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375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乙型肝炎研究的大事记,1965 Blumberg等发现“澳大利亚”抗原 1970 Dane等发现HBV的病毒颗粒 1973 Kaplan发现HBV病毒颗粒中含DNA聚合酶 1974 Summers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阐明分子结构 1975 制备血源性乙肝疫苗、HBIG 1976 干扰素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977 Rizzetto小组肝细胞核内发现抗原 1978 发展了嗜肝病毒科 1982 Summers阐明了HBV的复制过程 1986 重组乙肝疫苗问世 1993 开始拉米夫定临床试验 1999 拉米夫定上市 2

2、002 PEG -干扰素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HBV流行病学,HBV的抗原组成,表面抗原HBsAg 核心抗原HBcAg e抗原HBeAg,HBcAg,HBsAg,HBeAg,Dane颗粒,-,+,电镜下的HBV,Dane 颗粒,是HBV完整颗粒,具有感染性.,核心 :DNA和DNA多聚酶。,双层衣壳,内衣壳 :含核心抗原 外衣壳 :含表面抗原,HBV的小球形颗粒,是病毒在装配过程中过剩的外衣壳,其表面含有HBV表面抗原,是不完整的病毒颗粒,不具传染性,HBV的管形颗粒,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成分同小球型颗粒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主要为HBsAg,无感染性,基因组结构,HBV DNA负链能编码全

3、部已知的HBV蛋白质,有四个开放区。,S区,S基因:编码主要表面蛋白。,前S基因:位于S基因之前,能编码163个氨基酸,编码Pre S1和Pre S2蛋白。,C区基因:包括前C基因和C基因,分别编码HBeAg和HBcAg。,P区:约占基因组75%以上,编码病毒体DNA多聚酶。,X区:可能编码有154个氨基酸的碱性多肽。,基因型研究的最新进展,分型方法:根据HBsAg主蛋白基因或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差异性进行的基因型分型,差异大于8%即被确定为另一基因型。HBV分为8种基因型,A-H。 我国发现有B、C、D基因型,偶有A型。其中以C型和B型为主,南方以B型为主,北方以C型为主,HBV的抗原组成,表

4、面抗原HBsAg 核心抗原HBcAg e抗原HBeAg,抗原组成 表面抗原(HBsAg)大量存在于感染者血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发现:Aa HAA HBsAg 存在:HBV(Dane颗粒)表面 组成:糖基化gp27 adr(中国) adw(美国、西欧) ayr(亚洲) ayw(非洲、地中海),四亚型,a-共同的抗原表位 d/y 和w/r- 亚型抗原表位,意义,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 筛选献血员: HBsAg(-)才能献血 鉴定血制品:HBsAg(-) 流行病学调查,亚型不同,追查传染源 抗-HBs: 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再感染(未出现可转为慢性),表面抗原(HBsAg),HBV已消除,血

5、清HBsAg阳性:可能是编码HBsAg的HBV的s区段和肝细胞DNA整合。 HBV感染,血清HBsAg阴性:如暴发性乙型肝炎。急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细胞中以合成HBcAg为主,很少或不合成HBsAg,从而使外周血中无HBsAg。 血清HBsAg仅为HBV感染的标志,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及预后。,抗HBs 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产生表面抗体。 乙肝疫苗接种者,体内血循环中除了抗HBs外,不应出现其它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如抗HBe、抗HBc等。一旦出现除抗HBs以外的标志物,则应视为既往HBV感染。 一般情况下,抗HBs和HBsAg不同时存在,若同时检

6、出,可能为抗HBs产生的早期,或属于不同亚型的HBV感染,或由HBV的S基因变异所致。 HBV感染后可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阴性,即“窗口期”,此时HBsAg已消失,抗-HBs仍未产生。,意义: 1、阳性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最强 2、抗HBe(+)破坏受染细胞,具一定保护作用;是预后良好的象征(要排除PreC区变异) (该抗体可与受染肝细胞表面的HBeAg结合,通过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破坏受染肝 细胞,对HBV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一般血清HBeAg阳性者,HBsAg亦为阳性。 4、有研究表明,当乙肝病毒的前核心区发生点突变时,可使得HBeAg无法表达,表现为血清HBeAg或

7、抗HBe测定持续为阴性,但血清HBsAg或HBV DNA可表现为阳性。 5、有时临床实验室可见到HBsAg()、抗HBs(+)、HBeAg(+)的模式,则很有可能在病毒编码HBsAg的基因区发生了突变。,抗原组成 HBeAg: 为分泌型蛋白,非结构蛋白,游离存在于血液中。其消长与病毒体和DNA聚合酶的消长基本一致。 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抗HBe HBeAg转阴后,可出现抗HBe,两者同时阳性少见 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 有时虽然检查出e抗体阳性,但肝细胞内仍然可以查出乙型肝炎病毒DNA,表明病毒仍然存在。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e抗体出现阳性是病毒复制降低并且传染减少的标

8、志,这时病毒颗粒有可能已经很少,但并不表示病毒已被消除了。,抗原组成 HBcAg:存在Dane颗粒内衣壳上,被HBsAg覆盖,不易在血液循环中检出。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意义: 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 抗HBc抗体没有保护性。 抗-HBc IgM(+)表示HBV在体内复制 抗HBc-IgG表示曾感染过HBV或慢性期,对个人来说:病毒活动与否并不是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重要的是有无组织炎症; 对社会来说:病毒活动度有重要意义,活动度高一般传染性强,社会危害大。,乙肝DNA检测的临床意义,乙肝病毒的裸DNA(没有蛋白质包裹DNA)就有感染性 检测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

9、标”。,HBV血清免疫学标志模式转换顺序,“135”是感染的起始模式。 感染的清除 首先表现为e系统的转换。即“135”向“145”的转变 在一般情况下,“135”在向“145”转变过程中,应有“1235”或“1345”等中间模式。 “145”是模式转换的重要停留点,在整个乙肝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此期所占的时间较长。 其次表现为s系统的转换,即“145”向“245”的转变。 在此转变过程中,应有“45”,“14”或“1245”等中间模式。 最后表现为抗-HBe消失或抗-HBe与抗-HBs同时消失。 具体表现在“245”有2个转归:即以“25”为表现形式的特异性免疫模式和以“5”为表现形式的感染后

10、模式。这2种模式应分别是自然感染过程的最终取向。 由于HBcAg较之HBsAg的免疫原性为强,故抗-HBc的滴度远比抗-HBs要高的多。只出现抗-HBs,而不出现抗-HBc的情况是少见的。因此,“2”一般为疫苗接种的结果。,乙肝五项135项阳性,传染性相对较强。 乙肝五项145项阳性,传染性相对较弱。 乙肝五项14项阳性,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乙肝五项15项阳性,急性HBV感染;慢性HBsAg携带者;传染性弱。,乙肝五项,乙肝五项5项阳性,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 乙肝五项245项阳性,说明是乙肝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乙肝五项2项阳性,第25项阳性,已有免疫力 乙肝五项第45项阳性,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病毒。,乙肝五项,乙肝五项的32种组合,关于“大三阳”“小三阳” 的正误观点,“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小三阳”没有传染性。,自我感觉很好,不可能从“小三阳”就变成“大三阳”了。,只要是“大三阳”就应该抗病毒治疗。,和肝穿刺检查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而不是血清标志物。,是乙肝传染性的参数,“小三阳”者若异常,也有传染性。,“大三阳”与自我感觉往往没太多关联。,“大三阳”者如果、 、肝穿刺检查都正常,只是携带者,暂时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正确,错误,治疗终点,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