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2课件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815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9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2课件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2课件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2课件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2课件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2课件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2课件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2课件人教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定,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生产者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生产者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 Bc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A,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

2、态系统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28% B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 kJm2a1 C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141.0100%11.28%;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第一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之和,由于后两部分能量不能确定,所以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应是863.9 kJm2a1;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分析以

3、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解析: A项和B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包括四部分:生产者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及未利用的能量,其中能量和能

4、量代表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项,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4如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 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2851010 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D,解析:能量Q等于树木主干、枯枝落叶、动物中的能量之和,没有包括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因此不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项错误;18年后未伐树中的能量与能量Q相比差距很大,因此需人工能量投入才能维持松林的稳定

5、性,B项错误;图中所示分解者的能量只是生产者流入分解者,没有包括其他生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项错误;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项正确。,5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6、,B,解析:题图中AD,BE,CF;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狼所处的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A。,6某科研小组以常规稻作(不放养鸭,使用农药和除草剂)作为对照,研究“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碳的输入与输出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B食物链“稻(杂草)害虫鸭”的设计,减少了因农药的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C人为输入大量的碳,增加了经济成本,增大了农田的管理难度,不可取 D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生态系统能增加水稻产量、获得更多农副产品(鸭),解析:选C。该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合理调

7、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从表格数据分析,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了水稻产量、获得了更多农副产品(鸭),减少了因农药的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7.若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109 kJ,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 A7.1108 kJ B4.8107 kJ C5.95107 kJ D2.3107 kJ,B,解析:由图可知D为生产者,要使A获得的能量最少,必须保证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途径最少,二是能量传递效率最低(按10%算)

8、,三是食物链要最长。据此计算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7.11092.310810%)10%10%4.8107(kJ)。,8下表是生态学家对哺乳动物的个体总代谢率(每小时耗氧量)、单位体重代谢率(每小时每千克体重的耗氧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研究的部分实验数据,图为与表相关的两条食物链。分析数据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哺乳动物总耗氧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大 C比较甲乙两食物链,甲能量传递效率较乙的高 D巢鼠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有机物少于猫 解析:选C。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哺乳动物总耗氧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大;依据表中数据,无法得出能量传递效率的大小;由于巢鼠总

9、耗量比猫少,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巢鼠消耗的有机物少于猫。,9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两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及相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递减的原因之一是B B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C100% C图示过程若需要完成碳元素的循环还需分解者 D图中方框处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解析:选B。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有呼吸作用散失、未被利用或被分解者利用部分能量,B为呼吸作用散失能量;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A,因此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100%;碳循环在图示过程中包括光合作用固定CO2、呼吸作用释放CO2、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为CO2,因此完成碳元素的循环还

10、需要分解者;由题图可知,图中方框处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10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图1,图2,(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 (2)图1中A表示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 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103 kJ/(m2y)。,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有机

11、物中化学能,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可),5,(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演替。,C,E,次生,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有两种方式:输入太阳能和人为输入有机物,从图1可以推知,该生态系统输入的太阳能为3147023110103 kJ/(m2y),输入的有机物能量为7103 kJ/(m2y),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12、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被受损,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补偿能量输入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2)(0.549)2.5103 kJ/(m2y),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0.050.252.15.1)2.55103 kJ/(m2y)。(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

13、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11甲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E(20 000 kJ)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E1E2E33 000 kJ)分别表示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同化的能量。牧草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 500 kJ,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00 kJ,三者粪便中的能量为500 kJ。乙图表示该草原中某一种群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据图回答相关问题:,捕食和竞争,15%,“J”型,10,0,12下表中的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如图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请分析回答问题:,(注:A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i表

14、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i表示生物类群。) (1)图中显示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有_条食物链,人处于第_营养级。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n营养级摄入的能量)/(第n1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_。,6,四、五、六,18.52%,(2)一年内,流入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人工投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外,还包括_。Bi能量的去向途径除未被利用、呼吸消耗外,还有_。 (3)你认为采取_的措施,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对人类最有益。,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传递给分解者,减少食物链的条数或缩短食物链,解析: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中共有6条食物链,分

15、别是浮游植物摇蚊太阳鱼人,浮游植物摇蚊太阳鱼鲈鱼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鲈鱼人,人处于第四、五、六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为8 100,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为6009001 500,故能量传递效率为1 500/8 100100%18.52%。,13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问题: 材料1:“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坠入水中,减少稻瘟病原孢子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可引起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水稻在给鲤鱼提供食物(水稻叶片)的同时,还能够抵挡烈日照射,降低表层水温;水稻能够利用氮素,降低水中铵盐浓度,为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