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03版)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940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03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03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03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03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03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03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03版)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预 防 控 制,曲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启贵 2015.3.20,2005-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2,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4,免疫规划及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5,内 容,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全市:2005-2014年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6起 学校:31起,占40.79%,病例数2099人,无死亡 分级:级(重大)1(2005年,应用技术学校氯气中毒,76人) 级(较大)1(2007年,罗平舍恰完小上流感样病,291人) 级(一般)29 事件性质: 氯气中毒1、食物中毒3、群体

2、性心因性反应1、聚集性腹泻1、伤寒暴发2起、风疹暴发3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6起、水痘暴发6起、流感样病例暴发8起 传染病累计暴发26起,占83.87%(26/31),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2005-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 几个概念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2 应急预案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制定的卫生应急处置方案。 1.3 应急响应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事件的级别、性质、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程度等进行评估后采取的措施。,

3、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4 重大传染病疫情 某种传染病在集中的时间、地点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 1.5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 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是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具有共同临床表现患者,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癔病,也可能是某种中毒。 1.6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由于食物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发生的人数众多或者死亡较多的中毒事件。中毒可通过吞服、吸入有毒物质或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所产生(如毒鼠强中毒、氯气中毒、砷化氢中毒等)。,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7 其

4、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具有突发事件特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的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如放射性污染等。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突发事件的关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突发事件的一类,很多突发事件均同时伴有公共卫生问题(如地震中的防疫和医疗救援),但这类公共卫生问题不一定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判断一起事件是否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对事件进行分级。 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 级:

5、重大; 级:较大; 级:一般,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 分为: 11类38种(传染病25种、食物中毒3种、职业中毒、其他中毒、环境因素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传染病菌毒种丢失事件、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2种、医源性感染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5. 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 传染病暴发疫情判定: (1)炭疽: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3 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 (2)甲肝

6、/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3)伤寒(副伤寒):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5)麻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6)风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3 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 例及以上死亡。,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8)流行性出血热:1 周内,同一

7、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高发地区10 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9)流感: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0)流行性腮腺炎: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11)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 例及以上。 (12)猩红热: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13)水痘: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

8、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食物中毒事件判定: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判定: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

9、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判定: 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及以上。,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省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传染病疫情暴发、食物中毒事件和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为什么? 1、免疫力低,易感人群: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2、人群聚集的特殊场所:接触密切 3、良好的卫生习惯尚未养成:如洗手、吐痰 4、防病意识和能力较差:不能及早、清楚表达不适,不利于“四早” 5、判断能力弱:易受他人影响,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传染病疫情暴发 1. 传染病概述 1.1 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细

10、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1.2 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甲、乙、丙三类共39种 甲类2种:鼠疫(号病)、霍乱(号病) 乙类26种: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灰、麻疹、肺结核、乙脑、流脑、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狂犬病等 丙类11种:流感(含H1N1)、流腮、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08年纳入)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 传染病分类 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肺结核、流感、流腮、风疹等 消化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甲肝、霍乱、等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如乙肝、艾滋病、丙肝、梅毒等 虫媒和自

11、然疫源性:如乙脑、疟疾、狂犬病、鼠疫等 接触性传染病: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水痘等 1.4 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 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学校常见的传染病暴发疫情 2.1 呼吸道传染病 2.1.1 流感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流感病毒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分泌物和体液等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高发季节:冬春季 潜伏期:多数2-4天 主要症状: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咽痛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晨检、健教、开窗通风、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面对别人咳嗽打喷嚏等)

12、、强体质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2 麻疹/风疹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麻疹/风疹病毒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高发季节:冬春季 潜伏期:6-21天,平均两周 主要症状:发热、流涕流泪等卡他症状、皮疹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晨检、四早、开窗通风、良好的卫生习惯(健教),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麻疹图片,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3 水痘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带状疱疹病毒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污染物品 易感人群:以学龄前儿童多见,易引起小学和托幼机构的暴发 高发季节:冬春季 潜伏期:10-21

13、天 主要症状:发热、乏力、皮疹(向心性)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四早、消毒、健教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水痘图片,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4 流腮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腮腺炎病毒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明显肿胀前6天至肿胀后9天,均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患者唾液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1岁以上儿童多见 高发季节:冬春季 潜伏期:16-18天 主要症状:发热、头痛、乏力、腮腺肿大、张口疼痛,可引起脑膜炎、睾丸炎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个人卫生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腮腺炎图片,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5 流脑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4、,病死率高 病原:脑膜炎双球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 高发季节:3-4月为发病高峰 潜伏期:1-10天,平均4天左右 主要症状: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颈项强直,严重者败血症、死亡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医生指导下)、开窗通风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6 肺结核 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结核杆菌 传染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涂阳)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咳嗽传染-主要,尘埃传染(痰菌尘埃)-次要 易感人群:15-35岁高发 高发季节:全年均可发病 潜伏期:4-8周,隐性感染可持续终生 主要

15、症状:低热、盗汗、消瘦、长期咳嗽、痰中带血 预防措施:关键措施是及时发现、规范、彻底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体检;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不随地吐痰);体育锻炼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 肠道传染病 2.2.1 细菌性痢疾 病原:痢疾杆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受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感染 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主要与不良卫生习惯相关 高发季节:夏秋季 主要症状: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脓血便等 预防措施:隔离治疗患者;三管一灭(管食物、管水源、管粪便垃圾,灭蝇、灭蟑螂);食品、饮水、保教等重点岗

16、位人员的定期体检,持证上岗;消毒;健教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2伤寒和副伤寒 病原:伤寒和副伤寒杆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受病原污染的食物、水、手,蝇、蟑螂等 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及5-19岁发病率最高,主要与不良卫生习惯相关 高发季节:夏秋季 主要症状:持续发热、相对缓脉、乏力、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腹胀、便秘、腹泻等 预防措施:隔离治疗患者;三管一灭(管食物、管水源、管粪便垃圾,灭蝇、灭蟑螂);食品、饮水、保教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定期体检,持证上岗;消毒;健教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3 甲肝 病原:甲肝病毒 传染源:患者、亚临床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经病原污染的食物、水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高发季节:秋冬季 主要症状:黄疸、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腹泻等 预防措施:隔离治疗患者;接种疫苗、三管一灭(管食物、管水源、管粪便垃圾,灭蝇、灭蟑螂);食品、饮水、保教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定期体检,持证上岗;消毒;健教等,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