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考试说明与学科素养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1769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考试说明与学科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ppt]-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考试说明与学科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ppt]-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考试说明与学科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ppt]-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考试说明与学科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ppt]-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考试说明与学科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t]-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考试说明与学科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考试说明与学科素养(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历史考试说明与学科素养,潍坊一中 张伟,难 真难 太难了,老师教的都没考,考的老师都没教!,高考命题专家都是大学教授基于大学历史学专业的知识视野思考命题。 高考命题专家都是大学教授基于历史研究的视角感受能力。,结论:摆脱教材程式化的历史叙述,为什么我们感觉难?,教材:由于教材字数有限,叙述历史要点化、碎片化,知识体系、线索欠完整,认识角度单一。 教师:部分教师知识老化,忽视深度思考。 学生:习惯”刷题”,不求甚解,对历史的认知片面、单一。,4,高考的选拔性你无需战胜教授,但要比同学们优秀。,我们该怎么办?,一般人不错的,我们不错, 一般人错的,我们不错,(一)以考纲为依

2、据,不要“瞎跑”,(二)以教材为范本,不要“”,(三)以真题为载体,不要“跑偏”,我们该怎么办?,刷题转向研题,(1)考核依据 2016年考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 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 学科考试内容。 2017年考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 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 考试内容。 新考纲

3、彰显了高考选拔的功能 ,考试内容和范围更加精准。,第一部分 以考纲为依据,(2)命题依据 2016年考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 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 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2017年考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 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 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考纲突出了唯物史观,突出了问题意识, 增加“发现问题”能力考核要求,注重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考纲四大项十二小项能力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迁

4、移能力 (3)阐释和描述事物表述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解释能力,考纲要求与学科能力转换,从“一题独解”到“一题多解”, 从“观点正确”到“观点明确”, 从“学者观点”到“自成一说”,突出问题意识,在考纲中增加了“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求,并且强调“突出问题意识”,并将发现历史问题、独立提出历史观点、论证历史问题这一能力序列作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体现。 杨宁一,示例:(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

5、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构想指导了实践(实践体现了构想。) 实践完善了构想。 构想与实践相互推动。 构想在实践中存在差异。 构想在实践中破灭。,41(12分)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

6、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示例:(201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

7、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事件本身的价值;增减之后的好处。,强化理论指导,明确提出历史学科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强调理论在指导历史认识方面的作用, 问题意识与理论指导相结合,强化理论指导,(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史实性错误)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史实性错误)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8、(唯物史观;经济地位决定社会政治地位)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史实性错误),(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扩大并非转移)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唯物史观;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教育重心的南移)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落后并非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或北或南,总体北移),(2016新课标全国III卷文综)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

9、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唯物史观,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史实性错误)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史实性错误)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史实性错误),(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历史核心素养,(2014

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时空观念 能够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特定的时空框架,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C,(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图6中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 B C D,C,抓住奥匈帝国,可知这是一战前的地图;注意波兰的疆域,可知这是二战后;注意地图中已没有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可知这是慕尼黑阴谋后,二战前的地图;注意地图中波兰的疆域和东普鲁士,可知这是一战后的地图。,(2016北京文综1

1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 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A,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2016文综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将“巡抚”置于“明中叶以后”特定时空下考查,B,(2015新课标全国

12、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B,微观研究案例10种方法破解,一、时间判断:,二、空间判断:,三、概念判断,四、史实判断,19331937年,空间:江宁,空间:马尾,空间:三江入海口(长江、闽江、珠江),空间:华东线+华北线,概念:要塞区,概念:反蒋运动,概念:红军,概念:军阀,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领袖都曾

13、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部署,史料实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是用史料来论证历史认识、历史观点的正确与否,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即运用史实或史料来证明结论。 2016年文综I第25题集中体现了“史料实证”。,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

14、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2014年上海试题)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 C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也被目为“田园牧歌的时代” 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 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 世界的大

15、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 侣聚集在这里,使长安成为各种文化展示的舞台, 呈现出一派“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 景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这是某同学学习的过程: 观察图17,获取相关信息:“长安城布局左右对称,呈棋盘形状”; 形成认识:体现了当时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高超技术。 (1)请阅读上述材料、依照学习范例,写出你获得的信息和认识。,图17,信息一:长安城是人口近百万的大都会; 认识:体现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 信息二:长安城是开放的国际大都会; 认识:这是一个多种(元)文化融汇的中心。,表一中国自然灾害朝代分布,表二古代欧洲国家各种自然灾害每四百年发生次数,卜风贤中西方灾荒史:频度及影响之比较(注:命题人对上述表格略有删改),通过对比材料中两个表格的数据,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 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越接近近代,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就越高。 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请你结合材料分别说明理由(注:只从正确和不正确两个方面考虑)。,正确: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的数据都显示,越接近近代,水灾、旱灾和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都越来越高。 不正确:因为自然灾害次数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史料记载,越到近现代,史料的保存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