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立体课件: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254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立体课件: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立体课件: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立体课件: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立体课件: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立体课件: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立体课件: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立体课件: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瞄目标,析考点,明考向,第 三 单 元 中华文化 与 民族精神,第 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提能力,抓热点,文化 生活,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为核心, 、 、 、 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勤劳勇敢,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 爱祖国与爱 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 ,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原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 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

2、着 而不断丰富的 过程。 (2)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 、 和 的各个时期。,时代变化,革命,建设,改革,1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精神是指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 和升华;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 尤其是要结合政治生活中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 知识理解这一内涵。,(3)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它奠定中华民族坚不 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将之发扬光大,使艰苦 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

3、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 息的精神活力。它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 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5)基本内涵之间的关系:在中华民族精神这个统一体中, 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其他方面。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上的要求;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上的要求;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前提。,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的关系,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 有身,任凭千般

4、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符合题意。不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排除。 答案:D,2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 山诞辰145周年,可谓历史重大时刻!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他们坚定不移、百折不挠为社会、为人民贡献智慧力量的信念。之所以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因

5、为 (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 弘扬爱国主义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爱国主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注意本题属因果型选择题,题肢与题干要构成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符合题意。 答案:B,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 。,精神纽带,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之魂,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极为 。 (2)是提高全民族 的必然要求。 (3)

6、是不断增强我国 的要求。 (4)是坚持 的需要。 (5)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6)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重要的任务,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道路,强基固本,综合素质,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 的伟大实践。 (2)最重要的是发挥 ,这个 “主心骨”的作用。 (3)必须继承和发扬 。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5)必须与弘扬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改革创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 (1)二

7、者相辅相成,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 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 精神只有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 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 本色。,误区警示 误区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 警示: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不但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误区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思想文化 警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

8、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误区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警示:中国共产党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2011年6月28至7月2

9、日,文化部、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在渝举办第二届“中华红歌会”,用红色旋律歌颂共产党,唱响中国。据此回答34题。,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因,切题,与题意不符,应排除。答案选C。 答案:C,4红歌起源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拼搏、团结奋进

10、 的伟大实践,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勇敢地投身革命、 建设、改革事业,凝结着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举办中华红歌会能够 (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A B C D,解析:本题以举办中华红歌会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可采用排除法解题。通过举办中华红歌会能够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不是科学文化素质,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品味经典 1(2012江苏高考)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 它,100 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 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

11、精神脊梁。这说 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解题指导 本题以感动中国人物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材料强调感动中国的100多位人物,走进人们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榜样的作用,而不是道德评价体系。 答案 C,2(2011福建高考)“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

12、突 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 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解题指导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双百”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历久弥新,A正确且符合题意。B、D表述错误,C与题意不符。 答案 A,3(2010江苏高考)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 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

13、” 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B C D 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要从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角度分析原因,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B,4(2010北京高考)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 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 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

14、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论证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中华民

15、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中所述事例正是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回答本问的后半问时,考生要根据“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这一知识点结合背景材料进行适当变通。,答案: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高考定位 在上述4道高考题中,1、2、3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第4题考查考生的判断与分析说明能力。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等。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当前形势和相关社会热点强化对以上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瞭望窗(蕴含理论的新闻),育厅、民进山东省委共同主办的旨在“诵读文化经典、弘扬民族精神”的全省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