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320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0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ppt]-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ppt]-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ppt]-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ppt]-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t]-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第一节行政文化概述,一、行政文化的含义 二、行政文化的内容与分类 三、行政文化的功能,一、行政文化的含义,(一)行政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的相互关系 (二)行政文化的内涵 (三)行政文化的特征,(一)行政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的相互关系,1、行政文化与政治文化 2、行政文化与经济文化 3、行政文化与社会文化,1、行政文化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

2、素。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这也就是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这三个要素的协调一致性。 政治态度: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从肯定到否定、从赞成到反对的连续状态,由政治认知成分、政治情感成分和政治动机成分构成,三种成分的不同配置和组合构成政治态度的不同内容。政治态度通常表现为一系列以成型而又系统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信仰为表现形式的综合信念体系。,信仰与政治信仰,信仰: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

3、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也有相关的歌曲、书籍、影视作品。 政治信仰:所谓政治信仰,是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是对政治的终极关怀。它反映了一种政治理性,也反映了一种政治安慰。它是特定政治形态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一种政治秩序建立之后,为这种政治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随即建立。,感情与政治感情,感情:感情,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感情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

4、情有关。 感是思维概念,是感觉。情是依托依赖。思想的相互依赖就是感情。 政治感情:政治心理构成要素之一。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感、爱憎感、美丑感、亲疏感等心理反映的统称。,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行政文化来源于政治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行政活动领域即表现为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与行政相关的文化,它包含

5、人们行政行为的态度、信仰、感情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方式和行政习惯等,具体来说包括人们的行政观念、行政意识、行政思想、行政理想、行政道德、行政心理、行政原则、行政价值、行政传统等。行政文化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的文化,它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民族特性、文化心理、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等。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行政活动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行政活动培育出不同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一旦形成则具有不少相对稳定的特性。,2、行政文化与经济文化,经济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经济交往过程中行程的经济态度、经济行为、经

6、济模式和经济关系等的统一体。 经济态度:消极悲观、积极乐观, 经济行为:是指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法律关系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实现其权利和义务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包括经济管理行为、提供劳务行为和完成工作行为等。 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分权、集权。 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

7、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行政文化于经济文化的关系,1、经济文化支配行政文化 公共行政离不开物质基础和条件 经济文化决定社会资源分配模式和经济行为方式,根本上决定行政文化发展方向和进程 2、行政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 正面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经济文化进步 反面作用:限制社会生产力进步,阻碍经济文化繁荣,3、行政文化与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态度、社会价值观、社会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 社会态度:主体对外界事物一贯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一定的行为倾向。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

8、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如个人主义,金钱至上,集体主义。 社会价值观: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行为科学家格雷夫斯价值观类型,第一级,反应型:这种类型的人并不意识自己和周围的人类是作为人类而存在的。他们可是照着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做出反应,而不顾其他任何条件。这种人非常少见,实际等于婴儿。 第二级,部落型:这种类型的人依赖成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 第三级,自我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自私和爱挑衅,主要服从于权力。 第四级,坚持己见型:这种类型

9、的人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希望别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第五级,玩弄权术型:这种类型的人通过摆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非常现实,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 第六级,社交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把被人喜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受现实主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己见者的排斥。 第七级,存在主义型:这种类型的人能高度容忍模糊不清的意见和不同的观点,对制度和方针的僵化、空挂的职位、权力的强制使用,敢于直言。,社会行为方式,如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学习方式 社会陋习: 交通:抢座、闯红灯、醉驾、抢道、逆行、超载, 卫生: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当中擤鼻涕、咳嗽不掩口、厕后不冲洗

10、, 学习:迟到早退、考试作弊 其他:睡衣上街、吃野生动物、冷漠、贪小便宜、迷信、恶搞,社会关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意即为社会关系源于人,因为有了人类,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就统称为社会关系。 从关系的双方来讲,社会关系包括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一般还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里群体的范畴,小到民间组织,大到国家政党。这里的国家在实质上是一方领土之社会,即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个人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个人与全社会之间的关系。 从关系的领域来

11、看,社会关系的涉及面众多,主要的关系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此外,宗教、军事等也是社会关系体现的重要领域。,行政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受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形态影响,内容丰富 社会文化决定行政文化的历史发展阶段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形态下的社会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不同行政文化 社会文化影响行政文化的现实表现,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能够对行政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行政文化的发展和变革应该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相适应,否则行政文化变革会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二)行政文化的内涵,1、行政文化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 2、行政文化是

12、一个主观性的概念 3、行政文化是一个规范化的概念 4、行政文化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5、行政文化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1、行政文化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1)行政文化只是一种亚文化形态 (2)行政文化受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多重因素的系统性影响 (3)行政文化的内容具有系统性特征,于行政实践有关的态度、情感、信仰、意识、习惯等都可以成为行政文化的内容,2、行政文化是一个主观性的概念,表现为人们对行政实践过程所产生的主管认同、态度、情感、价值判断,是主观思维的产物,因人而异。具体形态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因为主观认识上的差别,也会使得不同行政主体和行政组织在行为方式上的区别,影响行政活动有效性。,3、行政文

13、化是一个规范化的概念,体现在: (1)通过将某些得到普遍认可的行政文化要素转化为特定的制度规则,如行政原则、行政条例,形成显性规范作用 (2)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特定的行政新年、行政价值和行政道德等行政文化要素转化为特定的心理基础和思想观念,形成隐性的规范作用,4、行政文化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行政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 任何一种行政文化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行政文化有历史传承性,也有现代性。 行政文化也可以赋予历史传统以新的表现形式,5、行政文化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行政文化随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 因外部坏境变化而变化 因内部结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改变而变革 行政文化的动态发展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和

14、潜移默化的过程,多因素多重影响 突发性、诱致性作用引发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改变了行政生态,具有开放、民主和富于竞争性,(三)行政文化的特征,1、行政文化的普适性与民族性 2、行政文化的一般性和个体性 3、行政文化的适应性与整合性 4、行政文化的现实性与历史性,1、行政文化的普适性与民族性,(1)普适性 清正廉洁,当机立断,独立思考,开放民主、 讲究效率,胸襟开阔,宽宏大度,公平正直, 注重法制 (2)民族性 大同思想,仁政思想,中庸、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消极影响的行政文化,(1)封闭而不开放。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封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古代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

15、。东临大海,西为高山沙漠所阻隔,中国古代文化几乎是在少有外来文化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文化的封闭导致了很少向外开放,无法知道外界的信息,行政观念数千年一脉相承,行政体制世代相袭。 (2)排异而非兼容。行政文化的封闭与行政文化的排异心理是分不开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曾是人们广泛接受的观念,在思想文化领域则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排斥。长期以来的中华中心论、中华文明论导致对世界先进的行政管理水平和管理理论知之甚少,妨碍了行政观念的改变和行政技术手段的更新。,(3)神秘而缺乏透明度。行政体系的封闭性和行政心理的排异性必然导致行政活动的神秘性。传统文化的非参与意识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

16、观念根深蒂固,行政活动缺乏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和社会的有效监督,行政活动成了少数精英的治国安邦活动。 (4)守旧而不思进取。农耕文明下的传统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习惯于简单再生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稳怕乱,不愿创新和改革。这种传统文化影响所及,使行政改革缺乏推动力,人事管理缺乏激励机制,人们对行政改革缺乏必要性和自觉性认识,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改革中止或迟缓,尤其是改革中涉及利益调整时更是阻力重重。 (5)重形式而轻效率。传统行政文化中注重形式,官场办事讲究繁琐程序和规则,公文样式千篇一律,导致行政管理中爱做“官样文章”,办事拖拉,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决策迟缓,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目标的实现。,(6)重人治而轻法治。传统行政文化中治国安邦往往是重人轻法的,从先秦“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荀子君道篇)到明清“有治人无治法,若不得其人即使尧舜之仁,皆苛政也”(清世宗实录)大体反映了这一点。中国历代法典中从来没有约束皇帝权力的条款,法自君出,权力支配法律,用人治事多为长官意志,以致人们习惯于接受能拯救自己的清官和救星,对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