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上海五四制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48《亭台楼阁诗四首》课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473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上海五四制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48《亭台楼阁诗四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上海五四制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48《亭台楼阁诗四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上海五四制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48《亭台楼阁诗四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上海五四制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48《亭台楼阁诗四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上海五四制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48《亭台楼阁诗四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上海五四制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48《亭台楼阁诗四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上海五四制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48《亭台楼阁诗四首》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亭台楼阁诗四首,诗作原文,滕王阁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背景,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整体感知,注释 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n 栏杆。 译文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

2、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细节探究,1、诗歌第一句与诗歌题目的关系怎样?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都是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 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质朴苍老的笔法,“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它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2、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怎样的情景,今日之阁是否有人游赏,诗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

3、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细节探究,3、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融情于景,寄慨遥深。 不但写出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而且再次点出了滕王阁怎样的地势特点? 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细节探究,4、第五句“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时空笔触是如何转换的?哪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5: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如何赏析? 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

4、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6:“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如何赏析? 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小结,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学习望海楼和登拟砚台,简介景点,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楼有宋襄的题字“望海楼”。 拟岘台:在抚州(今属江西),因其地山川之形很像湖北襄阳的岘山(晋

5、代羊祜登高游览处),故名拟岘台。,把握字词,飘渺 三峡 樽 画角 茫然 萦回,整体感知,米芾是一位画家诗人,望海楼就是他结合语言艺术和画家所长,采用多维度多视角丰富立体描绘景致的“画卷”;陆游的登拟岘台写得飞动潇洒,尤其是颔联、颈联情景交融,使自然景观变成了物我交融的有我之境,呈现出雅洁冲淡清新洒脱的格调。,细节探究,1、从读题目入手去看诗,“望海楼”和“登拟岘台”写景的角度和内容有区别吗? 2、两首诗都描绘了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但从读尾联入手,两首诗中作者抒情的方式、流露的感情一样吗?,细节探究,明确:两首诗中的楼和台,有的作为写景的立足点,有的作为写景的观察点 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感情,可

6、谓“一忧”、“一乐”,不尽相同。,小结,望海楼更多的着墨于绘景,角度多层次丰,只在尾联出人意表地情调急剧变换,透露出茫然、低沉、伤感的情绪。登拟岘台的写作异于前者,它在写景中渗透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情景交融。两首诗风格各异,气韵不同,各具魅力。,横波亭,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作者简介,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 元好问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其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

7、公里韩岩村西北。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横波亭由来,青口镇历史悠久,南朝宋泰始三年,淮西、淮北大片土地被北魏侵占,大批的士族和流民南迁赣榆,宋太宗明帝在赣榆侨立青州,赣榆也就是侨立青州,原地名不变,原籍贯不变。赣榆县境内有一条大河叫小沙河,经县治南六里向东流入黄海,“青口”即“侨立青州小沙河的入海口”,因而得名,距县

8、治十余里,当时南迁的青州士族和流民在此居住,形成一个居民点。 青口小城形成后,“小沙河”也更名为“青口河”。后来,有好事者集资,在青口河入海口的南岸,修建一处亭台。亭台坐落在海边,大约有二十多米高,六角亭盖,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傲然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波涛汹涌,横无际涯。极目东眺,浩浩荡荡,风云开阖。文人墨客题匾额于亭上,曰:“横波亭”,整体感知,阅读横波亭一诗。着重体会其悲壮雄健的风格。,细节探究,1.这首诗首联写了什么意象?请简析其特点。 2.颈联所写情景特点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3.本诗为青口帅所作,既赞颂青口帅,又借此表现自己的心怀志向。你读了本诗感受到一种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自己怎样的心怀和志向?,细节探究,明确: 1.这一联的意象是“孤亭”,其特点是孤危、挺拔,上插云空,下临飞流,气压群楼,气势凌人。 2.颈联以六个名词平列,贯一“秋”“夜”时间,勾画出雁唳长空,鱼潜水底的凄清江景图。在全诗中,这一联不仅在结构上造势生澜,在构思上推进文意,更包孕对国家时局艰危的担忧,为赞颂或期望青口帅张本。 3.诗人借环境勾勒,衬托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坚定威武,无出其右的将军形象,借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危难的担忧和对将帅真诚深切的期望之情,表现了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怀。,作业,以“登”或“游记”等为题,写一篇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