药注意事项:减量与停药,Hogan DB, et al. CMAJ. 2008 Nov 4

15、;179(10)1019-26.,在排除给药时间及其他影响因素后,患者仍无法耐受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有致残,如跌倒所致骨折/或其他风险),需降低剂量,减量,患者拒绝服药 患者不依从,且无法采用其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 对药物治疗无应答(例如:无好转或症状不稳定,或症状恶化速度较治疗前没有减缓(在一个合理的治疗过程之后,至少3-6个月) 患者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 存在共病,若持续使用会出现风险或药物无效( 例如,某些终末期疾病) 痴呆发展到一定阶段,持续治疗已无临床获益。如果停药,应在停药初期几周严密监测患者显著病情恶化的证据,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考虑恢复药物治疗,停药,30,卡巴拉汀和加兰他敏的

16、全因停药率显著更高,31,Tan CC, Yu JT, Wang HF, et al. J Alzheimers Dis. 2014;41(2):615-31.,与安慰剂组相比 每日12mg卡巴拉汀组(1.90 95%CI:1.50-2.41)和每日32mg加兰他敏(1.87 95%CI:1.24-2.81)组患者的全因停药率风险比(RR)显著更高 每日5mg多奈哌齐组(0.91 95%CI:0.71-1.17)和每日20mg美金刚胺组(RR 0.89 95%CI:0.75-1.05)患者的全因停药率风险未显著增加,一项针对23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多奈哌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 卡巴拉汀和加兰他敏,32,Lockhart IA, et al.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2009;28(5):389-403.,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AD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卡巴拉汀和加兰他敏,针对3种胆碱酯酶抑制剂的12项头对头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