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213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幻灯片(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第一节 中国菜的地方性 一、菜的地方性及表述 二、中国菜的分类 三、中国菜的分类特征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划分及特征 一、中国饮食文化圈的类型 二、影响饮食文化圈形成的因素 三、不同饮食文化圈及特征,第四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4-1 中国菜的地方性 P49 一、菜的地方性及表述 (一)菜的地方性: 由于菜肴起源、发展地理区域的不同,所构成的不同地域间,菜肴在诸多方面所具有的相同或不同特质的属性。,(二)中国菜地方性的表述,1、汉唐宋时期:“食”、“味”。胡食、素食、北食、南食、川味 2、明、清时期:“风味”、“筵席”、“菜”、“帮”、“帮口”、“大菜” 3

2、、清末民初20世纪50、60年代:在 上述基础上,“帮”多见 4、20世纪50、60年代今:“帮”消失, 而更多以地名菜:,菜的地方性的现代分类表述,“菜”使用频率最高、用途最宽泛的表述,既可单称,又可复称。 “菜式”通常指在菜肴原料、加工方法方面,具有某种共通属性的菜肴大类。 “菜品”厨房生产中手工食品的通称。 “菜种”与“地方菜”、“乡土菜”相近的、较“菜系”小的分类表示。 “菜系” P51,二、中国菜的分类,1、按菜肴起源、发展地理区域的不同: 川、鲁、粤、苏、浙、徽、湘、闽、外来菜等 2、按菜肴消费人群特征的不同: 民间菜、乡土菜、宫廷菜、官府菜、商贾菜、寺观菜、民族菜、市肆菜,3、按

3、菜肴消费功能的不同:,祭祀菜、养生菜、年节菜 4、按菜肴原料的不同: 素菜、荤菜 5、按加工方法的不同: 烧、煎、烤、焖、炖、烩、扒、熬、煮、蒸、卤、拌、炝、腌、熏、炒、爆、炸等,饮食文化 研究菜与自然、人文的关系(以前三种分类研究多见) 原料学、营养学、工艺学 研究菜肴的属性、生产过程(以后两类分类研究多见),三、中国菜的分类特征,(一)按菜肴产生发展区域的不同 1、鲁菜 又称山东菜、齐鲁风味,华北地区菜肴的典型代表。 起源: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齐国和鲁国,经元、明、清三代大发展。现影响京、津、沪、关东、及黄河中上游部分省区,在东亚、东南亚、欧美有一定知名度。,鲁菜的分支构成

4、,1)内陆的济南菜和沿海的胶东菜构成 2)济南菜、青岛菜和烟台菜构成 3)济南风味、胶东风味和孔府风味构成 4)济宁(曲府)、济南(含德州、泰安)、胶东(含福山、青岛、烟台)三支构成,鲁菜的风味特色,(口味)鲜咸、纯正,善用面酱,葱香突出。(原料)以海鲜、北方冷水鱼和禽畜为主,海鲜菜功力深厚。(工艺)精于爆、炒,善制汤、用汤,独有塌、甜菜拔丝技术。 (风格)菜肴造型古朴,敦厚庄重,菜名稳实,装盘丰满,向有“堂堂正正不走偏锋”之誉。有官府菜饮馔美学风格。 受儒家学派膳食观念的影响较深。,2、苏菜,又称江苏菜、京苏大菜或下江风味,华东地区菜肴的典型代表。 起源:春秋时期的吴国(前585年建国),经

5、西汉、隋、唐,风味形成,元、明、清迅速扩散。 现影响京津沪穗、华东和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在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欧美有较高声誉。,苏菜的分支构成,1)金陵风味(南京)、淮扬风味(含扬州、镇江、淮阴、淮安)、姑苏风味(含苏州、无锡)、徐海风味(含徐州、连云港) 2)以南京菜为主题,还有淮扬菜、姑苏菜、徐海菜 3)以淮扬菜为主体,还有南京、无锡、南通、徐州等分支,苏菜的风味特色,口味淡雅,清鲜平和,咸甜适口。 菜肴制作精细,刀法精妙,菜形清丽,色调秀美,食雕技术一枝独秀,擅长炖、焖、煨、焐、烤,鱼鸭菜式尤为突出,有“鲜香”、“酥”、“脆”、“嫩”的特点。筵宴水平高,节令性强,餐具济楚。园林文化和文

6、士饮膳气质浓郁。 代表菜肴:松鼠鳜鱼、叫化鸡、 “镇扬三头”、 “南京三炖” 、 美人肝 、肥肺汤-,3、川菜,又称四川菜、巴蜀风味或天府风味,西南风味的典型代表。 起源:周秦时期(先秦 前246年)的巴国和蜀国,汉时形成,宋时影响很大。现影响到云贵、甘南、藏北、湘鄂陕边界,京、津、沪、穗等都会,在美国、加拿大、西欧、日本有一定市场。,川菜的分支构成,1)成都菜(上河帮)、重庆菜(下河帮)、自贡菜(小河帮) 2)以成都菜为代表的传统川菜、以重庆菜为代表的创新川菜 3)高级筵席菜式、三蒸九扣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家常便餐菜式、民间小吃菜式 4)成都菜为主体,重庆菜为主要流派,有自贡、乐山、绵阳、南

7、充、万县等分支,川菜的风味特色,“尚滋味,好辛香”,清香醇浓并重,味型复杂,善用麻辣著称,独创鱼香、家常、陈皮、怪味等多种味型。 选料广博,普通原料精做,以小煎、小炒、小烧、小靠 、干烧、干煸见长,物美价廉,雅俗共赏,物尽其用。居家饮膳和平民生活气息浓烈。,川菜菜肴体系,高级宴席菜式: 大众化菜式: 家常风味: 风味小吃: 代表品种:一品熊掌 樟茶鸭子 清蒸江团 干烧岩鲤 红烧雪猪 毛肚火锅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4、粤菜,又称广东菜、岭南风味,华南地区菜肴的典型代表 起源:秦汉时期(秦前221年)的南越,唐宋时形成,发展很快,清时已有“食在广东”的说法。,粤菜的分支构成,1)广州菜(含韶关、肇

8、庆、湛江)、潮州菜(含汕头、海丰)、东江菜(客家菜) 2)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港式粤菜(新派粤菜) 3)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海南菜(琼菜)港式粤菜,粤菜的风味特色,鲜淡、清美、生猛,具有热带风情和海滨饮膳特色。 用料奇特而广博,技法广集中西之长,趋时而变,勇于革新,饮食潮流多变。调味品独特。点心精巧,大菜华贵,菜肴的商品气息浓烈,商贾文化突出。 代表品种:三蛇龙虎凤大会 金龙脆皮乳猪 东江盐局鸡 酥炸三肥 叉烧肉,东江菜,东江菜以惠州菜为代表,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东江菜偏重于“肥、咸、熟、香”,具有下油重,口味偏咸,用的酱料较为简单,一般用生葱熟蒜、香菜调味,极少添加

9、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但东江菜主料突出,喜用三鸟,很少用菜蔬,河鲜海产也不多用。这与东江人以往的生活水平与风俗习惯有着极大的关联。,(二)按菜肴功能和消费人群特征的不同,1、祭祀菜 祭祀菜,祭奠神祖鬼魅的菜。中国最古老的菜品。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经数代演练,到周代形成样板,清代最为规范,后逐渐衰亡。 起源: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自然、生物、图腾、祖灵的崇拜。 目的:“事神以致福” “敬祖寻根”,祭祀菜包括的类型:,1)“福礼三牲”: 认真挑选 整治干净 不加烹调 2)“福果净水”: 新鲜粮 豆 瓜 果 蔬 浆 奶 水 3)“奠菜冥席”: 供菜 奠席 祭祀菜“福物” 祭祀用器皿“礼器” 分食福物“纳

10、福”,祭祀菜的特点,1)严格按典章制度的规定准备、生产,工艺古板,不许变化 2)餐饮风格素朴,注重复古 3)伴有相应的祭奠仪式,气氛庄严,典礼隆重 4)祭祀菜品的选配,多因神、鬼或祖先的嗜好而定,有“媚”的性质 5)祭祀菜的处理:抛洒、深埋、纳福,2、宫廷菜,宫廷菜,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王室专用的菜品。 起源于夏初,延续至清末,各代风格不尽相同,其中: 周代:讲求“五味调和,烹饪得宜,珍馐宴享,饮膳有序” 汉代:重视“尊古合仪”,吸收西域和少数民族菜肴异味,宫廷菜,元代:提倡“饮食必稽于本草”,在沿用汉制的同时又突出羊馔 清代:强调“满汉合壁”,注重设置“光禄寺”体制,席、菜各有定式 宫廷

11、菜一出现,就有食官管理,御厨制作,专门管理机构。,历代食官及机构,夏-庖正, 商-内饔, 周-膳夫, 秦汉-少府, 南北朝-光禄卿,隋唐-内侍省, 两宋-珍馐署, 元-宣徽院, 明-上膳监, 清-光禄寺, 鸿胪寺,宫廷菜的主要特点,1)选料广博而精细,重视食养与食治; 2)管理严格,精烹细作,所出皆为精品;清皇室每日恭备的分例:皇帝 皇后 皇贵妃 3)上承下传,四方借鉴; 4)名宴多,礼仪隆,流光溢彩,气势磅礴。,周代“八珍” P12,P68,周代“八珍”是周王室庖人为王室成员精心烹制的8种珍食。其制作方法完整地记载于礼记内则中。 是古代典籍中所见的最古老的一份菜谱。,“周代八珍”品种,不同时

12、期的“八珍”,汉唐时代:泛指美味佳肴 宋代清:指八种珍贵的烹饪原料 清代:主要指八种珍稀烹饪原料组合的宴席,如:“满汉全席”的“四八珍” 是指四组八珍组合的宴席。 山八珍 海八珍 禽八珍 草八珍 民国初年:还出现了上、中、下八珍 现代八珍:,清:“山八珍”:驼峰、熊掌脑、猩唇、象拔(鼻)、豹胎、犀尾、鹿筋。,现代八珍: 熊、猴、象、鹿、猩猩、豹、犀牛、天鹅、猫头鹰、野骆驼、海豹、娃娃鱼等现已属保护动物、国家明令禁止捕杀食用. 在国家允许食用的动植物范围,且具有“珍、稀、贵、美”的食品原料。,3、官府菜,公馆菜,是封建社会官宦之家所制菜肴,掌厨者“官厨”,始于周秦的诸侯府第,汉晋隋唐已具规模。

13、清代: 随园菜 曹家菜 纪家菜 曾家菜 宫宝菜 李家菜 梁家菜 谭家菜 民国: 祖庵菜 帅府菜 汪家菜 黄家菜,官府菜兴盛的原因,第一,享乐和应酬 目的 官办酒楼甚少,应酬在家, 广蓄名厨,擅长中馈 第二,献食,谋求升迁 献食之风 升迁奖励 “烧尾制度” 第三,注重饮食养生 深谙医道 文化素质,官府菜的主要特点,1、多以乡土风味为旗帜,重视祖传名菜的调制 2、注重摄生,讲求精洁。一般不追求形式华美,而是以养生为目的,以风味取胜 “一品会” 3、开放进取,善于借鉴创新,生命力强盛。如:明宋氏养生部、 谭家菜。 “戏界无腔不学谭鑫培, 食界无口不夸谭家菜”,4、商贾菜,商贾菜诞生在豪商巨贾之家,出

14、现较迟,主要流行在唐代以后。 唐代:长安巨商王元宝 元代:著名食书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清代 :调鼎集随园食单 民国:徽帮会馆菜 山西钱庄菜 广州茶楼菜 上海洋行菜,商贾菜兴盛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封建时代我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低下, 1)牟利的需要 2)自慰的需要 3)贸易的手段 4)挥金如土的生活,商贾菜的特点,1、特别崇尚形式,实用性不太强。用料名贵,调制奇巧,餐具济楚,筵宴奢靡,历来有“耳餐”、“目餐”之喻。 2、部分养生菜品,小巧玲珑,颇具品尝价值。如“西门庆家宴”、“莫有才厨房” 代表品种:,5、寺观菜,素菜、释菜、素食、蔬食、斋菜、素馔、道观菜或香积厨,出现在东

15、汉。 主要指绝大多数大乘佛教徒和全真派道人食用的菜点。 素菜包括两类: 1)清素:全部禁绝荤料的寺院素食、宫廷素食; 2)花素:适当辅以荤料的民间素食、市肆素食。,历史上寺观菜兴盛的原因,素菜导源于原始农业及中国传统膳食结构理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易、五菜为充) 宗教的倡导 佛家弟子为弘扬佛法(东汉后),提倡修炼苦行,戒绝情欲,主张茹素。粱朝起,入寺持斋才成为汉族地区佛寺戒律。 统治者的信奉,寺观菜的特点,1)选料严谨。以三菇六耳为主料,时令瓜菜、蔬果、豆制品为辅料,忌用动物性肉、油脂和蛋、奶,回避“五辛”和“五荤”,强调就地取材,突出乡土特产。 2)刀工精细。“以素托荤”,讲究“名同

16、、料别、形似、味近”,素质荤形,素质荤名。 “鸡”吃丝,鸭块,肉片,鱼段。标新立异。重视各类膜具的使用。 3)烹制考究。广集各地方菜制作之长。 4)健身疗疾。花卉 药材 食用菌,6、养生菜,又称食养、食补、食疗、食治、健美、摄生或药膳菜。出现在约2800年前。 广义:泛指一切菜品。凡具有安全卫 生、富有营养、感官良好三大要 求的菜品。 狭义:特指食疗菜。指选用即可食用, 又可药用的动植物原料,按照中 医学的特殊要求烹制而成的菜品,养生菜的主要理论依据,中医学的: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性味学说 时序学说,“相生相克”,相生:相互资生、助长 相克:相互制约、克制 五行学说,主要是以相生和相克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生克,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的变化。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既是相反的,又是相成的。,养生菜的特点,1)以中医药理论体系做指导,讲究辨证施治,因病配食,科学性强。菜肴配料严格遵循中医方剂学的组方原则。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