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x线摄影技术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983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x线摄影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普通x线摄影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普通x线摄影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普通x线摄影技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普通x线摄影技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x线摄影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x线摄影技术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普通X线成像技术,普通摄影与X线摄影,第7章 普通X线摄影技术,1 、普通X线设备 2 、X线摄影条件 3 、X线摄影的基础知识 4 、高千伏摄影 5 、乳腺X线摄影 6 、口腔X线摄影 7 、普通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X线设备的基本结构。 2、掌握滤线器的结构、技术参数、种类、使用滤线器的注意事项。 3、熟悉各部位X线摄影的体位及体表定位标志。 4、了解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一、普通X线设备,定义:普通X线设备是指普通X线透视、摄影及常规造影检查的各种X线设备。 构造:医用诊断X线机部件包括 医用诊断X线机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用途分为8种类型。,二、普通X线设备

2、的基本结构,(一)X线管 X线管是产生X线的终端元件,其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X线能,由阳极、阴极、玻璃壳组成,通常分为固定阳极X线管和旋转阳极X线管。 (1)阳极:作用是吸引和加速电子,使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阳极靶面受急剧阻止而产生X线,同时把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阳极靶面工作温度高,一般选择钨(熔点高、蒸发率低、原子序数大、强度高)制成钨靶,但由于钨的导热率低,通常把钨焊接在铜体上面提高散热效率。,(2)阴极:作用是发射电子并使电子束聚集,使轰击在靶面上的电子束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主要由灯丝、阴极头、阴极套和玻璃芯柱组成。灯丝一般由钨绕制成螺管状,灯丝通电后,温度逐渐上升,到一定温度即可发射电子

3、。,(3)玻璃壳:用来支撑阴、阳极和保持X线管内真空度。 (4)旋转阳极X线管的结构:由靶面、转轴、轴承、转子组成。,固定阳极,(二)高压发生装置 高压发生装置由高压变压器、X线管灯丝变压器、高压整流器、高压交换闸等高压元件构成。 (三)控制装置=曝光条件控制+台次控制+技术控制,二、普通X线设备的基本结构,三、主要附属装置,(一)X线管头支持装置:分为立柱式、悬吊式、C形臂式支持装置。,三、主要附属装置,(二) 滤线器: (1)目的:为了消除散射线的影响,减轻X线图像的灰雾度,提高影像质量而设计的。有平行式、交叉式、聚焦式(最常用)三种。 (2)结构:聚焦式滤线栅是由许多薄铅条和纸条交替排列

4、而成的平板,两面用薄铝板封闭固定。聚焦式铅条排列成聚焦状,即中心两侧铅条向中心倾斜一定的角度,将这些铅条延长后会汇聚成一条直线,该线与滤线栅中点垂直线的交点称作“聚焦式滤线栅的焦点”。,三、主要附属装置,(二) 滤线器: (3)技术参数:焦距、栅比、栅密度 焦距:指聚焦式滤线栅的焦点与滤线栅中心的垂直距离。 栅比:滤线栅铅条高度和铅条间距离之比。栅比越大, 吸收散射线效果越好。(常用的是10:1、12:1、14:1) 栅密度:每1cm距离中所含铅条数目。,(4)滤线器的种类:分为固定滤线器和活动滤线器。固定滤线器是指在摄影时固定不动的滤线器。活动滤线器是指滤线栅在摄影前瞬间开始运动,直至摄影结

5、束为止。 (5)使用滤线栅的注意事项: 基本原则:被照体厚度超过15cm,组织密度主要为骨密度,管电压60kv。 使用时避免反置,X线中心线应对准滤线栅中线,左右偏移不超过3cm。 需要倾斜X线球馆摄影时,倾斜方向应该与铅条排列方向一致。 使用聚焦式滤线栅,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应在允许范围内。,(三)检查台:主要有滤线栅摄影床、立位胸片架、多功能检查床三种。,三、主要附属装置,1 、普通X线设备 2 、X线摄影条件 3 、X线摄影的基础知识 4 、高千伏摄影 5 、乳腺X线摄影 6 、口腔X线摄影 7 、普通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一)影响X线摄影条件的因素: 包括固定因素和变换因素。 固定因素指

6、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动的因素,如X线设备、滤线器状况、探测器种类等因素。 变换因素指在具体选择摄影条件时,主要对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及焦片距的调节。,一、影响X线摄影条件的因素,(1)管电压-kV:表示X线的穿透力,电压越高,X线能量越大,康普顿效应越强,散射线含有率增加,图像对比度下降。 (2)管电流-mA:管电压与管电流之间换算为管电压增加一成,mAs减少一半。,(3)摄影时间-S:摄影时间的选择,一般由被检者的动度决定,身体运动幅度越大,尽量采用短的曝光时间,使影像的模糊减小到最小程度。 (4)焦-片距:在摄影的有效范围内,探测器上得到的X线量与焦-片距的平方成反比。 (5)被照体厚度

7、,一、影响X线摄影条件的因素,(二)X线摄影条件制定方法 (1)变动管电压法:管电压随着被检体厚度而变化 管电压=2被检体厚度+常数C 从公式我们可以得知,被检体厚度每变化1cm,管电压变化2kV。 (2)固定管电压法:管电压值固定,mAs随着被检体厚度和密度而变化。,二、X线自动曝光控制技术,自动曝光技术包括2种: (1)光电管自动曝光系统 (2)电离使自动曝光系统,1 、普通X线设备 2 、X线摄影条件 3 、X线摄影的基础知识 4 、高千伏摄影 5 、乳腺X线摄影 6 、口腔X线摄影 7 、普通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一、解剖学基准线,(一)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下肢

8、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的两侧。 在摄影工作中,无论被检者处于何种体位或动作,均应以解剖学姿势作为定位依据。,(二)解剖学方位 1)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3)近心脏侧为近端,远离心脏侧为远端; 4)近身体腹面为腹侧(前面),近身体背面为背侧(后面)。,(三)解剖学关节运动 1、屈伸运动 关节沿腹背轴运动,组成关节的上下骨骼相互靠近或远离,角度减小时为“屈”,相反为“伸”。 2、内收、外展运动 关节沿冠状面活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者为“内收”。反之者为“外展”。 3、旋转运动 骨环绕矢状轴做旋转运动时称“旋转运动”。骨的前面向

9、内旋转时为旋“内”相反为“旋外”。,(四)解剖学基准线(面) 1、矢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左右部分的面。 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左右等分 的面。 3、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且将人体横断为上 下两部分的断面。 4、冠状面:将躯体纵断为前后部分的断面。 冠状面与矢状面垂直。,5、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 6、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7、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 线。 8、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 分开的线。 9、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一)头颅体表定位线 1、听眶线: (人类学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此线为解剖学

10、上的颅骨基底线,亦称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线,或水平线。 2、听眦线: 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此线为X线摄影学上的颅骨基底线,亦称为X线摄影学基线。(听眦线与听眶线约成1215角),3、听鼻线: 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此线约与上齿咬颌面平行。(与听眦线约成25角) 4、瞳间线: 两侧瞳孔间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左、右外眦连线,亦称眼间线。 5、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与听眦线约成10) 6、眶下线:两眼眶下缘的连线。,(二)摄影用线及距离 1、中心线:X线束中居中心的那一条线。 2、斜射线:X线束中中心线以外的线。 3、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探测器) 的距

11、离。 4、焦-物距:X线管焦点到被照体的距离。 5、物-片距:被照体到胶片(探测器)的距 离。,三、X线摄影体位与方向,(一)命名原则 1根据中心线入射被照体时的方向命名, 如胸部后前正位 2根据被照体与探测器的位置关系命名 ,如左前斜位 3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命名 ,如左侧卧位 4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及中心线入射被 检体时与探测器的关系命名,如仰卧水平侧位 5根据被照体姿势命名,如小儿双髋蛙式位 6根据某部位的功能命名 ,如颈椎张口位 7根据摄影体位创始人的名字命名,如头颅汤氏位,(二)摄影体位 1立位:被检者身体呈站立位姿势,矢状面与地面垂 直。 2坐位:被检者身体呈坐位姿

12、势。 3半坐位:在坐位姿势下,背部向后倾斜的位置。 4仰卧位:被检者背侧贴摄影床的卧位姿势。 5俯卧位:腹部贴摄影床的卧位姿势。 6侧卧位:人体右侧贴摄影床的卧位姿势称为右侧卧 位; 人体左侧贴摄影床的卧位姿势称为左侧卧位。 7斜位:身体长轴与摄影装置平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摄 影体位。,(三)摄影方向 中心线入射被照体时的方向称为摄影方向。 1矢状方向:为中心线与身体矢状面平行的入射方 向,如前后(腹背)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前方 (腹侧)射人,从后方(背侧)射出。 2冠状方向: 为中心线与身体冠状面平行的人射 方向,如左右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侧射向 右侧;右左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右侧射向左

13、 侧。,3斜射方向:为中心线从被检体的矢状面与冠状面 之间入射并从另一斜方向射出。如左前斜方向是 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右后方射向左前方;右后斜方 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前方射向右后方。 4上下方向(轴) :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头侧射向 足侧。 5切线方向:为中心线入射被照部位时与病灶边缘 相切。 6内外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内侧射向外侧。,7外内方向 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外侧射向内侧。 8背底方向 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足背射向足底。 9掌背方向 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手掌射向手背。 10前后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前方射向被照体的后方。 11后前方向 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后方射向被照体的前方。,(四)摄影方位

14、 1正位:被照体冠状面与探测器的长轴平面 平行,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前方或后方入 射,从后方或前方射出。 2侧位被照体矢状面与探测器长轴平面平 行,中心线经被照体的一侧入射,从另一 侧射出。,3斜位:被照体与探测器成一定的摄影角度,中 心线经被照体的左、右后方或左、右前方入射, 从左、右前方或左、右后方射出。 (1)右前斜位(RAO)第1斜位:是指身体右前部贴近探测器。 (2)左前斜位(LAO)第2斜位:是指身体左前部贴近探测器。 (3)左后斜位(LPO)第3斜位:是指身体左后部贴近探测器。 (4)右后斜位(RPO)第4斜位:是指身体右后部贴近探测器。,4轴位:中心线与被照体长轴平行的摄影方 位,

15、如髌骨轴位、跟骨轴位等。 5水平位:是x线水平摄影,与地面平行。 6其他方位:枕顶位、鼻颏位、额鼻位、前 凸位、切线位等。,四、体表解剖标志,体表解剖标志:是指在人体的表面上看到或扪到的固定标志点,这些标志点与体内的某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对应的关系。 摄影时根据人体体表的固定标志点,可以 确定人体内部的解剖部位。,(一)颈部 颈部的边界:颈部上方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方自胸骨上窝、锁骨、肩峰向后到第7颈椎棘突为界。 第一颈椎 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 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 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 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 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 环状软骨同一

16、平面 ,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二)胸部 1边界: 1)胸部的上界:胸骨颈静脉切迹、锁骨、肩锁关节、向后到第7颈椎棘突围成。 2)胸部下界:相当胸廓的下口。,2体表标志: 1)胸骨角:相当于第4、5胸椎水平; 两侧连接着第2肋骨,为计数肋骨的标志; 后方对着气管分叉处; 2)胸骨柄中分处:相当于主动脉弓的最高点。 3)剑胸关节:相当于第9胸椎水平; 可表示胸膜正中线的分界; 可作为心下缘膈肌和肝上面的前分界线。,4)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5)男性乳头对第4前肋,相当于第7、8胸椎 水平。 6)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约2cm处,可 见心尖搏动点。当左侧卧位时,心尖位置 移往左侧,仰卧位心尖搏动点可升高1肋 7)肩胛骨下角对第7胸椎。,3有关胸部的径线 (1)前正中线:通过胸骨两外侧缘中点的垂线。 (2)肋骨线:通过胸骨两侧最宽处的两条垂线。 (3)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4)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5)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