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911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文献: 1、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5、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 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 7、恩格斯:反杜林论 8、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9、列宁:哲学笔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年7月28日1872年9月13日)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对

2、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抛弃了辩证法;不彻底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记录自己思想的一个笔记,写于1845年。 它在马克思生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文章背景介绍,1844-1845年春,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马克思为了解决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研究了经济学,在巴黎写下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系统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但对于费尔巴哈哲学不但没有批判,而且有过高的评价。 1845年初,马克思被驱逐巴黎之后来到布鲁塞尔。在这里,马克思大部分时间是从事理论

3、研究,目的在于制定一个崭新的世界观,首先是要对费尔巴哈的影响作一次彻底的清算。,提纲只不过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批判分析中引出的一些问题,是以具有格言性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没有对新世界观作完整的、连贯的阐述。 但是,就其精神实质而言,不仅同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预示着新世界观的诞生。它的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发挥,则是随后不久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内容概述,提纲共十一条,总体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提纲的第一条,这一部分主要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提出了新哲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是提纲的第二条,这一部分主要是在认识论问题上来谈实践的出发点和基础作用;

4、 第三部分是提纲的第三条到第十条, 这一部分是第一条观点的继续,主要阐明新、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差别,或者说就社会历史观问题批判旧唯物主义,阐明新唯物主义; 第四部分是提纲的第十一条,概括地说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特点、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启 示,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

5、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提纲提出的科学实践观,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马克思提出,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提纲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

6、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其四、马克思提出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

7、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

8、院哲学的问题。,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

9、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七,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

10、,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八,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思考: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呢?,首先,因为物质生产是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其次,实践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认识社会同自然的关系,自然主义历史观夸大了社会与自然的同一性,却抹煞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它研究“整个世界”,惟独不给现实主体人一个切实的立足点,从而蕴藏了“人学空场”。 历史唯心主义看待了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人的思想动机,但是它并没有进一步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因,因而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于人的纯粹意识活动,认为历史发展决定于人们

11、的主观意识、特别是少数人的偶然激发的主观动机或借助杰出人物表现出来的客观精神 。,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思想内容的基本要点,第一条: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在于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 第二条:马克思把真理问题从传统的理论领域中解放出来,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 第三条:批判旧唯物主义在人同环境、教育关系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指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革命的实践”。,第四

12、条:马克思指出了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上的不足之处,即没有看到宗教的根源是世俗基础本身的自我分裂,进而阐明了宗教的产生和消亡途径。 第五条: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的错误观点。 第六条: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抽象的、非历史的观点,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第七条: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爱”的崇拜,指出费尔巴哈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第八条:马克思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根本观点出发,指出宗教思想和唯心主义哲学,都是人类实践因历史性而形成的特定方式。,第九条: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不能认识社会本质

13、的错误。 第十条:马克思提出了新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的出发点的不同。 第十一条:马克思强调了哲学应把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导读文献: 1、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5、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 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 7、恩格斯:反杜林论 8、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9、列宁:哲学笔记,作业,读书报告的格式 大标题:两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小标题可以自己灵活运用 字数要求在2500字左右 读书报告需打印上交 6.13-6.30,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自学文献,撰写读书报告 7.1日将读书报告统一交给指导教师。,学生需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报告,每个班的电子版报告统一做在一个文件夹里。,成绩评定: 评分标准是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每班选出优秀的读书报告2篇,以后可编订成优秀论文集。经过第二轮选拔,选出优秀者(每班选择1人)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