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三讲认识和实践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897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9.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三讲认识和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哲学]第三讲认识和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哲学]第三讲认识和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哲学]第三讲认识和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哲学]第三讲认识和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第三讲认识和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三讲认识和实践(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实践和认识,学习本讲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讲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识论、真理观和价值观。解决主体和客体的辨证关系、认识的辨证过程、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一、实践的涵义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四种主要实践观: 1、实践是一种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2、实践是一种实验、科学活动。 3、实践是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 4、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1、实践的涵义 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2、实践的结构,实践 主体,实践 中介,实践 客体,3、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

2、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精神生产实践。,4、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客体,实践主体,实践中介,客观 现实,(2)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愚公移山,徐悲鸿,(3)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一种动态的社会性活动。,(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 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二)实践为

3、认识提供了必要条件,1、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 2、实践提供了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 3、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齐都世刺绣,桓女无不能。 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 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之。 王充,(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1、我们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也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人的认识的影响。,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2、我们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也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

4、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拒。,(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识的结构 认识的本质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认识的结构 (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1、认识主体 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认识活动的人。 (1)特点: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 (2)范围:个人、社会、类。,2、认识客体 认识客体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 (1)特点: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 (2)类

5、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3、认识工具 认识工具是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认识 主体,认识 工具,认识 客体,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能动与受动、积极与消极、支配与受控的关系。 人 能动性 ;改造者;信息的接收者 对象受动性;被改造者;信息的发送者,(二)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二、认识的本质,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2、旧唯物主义的消极直观的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的对立。,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主张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

6、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唯心主义先验论: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思想路线,主张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亚里士多德,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思想、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或先天固有的,人们对世界或“存在”的认识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感觉也和观念的认识,是多种感觉或观念要素的组合,世界不过是“感觉的复合”或“观念的集合”。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是现实世界的创造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以及人类本身都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形式或不真实、不完善的“摹本”,因而人对世界的认识来自某种“客观精神”或神灵的启示,或者说不过是客观精神自己认识自己

7、。,实践,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主体,认识客体,旧唯物主义消极、被动的直观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 (1) 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红,脆,甜,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一个又甜又脆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甜+脆+红,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

8、象。,表象,知觉,(2)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2、理性认识 (1)含义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F=GM1M2/R2,(2)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

9、判断的思维形式。,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抽象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理性认识的特点,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1)对立:内容、形式、特点,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统一: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有待于上升,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渗透。,这花是红的,概念,判断,统一,4、 实现认识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必须掌握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

10、感性材料 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二)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 (1)理论本身的要求,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毛泽东,(2)实践本身的要求: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这是检验认识、 发展真理的要求,亚里斯多德,伽利略,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1)将要物化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 (2)理论必须被群众所掌握 (3)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有效的方法,(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1、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

11、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个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2、认识活动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客观条件 受到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 主观条件 受到人的立场、观点、方法、性格等主体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认识手段 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认识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认识论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路线是认识论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群众路线是统一的。,一.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正确反映,歪曲反映,真理,谬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二、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

12、的。 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即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唯心主义的主观真理论,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有用即是真理。 “风派”的观点:一般人公认的就是真理。 “公式派”的观点:合乎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一)含义 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的条件性、有限性。,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13、。 从人类认识的本性上看:人类能够获得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都是作为人类实践和认识的积极成果被肯定下来而成为实践和认识继续发展的基础。,绝对真理,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a2+b2=c2 a2+b2c2,相对真理,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相对真理,(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每一个客观真理都必须具有的普遍特性 。 1、绝对真理和相

14、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之中有绝对。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1、用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统一的原理,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2、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统一,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辨证关系。,(三)意义,四、真理和谬误 (一)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 1、对立,真理,谬误,主体,客体,正确反映,歪曲反映,#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 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真理和谬误的统一,(二)意义,1、坚持真理,要同谬误作斗争。 2、坚持真理,要摆脱传统观念的

15、束缚,敢于创新。 3、坚持真理,创造“百家争鸣”的局面。 4、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1、真理的本性:主观认识与客观实在相符合 2、实践的特点:普遍性;直接现实性,五、真理的检验标准,(二)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一切认识,必须拿到实践面前、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放 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 历史

16、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一、价值的涵义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二、价值的特性,1、客观性 2、主体性 3、社会历史性 4、多维性,三、价值评价及其特点,1、价值评价是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认识活动。 2、价值评价的特点 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评价结果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区别: 1、真理原则是一种侧重于客观性的原则,价值是一种侧重于主体性的原则。 2、真理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条件性原则,价值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原则。 3、真理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的统一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