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0年7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882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0年7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哲学]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0年7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哲学]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0年7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哲学]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0年7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哲学]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0年7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0年7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0年7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余立国 2010年7月,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识 学习 研究 践行,认识: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价值观建设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绝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有了思想上的领导权,没有政权可以获取政权,失去思想上的领导权,有了政权也会丧失政权。,价值观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所在,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价值观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

2、重要领域。,西方国家领导人都把宣扬西方价值观作为自己政治纲领的重要内容,每任美国总统的施政演说都必须说价值观问题。,他们认为,所谓价值观问题是我们的“软肋”,所以经常以价值观问题对我国进行批评和要挟,以图对我取得所谓“道德制高点”。我看,我国当前在发展中,虽然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发展方式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等等,但真正能“致命”的不是这些,而是价值观建设问题。,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与日俱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及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主要是改革开放

3、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蓬勃生机,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风展红旗如画 风景这边独好”,严峻形势: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从而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信念; 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信任等方面。,简单概括:总体趋好,问题成堆。,在精神信仰方面,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与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并存,突出的问题是社会精神支柱有所倾斜,“信仰

4、缺失”加重。,中宣部第四次“社会各阶层思想动态调查”: 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无信仰的比例:66.6% 共青团员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比例:32% 调查还显示,年龄越轻,文化程度越高,思想活动越复杂,价值观念越多元。,在道德信念方面,思想观念的进步与道德行为的失范并存,突出问题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持怀疑态度,荣辱观错位问题比较突出。,辛勤劳动没本事 团结互助别有用意 老实窝囊 诚实愚腐 艰苦奋斗古董 感情忠贞封建 敬业爱岗因循守旧 廉洁胆小怕事,是非颠倒,在社会信任方面,对党的大政方针拥护与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怀疑并存,突出问题是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不信任、不理解,并表现出对中央政府与基层政

5、府信任度上的反差。,对中央政府的评价 (“为人民服务效果好”的比例),100%,70%,60%,大城市 63.1%,小城镇 66.5%,农村 76.5%,100%,30%,大城市 29.6%,小城镇 25.7%,农村 22.3%,对基层政府的评价 (“为人民服务效果好”的比例),“三信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必须正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在学习、研究、践行三个方面下功夫。,学习: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和作用,价值是人们头脑里的东西,是客观事物的性能在人们头脑里

6、的反映。也就是说,“价值”是对客观事物的意义、效用的判断,价值观是帮助人们判别好与坏、美与丑、真与假等的标准。,人们一旦确定了某种价值观,一旦对某种事物确定了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有效用还是没效用,就会指导人们的实践去改造客观事物:判定这种事物是有意义的,就会积极地去实现它、利用它、发展它;相反,就努力去反对它、限制它,甚至是消灭它。这就是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一般包括主导价值理念、共同价值理想、核心价值精神和基本价值标准等四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包含四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7、时代精神; 4、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各有侧重。,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主导价值理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同价值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和改革开放现实的必然选择,“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不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

8、息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它表现为一种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湖 北: 从“重物轻人”的发展理念中解放出来 ,切实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 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切实增强市场经济意识; 从因循守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切实增强改革创新意识; 从狭隘封闭的内陆意识中解放出来,切实增强开放合作意识; 从畏难懈怠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切实增强开拓进取意识。,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基本价值标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9、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研究: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同时,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划清界限: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特权等级观念; “牧民”、“治民”的人治思想;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道德;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因循守旧的观念; “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宗法观念等。,5000年中华文明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具有丰富的精神营养,我们要大力继承和弘扬,并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法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最早提出“轴心时代”概念:公元前500年前后,在世界各地同时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比如说中国出现了老子、孔

10、子等,印度出现了释加牟尼,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创立的文化传统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人类文化主要的财富。,雅斯贝尔斯:“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想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第一,儒家的“入世”思想为民族的发展提供了 内驱力量,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与易经提倡的自强不息精神,实际上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之一。 张岱年先生最早就用“自强不息”来概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 易传象上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道刚健,君子效法天道,以顽强的奋斗精神来实现自己不息的理想。,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取精

11、神,并强调这不仅应成为做人的精神状态,更应是正人君子的社会实践过程。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孜孜不倦,颠沛一生,乃至发奋忘食,乐而忘忧,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实践活动的体现。 墨子尚力,认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饱,不强必饥”、“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强必寒”,这种尚力的思想也就是一种崇尚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第二,儒家的“仁爱”思想为社会和谐注入了积极的精神资源 “入世”、“自强不息”是强调我们民族精神中的阳刚的一面,“仁爱”、“厚德载物”则是强调我们民族精神中博大的宽容精神。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仁”的本义是把人当作人,是“爱人”,而爱人又是从爱自己人(亲

12、人)而逐步扩展到爱别人、爱社会(泛爱众)的,即从“亲亲”到“仁人”的。,儒家进而强调把仁心扩展到社会就要“克己复礼”,所谓“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要克服自己的私欲以便合乎礼仪制度和社会规范。为什么呢?因为“仁”是人自身的内在品德,所谓“爱生于情”,而“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礼仪制度,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的关系,使得人和谐相处。 所以入世与仁爱、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二者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由此形成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由此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第三,儒家的“忠恕”思想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有效方法 孔子说,君子之道,一言以蔽之,“忠恕”二字。“忠恕”是孔子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核心,也是儒家达“仁”的基本

13、方法。,“忠”就是“己谷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认为,“尽己为忠”、“推己为恕”(四书集注),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叫做“忠”,把你自己的仁爱之心推广出去叫做“恕”。,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既然每个人都爱自己的父母子女,同时也希望别人能爱自己的父母子女,那么,每个人就首先应当去爱别人的父母子女。,“欲人之爱己,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必先从人。”,第四,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是防止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智慧学说 道德经一书的基本概念是道,而“自然无为”是道的基本特征,自然无为是天的道理。 老子:,“道常无为

14、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管理“四层次”: 太上为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之畏之, 其次侮之。,第五,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的“崇尚自然”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有益启示 最早出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易经,荆门发现的郭店楚简语丛一中讲“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意为易经是会讲天道人道道理的书)。汉儒董仲舒直接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朱熹讲:“天即(离不开)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也;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只有人能体证天的道理)”。,老子

15、从对宇宙自身的和谐认识出发,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论,是说人应该效法地,地应该效法天,天应该效法道,道的特征是自然而然,或者说道是以自然为法则,也就是说人归根到底要效法自然。,庄子提出了一个“太和万物”的观念(人和万物完美和谐),人应该“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意为顺应天的规律,将五德规范行为,以适应自然的要求)。,庄子还在应帝王中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来说明违背规律而“好心办坏事”的道理: 南海的皇帝和北海的皇帝去拜访中央之帝,中央之帝是个浑沌,浑沌对他俩很好,走时觉得应该报答浑沌。他们想,人都有眼耳口鼻等七窍,有了七窍才可视听吃喝,浑沌没有,就“偿试凿之

16、”,结果“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 “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我们要采用2000多年前“天人合一”和“崇尚自然”的智慧来阻止人们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否则我们将失去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践行: -以出世之心 行入世之事,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建功立业,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大丈夫处世当扫平天下。 道家则主张无为处世,要求我们每个人放下尘俗,崇尚不争,自然无为。 我们每个人时时都会遇到这两大问题。因为我们活在世上要谋生,就要做事,要做事就会有回报。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做的事情也有大有小,但是生活、谋生、做事、回报这是必然要发生的。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存在一个如何处理好出世与入世的关系问题。,著名的画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民族英雄林则徐:人在位时要抵砺意志、奋发图强、建功立业,不可贪恋权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