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态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300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ppt]-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ppt]-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ppt]-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态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ppt]-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态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t]-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态(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生为本 动态生成 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卓 和 平,一、“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背景简介,课题: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研究 研究目标 显性:创建“新基础教育”理论和21世纪的新型学校 ; 深层:改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 研究性质 世纪初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转型性变革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观层面的整体综合性研究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等),课题组成员 组长:叶澜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

2、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成员:华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教授和博士生;各区域推进性的地区负责人(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的领导、专家);各实验学校的负责人; 实验学校:上海、江苏、山东、福建、广东、海南等10多个省(市)中小学300多所,学生30多万名。,实验研究过程 探索性研究 ( 1994年1月1999年4月) 观念体系的形成 ;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的研究 发展性(推广性)研究 ( 1999年5月2004年5月) 进入到学校整体变革层面的研究,“新基础教育”“新”在哪里?(理论和实践) (一)学校新教育观念系统的构建 (新基础教育的理论框架 “三观”、“十性” ) 1、教育价值观:“培养什么样的

3、人”? 未来性:(面向21世纪的人才培养特征)H:21世纪时代新人特征.doc 生命性(核心):学校教育与人生;尊重和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 社会性:教育是基于人的社会化发展;重视学校、班级环境及人际交往对学生的教育及影响,2、学生发展观 :“怎样培养学生”? 潜在性:把学生的现在看做起点而不是终点,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 主动性: 差异性: 3、教育活动观:“怎样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双边共时性(师生多向积极互动及在时空上的迎让) 灵活结构性(教材、学法、课堂结构) 动态生成性(核心)(资源性生成;过程性生成) 综合渗透性(发挥学校、学科教育的整体功能,有机融合、 渗透,从而产生综合的影响)

4、,(二)学校教育活动新模式的构建,1、课堂教学新模式(把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性课程作为改革实验的重点;构建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结构) (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 (3)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要求教师学会倾听; (4) 实现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5) 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 (6) 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 2、班级建设新模式(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 增设班级岗位(主人地位);建立轮换制度(管理权利); 丰富班内评价(自我促进);建设班级文化(群体个性)

5、,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 强调对生命的理解。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提升人的主动健康发展为中心”;“从关注少数尖子生发展向关注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等五个层面的巨大转变 。 新基础教育的行动口号:(“四还”)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 充满勃勃生机”。,二、 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态分析,(一)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态及原理分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新基础教育课堂评价表.doc,示例及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1、开放的导入,开放的导入 你是

6、怎么算的(多样化) (基于不同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水平),封闭的导入 (湊十法) (从相关的 知识切入,进行思维的定势),2、生成教学资源(算法的多样化),基于教材编写者的规范的单一方法(成人化的思路),来自学生的不同方法(个体客观存在的认知差异),价值取向?,3、捕捉、生成,推进教学,(1)让学生呈现、交流不同的方法: 逐一添加 画图 湊十法 摆小棒 (2)引导学生了解、评价不同的方法。,教学环节:感知理解掌握运用,【困惑:如何捕捉、呈现来自学生的资源,从而生成、推进教学过程?】,“捕捉促生成”的有效策略,生成资源的选择性 加强了解、倾听,捕捉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资源; 资源呈现的有序性(可

7、预设) 展示、汇报时(课前预设); 交流、评价时(即时预设)案例H:动态生成资源利用教学片段(语文).doc; 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 判断与取舍: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能推进教学过程。,(二)对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形态的几点认识,1、体现“新基础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论”从“做”出 ,以“论”导“做”。 途径:理论 实践 理论 再实践 (构想 (检验)(提升、发展、建构) 2、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相一致。 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方式,3、符合现代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认知主义 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认识论:“学习”是起因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中。主体是通

8、过活动(动作)对客体的适应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独立性。 建构主义 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随机访取教学(高级学习的策略):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人本主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 ,是人格的发展 ,是自我的发展。 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评价以及融洽的课堂气氛; 允许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自由; 强调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4、问题与思考

9、,(1)教材的处理(可操作性?):整体性和结构化(线性结构变为板块结构;如何重组) (2)教师的适应 精心预设:学情与可能 (基于教师个体经验的判断 教师要读懂学生) 动态生成:教师的教学能力(灵敏、机智、应变) (3)教育心理学的支撑(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双轮驱动) (4)现有教学评价体制的制约“瓶颈”,三、结语,“新基础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 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理念上的广泛认同和实践行动的追求); 在理论建构和实践研究过程中求真务实,既成“事”又成“人”;(“捉虫”与“喔”效应课堂教学评价:反思、剖析、改进、 重建)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行动 实践的典范。,认识肤浅,谢谢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