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与哲学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888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生活与哲学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哲学]生活与哲学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哲学]生活与哲学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哲学]生活与哲学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哲学]生活与哲学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与哲学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生活与哲学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宝安区教研室 傅益民,一、生活与哲学教材简介 (一)生活与哲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1贴近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时代感) 2贴近学生,加强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针对性) 3贴近生活,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实效性),4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主动性) 5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的发展性),(二)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

2、,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四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认识世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 意识 实践)认识世界的基

3、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史的真谛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这一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特点。 这一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居于起始的位置,起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 基本结构是:哲学(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哲学的功能(综合探究)。,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

4、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 概括和总结,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 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

5、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这一探究主要从哲学和生活、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哲学的功能、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体会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这一单元主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入手,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 这一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第二单元设置了三

6、课、一个综合探究。 基本结构是:物质(第四课)意识(第五课)实践(第六课)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综合探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运动是有规律的,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

7、真理是客观的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这一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认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这一无是处单元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这一单元也可以看作是第二单元的续篇,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全书的终结和归宿,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进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提供

8、了方法论准备。,第三单元设置了四课、一个综合探究。 基本结构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第七课、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第十课)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2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第九课

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这一探究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系统总结,说明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二是说

10、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第四单元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本单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本单元是全书的终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落脚点,在整部教材中具有目的和归宿的意义。,第四单元设置了两课、一个综合 探究。 基本结构是:历史观( 第十一课)价值观(第十二课)人生观(综合探究),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群众观

11、点和群众路线,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1人的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第四单元综合探究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以“坚定理想,铸就辉煌”为题,进行探究性活动,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升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二是为了对第十二课中没能涉及的人生观的重要内容理想和信念予以阐述。作为全书的结尾,我们认为,这一探究既体现了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的目的和归宿,又具有体现第四单元、尤其是第十二课中相关知识的

12、联系的功能。,二、生活与哲学教学建议 1、跳出原有哲学教材的圈子,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新教材教学的需要,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1)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正确确立哲学教学的标杆。 (2)依据新课标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教学中要善用减法,少用加法,突出“少而精,讲管用”。,2、降低哲学教学的重心,回归生活,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教给学生生活的哲学。 (1)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哲学上的需求和困惑。 (2)科学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的生动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哲学。,3、调动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学生在学哲学

13、中的主体地位。 (1)教师在哲学学习上是指导者、引领者、点拨者,不能是填鸭式的灌输者(哲学需要学生的“悟”)。 (2)突出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根据教材的体例,引导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思辩、活动中感悟、体验,自主生成知识。,4、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2)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方法目标的达成,为高考打好基础。 (3)重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和培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谢谢!,更多资源,初二语文 初二英语 初二数学 初二物理 初二政治 初二历史 初二地理 初二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