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四--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3588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专题四--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二轮专题四--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二轮专题四--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二轮专题四--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二轮专题四--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专题四--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专题四--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三生物复习课件 专题四第二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核心考点题点突破,必考点一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1)过程: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兴奋区)未兴奋区,(2)传导机制 静息电位: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K通过离子通道向细胞外扩散,形成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超过了K外流,导致膜两侧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通过NaK泵,细胞排钠保钾,再恢复到静息电位,消耗ATP。 (3)传导方式:电信号(形成局部电流)。 (4)特点:双向传导。,(5)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

2、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分析 兴奋传导方向: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产生和传递 (1)结构基础突触,(3)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4)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突触小体是指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部分,是突触的一部分。兴奋在突触小体上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而在突触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由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6)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7)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8)特定情况下,突触

3、释放的神经递质,也可作用于肌肉细胞和某些腺体细胞的膜上受体,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核心考点题点突破,考向1 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箭头a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b、c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Na 离子进出 B.动作电位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 量涌入膜内造成的 C.兴奋的传导方向只是从b到c D.在整个过程中记录仪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解析 静息时,由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当神经纤维某一部

4、位受到刺激时,Na通透性增加,Na在短期内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故B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既可能向左传导,也可能向右传导,故C项错误;当刺激a处时,a处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先到达距微电流计近的一端,引起指针偏转,之后到达距微电流计远的一端,再次引起指针偏转,两次指针的方向相反,故D项错误。,B,规律总结 神经冲动传到过程中有关对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 如图所示,箭头处为刺激点,如何分析图1、2、3中指针的偏转次数和方向? 首先分析刺激点处的兴奋先引起电流计的哪个接头兴奋,然后对指针偏转情况做出判断: 如果两接头处同时兴奋,则指针不偏转;

5、如果两接头处不同时兴奋,再分析哪个接头先兴奋,电流的方向就由未兴奋的接头到兴奋的接头,指针也由未兴奋的接头偏向兴奋的接头。,提示:(1)图1中,刺激a点时,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第一次向左,第二次向右;刺激c点时,因b和d两点同时兴奋,所以指针不会偏转。 (2)图2中,刺激c点时,由于d点距离c点较近,所以d点首先兴奋,然后a点兴奋,所以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第一次向右,第二次向左。 (3)图3中,刺激b点时,由于兴奋经过突触时要延搁,所以a点先兴奋,此后d点再兴奋(两处不同时兴奋),所以指针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第一次向左,第二次向右。刺激c点时,由于兴奋无法在突触处逆向传

6、递(即无法由cb传递),所以指针向右偏转一次。,考向2 如图示意神经细胞中Na、K的跨膜运输,以此说明神经细胞和细胞周围的液体之间存在有离子差异(图中管道陡度示意离子浓度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对Na、K的吸收无选择性 B图中表示扩散过程的有、过程 C细胞膜内外因出现电位差从而产生了膜极性 D膜内外出现Na、K两个相反的浓度梯度,K浓度膜外高,Na浓度膜内高,C,解析 神经细胞膜对Na、K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故A项错误;Na内流,K外流,都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需要载体通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过程,故B项错误;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细胞膜内的K可顺着浓度梯度

7、向膜外扩散,带负电的有机阴离子不能透过细胞膜,Cl也很少透过,其只能聚集在膜的内侧,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K不能远离细胞膜,只能聚集在膜的外侧面。这样在膜的内外就形成了电位差,从而产生了膜极性,故C项正确;膜内外出现Na、K两个相反的浓度梯度,静息状态时,K浓度膜内高,Na浓度膜外高,受到刺激时,K浓度膜外高,Na浓度膜内高,故D项错误。,(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粗大)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小)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突触结构简图: ,兴奋传递方向:。,必考点二 兴奋

8、的传导方向、特点的判断、分析与设计 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具体判断方法如下:,核心考点题点突破,2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

9、: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考向3 下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 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应,解析 由题干中图示可知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解答本题先根据示意图判断神经节,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位于低级中枢脊髓的外面,节前为传入神经元的长的树突,节后为传入神经元的长的轴突,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在中枢的灰质,推知

10、:为感受器,为效应器,为神经中枢,包括三个神经元。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在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A选项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即被相关酶分解失活,B选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度,因为神经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释放、识别等过程,存在时间上的延搁,C选项正确;感受器接受适宜的刺激才产生兴奋,并不是能接受各种刺激,D选项错误。,D,考向4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由上而下分为颈段、胸段、腰段、骶段和尾段。脊髓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或损伤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四肢

11、丧失运动功能,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以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四肢正常运动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脊髓管理的只是低级反射活动 B当直接刺激离体的脊髓腹根时引起3细胞体兴奋后,兴奋沿2和1传递,在背根能检测到神经冲动 C截瘫患者除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外,同时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D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乙处的初期可引起中枢部位细胞代谢加快,B,核心考点题点突破,必考点三 动物激素的调节及应用 1人与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2. 激素的分泌调节 (1)神经调节 如下图所示,(2)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特别提醒 (1)激素既不能组

12、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其原有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2)激素调节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在体内不断地失活,并不断地被排出体外。当激素灭活或排出有障碍时,则可表现出某种激素增多的症状。 (3)在各类激素中,性腺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均为固醇类;垂体、胰岛、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或多肽,肾上腺髓质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 (4)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体温调节时),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时)。 (

13、5)甲状腺激素在正常情况下缓慢地调节代谢,进而影响体温;肾上腺素是在应急状态下快速调节代谢,进而迅速影响体温,因此又有“应激激素”之称。 (6)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和垂体分泌的相应促激素的影响,但要受下丘脑发出的神经调节。,疑难点拨 常见实验验证激素功能的方法,考向5 (2012安徽卷,30)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_。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_。另一甲状

14、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_部位发生了病变。 (2)下丘脑的_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_、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_接受信息。,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高,垂体,神经分泌细胞,细胞内受体,相互拮抗,解析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直接进入内环境,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对生命活动起调节

15、作用。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是分级调节的过程,同时又存在反馈调节,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可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作用于甲状腺,又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H),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甲状腺激素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若甲状腺细胞上的TSH受体被其抗体作用而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反过来又会促进垂体分泌TSH,使得TSH含量升高。若下丘脑功能正常,而TSH和TH减少,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升高,说明垂体发生病变,无法分泌相应的TSH,作用于甲状腺的程度减弱,使得甲状腺分泌的T

16、H也随之减少。 (2)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具有分泌功能,其神经分泌细胞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多又会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此时,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相互拮抗,共同调节促甲状激素含量的稳定。甲状腺激素可在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依靠的是细胞内的受体。,考向6 (2012天津卷,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