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题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845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专题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哲学]专题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哲学]专题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哲学]专题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哲学]专题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专题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专题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你自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震撼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我思故我在。,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培根,笛卡儿,休谟,康德,第二讲 物质与意识,第三讲 实践,专题二 实践基础上的世界 物质统一性,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philosophy,philem :,sophia :,智慧,爱、追求,“爱 智”:,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安身立命之本和最高支撑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一、追问哲学,专题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2、,推荐阅读书目:,陈先达:静园夜话、漫步暇思 高路:与哲学大师的人生对话 乔斯坦贾德挪威:苏菲的世界,世界观,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理论化系统化,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概念,反思,享受思考热爱智慧,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指导行动,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方法论,二 、 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专题二 第一讲 哲学

3、观和哲学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本体论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认识论)分为:,不可知论,可知论,认识论问题,辩证法、形而上学及其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辩证法,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

4、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一)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笼统直观的认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却把世界的物质性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原初物质”,如水、火、气等。,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原始五行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火,土,水,金,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原始五行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最高成就: “

5、元气论”,东汉王充“气本论”: “阴气生为骨肉,阳气生为精神”,“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论衡论死,王充,王夫之,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气一元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张子正蒙注 太和 “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理在气中”。 读四书大全说卷十,北宋张载“气化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形聚为物,形溃反源。” 正蒙,张载,“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感觉和思想是由物体投射出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公元前

6、460370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五行”说,火,土,水,金,木,阴阳生万物,“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老子,“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辩证法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既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一切皆变,一切皆流。”,“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

7、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笼统直观的认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却把世界的物质性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原初物质”,如水、火、气等。,缺陷性:,1、朴素性,2、无法解释世界的物质多样性,3、独断性,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在近代实验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解释一切自然现象都依据科学已达到的成果,并以自然本身的原因加以说明。 主张世界上一切都是物质构成的。,产生于16-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1)17世纪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的经验论的唯物主义,培根,霍布斯,洛克,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

8、展的历史阶段:,(2)18世纪法国大百科全书派哲学家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拉美特里的机械唯物主义。,霍尔巴赫,爱尔维修,拉美特里,狄德罗,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3)19世纪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费尔巴哈,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在近代实验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都依据科学已达到的成果,并以自然本身的原因加以说明。 主张世界上一切都是物质构成的。,近代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人,钟表,心脏,发条,神经,关节,齿轮,游丝,拉美特利,机械性,人是机器,盲人摸象,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形而上学唯物主

9、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形而上学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自然观,历史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将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二)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将某种“客观”的精神原则当作世界的本原,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毕达哥拉斯,数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理在事先理本气末,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存在 逻辑阶段 本质 概念 机械性 绝对精神 自然阶段 物理性 有机性 主观精神 精神阶段 客观精神 艺术 绝对精神 宗教 哲学,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绝对

10、观念 逻辑阶段,黑格尔,自然阶段,精神阶段,概念,自然物、人及其社会,主观、客观和绝对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把不依赖于人和世界而存在的“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把抽象的、一般的“原则”、“概念”看作是不依赖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而存在的。,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即是理,王守仁,“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遗物理矣。”,“没有吾心,草木瓦石不可为草木瓦石;岂非草木瓦石,天地没有吾心,也不可为天地。”,学生问:此中花树在山中自开自落,与吾心何干?王阳明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它的颜色在你心中一时明白起来,你

11、便知它不在你的心外。,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自我是知觉的存在,休谟,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把人(“我”)的精神因素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把人们认识事物时对感觉的依赖说成是事物存在对感觉的依赖。 必然会导致“唯我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相通的,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坚持的是“精神物质”的思想路线。,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一个是红鬼,一个是绿鬼。,(三) 辩证法,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四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人与自然的关系,依赖性,超越

12、性,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片面强调,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哲学唯心主义只能是“胡说”;与此相反,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的、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列宁哲学笔记,“第一性”,时间先在性,逻辑先在性,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