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精彩在于设计-卓越在于行动)---职业生涯与规划----成都理工大学---胡国平老师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5997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论(精彩在于设计-卓越在于行动)---职业生涯与规划----成都理工大学---胡国平老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导论(精彩在于设计-卓越在于行动)---职业生涯与规划----成都理工大学---胡国平老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导论(精彩在于设计-卓越在于行动)---职业生涯与规划----成都理工大学---胡国平老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导论(精彩在于设计-卓越在于行动)---职业生涯与规划----成都理工大学---胡国平老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导论(精彩在于设计-卓越在于行动)---职业生涯与规划----成都理工大学---胡国平老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论(精彩在于设计-卓越在于行动)---职业生涯与规划----成都理工大学---胡国平老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论(精彩在于设计-卓越在于行动)---职业生涯与规划----成都理工大学---胡国平老师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精彩在于设计 卓越在于行动,关于“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话题 “告别昨日的辉煌、迎接今天的挑战、成就明天的事业!” 科学家竺可桢在任浙江大学校长时曾经提出的两段名问:“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思考:一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投入与产出” (成才与就业)怎么想、怎么做?,3,毕业即失业是最大的浪费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说,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这一后果尤其严重。许多农村来的大学生,是把“上大学进而在城里找个好工作”作为自己唯一的人生选择。 “在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培养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不能说倾家荡

2、产,至少会把不少家庭钉在贫困线上。”在教育战线工作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刘中慧说,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是城乡家庭和社会资金的巨大浪费。对大学生个人来说,不仅有长达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人生时间投入,而且还有家庭巨额的经济负担;对社会来说,教育投资是政府财政支出中很重要的一笔,如果一个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找不到工作,这意味着国家对他的教育投入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4,5,6,7,8,9,10,就业难,难在何处? 就业难,难点分析? 就业难,如何解题? 就业难,如何准备?,一、就业难,难在何处?,“就业难”,难在何处? 套用一句名言的语法结构来说话:“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原因都是相似

3、的,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各有各的难处”。 “就业难”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个相对的命题。对一个高校毕业生个体来说,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实质上不是就业难,而是择业难,是因为择业难的感受而发出的声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毕业生和家长很着急,政府很重视,高校很用心,媒体很关注。 进入我们视野的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表征为公务员的考录,一个岗位有几十个到几千名毕业生报考;表征为进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在减少,以及招聘名额在减少;表征为在毕业生离校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规范签约就业协议的在减少;表征为毕业生在就业季节里四处奔走、赶场,“考霸”、“面霸”、“校漂“、“城漂”等词使用

4、频率大幅度上升。由此得出结论说毕业生就业难准确吗?,(一)社会招聘大量缩水,就业市场出现“僧多肉少”的尴尬局面 (二)企业紧急裁员,紧锁大门,声称“只出不进” (三) “国考”空前激烈,百万雄狮同抢“铁饭碗” (四)考研人数逆市上升,无奈之中透着理性,15,二、就业难,难的原因,(一)宏观 1、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金融海啸愈演愈烈,就业市场风雨飘摇。 这仿佛是一个寓言,87年发生中东石油危机,97年亚洲金融风暴,至今有的国家还没缓过劲来,而2008末端,世界金融风暴瞬时间席卷全球,10年一个轮回,从1987年到1997年,再到时下正在经历的2008年,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都要更深更远。金融危机所

5、带来的残酷的字眼之一就是“失业”,企业掀起裁员风暴,大量劳动者失去工作,一时间难以接受,极度恐慌。中国是人口大国,这次深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也显得异常严峻。,经济增长放缓: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体带动80-100万左右人员就业;8%,最多解决800-1000万人就业,但仅高校毕业生就高达630+250万;09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我们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但是新成长的劳动力、还有各个方面的求职劳动者大体上有2400万,这确实是个矛盾,压力很大) 国际贸易收缩:外向型经济发生了重要作用,但经济危机重灾区的美国、欧盟恰恰是中国外贸最大的出口国或地区,外向型经

6、济受到冲击最大(经济衰退、收入水平下降、失业率增加、进口需求随之减少;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出口产品失去优势)。,17,2、扩招造成生源大幅增加_“天之骄子”早已摘掉神秘光环 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 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2010年,630万。 2009年,还有250万往届未就业大学生要找工作。毕业生人数增加、金融危机下相关行业用人需求减少,使10年的就业竞争更为激烈。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

7、6月本科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2006年72%,2007年71%,2008年70%。( 2009年底87.4%),(二)企业 1、用人原则:招之即用,用之有效 而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脱节。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专业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多注重专业知识讲授,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管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较为薄弱。此外,大学教育中部分专业设置或教学内容与国家的经济现实不对接,不能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这些导致很多毕业生

8、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缺乏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不了解企业运作、企业架构和业务流程,缺乏系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问题。 2、大批经验劳力者参与岗位竞争,毕业生价值相对降低,19,(三)学生 目前,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技能应用,以及人际交往、合作精神等各方面的软实力上存在很大缺口,不能很好的适应职场竞争,很难完成从学生到社会角色的转变。 (一些大学生求职面临困难,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1、就业观念 2、就业心理 3、就业技能,1、就业观念 (1)拘泥于专业对口 很多毕业生择业过程

9、中过分追求专业对口,人为的缩小了可选择的行业和领域 (2)过于看重起步薪酬 近年来,高等教育成本不断提高,大学生普遍期待毕业后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薪酬,以尽快补偿家庭对于自身接受高等教育所给予的高额投入。 (3)盲目设定地域限制 盲目设定地域限制,不结合自身的实际考虑,不从长远角度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一味追求大城市,也是很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一个明显倾向。“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边远地区一套房”,大学生普遍对市郊、农村地区的岗位需求不愿关注。,2、就业心理 (1)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很多大学生尚不能客观看待“天之骄子”的光环,在择业中,常常自视甚高,不甘于从事基层的、常规的工作。此外,很多

10、大学生对自身的性格特点缺乏准确的判断,不能全面分析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自身的职业兴趣等。 (2)缺少抗挫的顽强意志 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挫折,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大学生会因此而深感自卑、沮丧,甚至想要放弃。,3、就业技能 (1)实践经验欠缺 企业在招聘时会首先看毕业生的实习经历,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冲击,企业岗位普遍紧缩,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发凸显。在人力资源部门眼中,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有利于节省培养成本,性价比较高。而绝大多数大学生都缺乏实践经验,择业过程屡屡受挫 (2)人脉资源稀少 人脉资源丰富会带来更多及时的信息和更加畅通的就业渠道,对于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久居象牙塔的大学生

11、们,积累人脉资源的能力普遍不强。,(3)创业意识淡薄 由于创业教育氛围的缺失,我国目前具备创业意识并切实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寥寥无几。 (4)不善把握时机 很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举棋不定:一是在就业和考研之间犹豫不决;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面对眼前可以获得的职位,有些心动,但又不甚满意,总是期待着后面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机会。,25,上帝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请不要抱怨就业形势的严峻,也不要抱怨社会对我们应届生的偏见。一味地抱怨只会使我们的心变得更加浮躁,让我们失去很多原本可以得到的机会,更让我们失去了前进的勇气。 在求职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认识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会让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从

12、容;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发现世界的美好。提早做好求职找工作的各项准备,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布满荆棘的求职路上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26,三、就业难,如何解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和机制已经发展到“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体制和机制涉及到五个因素,即市场、政府、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政府、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共同作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市场以信号的方式作用于政府、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行为。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及时、充分就业的各因素中,各有各的作用,各

13、有各的责任。,1、政府有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在于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有效的就业岗位。 2、学校有学校的责任。高校应该在缓解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一所高校应该有自己清晰的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以毕业生充分就业为荣办学,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办学。 3、用人单位有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要按劳动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诚信用人,用人单位要有责任感,应该有培养毕业生的意识和气度。,4、媒体有媒体的责任。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政府、高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方针、政策、举措,宣传毕业生基层就业、基层成才、创业成功的事例,引导社会、家长和学生树立处处能立业

14、、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媒体不要去炒作北大毕业生去卖肉这样一个很正常的择业行为,也不要炒作每年的就业率数据。 5、毕业生有毕业生的责任。 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 毕业生本人在就业市场中是最能动的因素。一个拥有个人资本的劳动力个体,能否及时就业,关键因素是他自己。如果一个毕业生没有适应社会需求的劳动能力,进一步地说,这个个体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能力而对自己的择业定位不准,那么这个毕业生能及时就业,是十分困难的。打个比方,值1500元的劳动能力,非要2000元的价格卖出去,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卖出去呢?,29,四、就业难,如何准备,对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应该愁的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觉得找

15、不到“适合”自己的 工作。说到什么工作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就自然要提到职业规划及职业选择。其实很多 人没想明白什么工作是“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许只是模糊地觉得工资要高,并且自己喜欢。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这就是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的问题了,30,应对危机,就业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高校就业教育相对滞后,职业规划指导尚不成熟,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职业目标调查结果: 62%没有明确目标 25%有目标但不明确 13%有明确目标,31,五、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导引个案 :蚯蚓的目标阶梯 18岁,高中毕业典礼上:我发誓要当李嘉诚第二!我要当中国首富(好大的口气)! 20岁

16、春节老同学聚会上:我想创立自己的公司,30岁之前拥有资产2000万。 23岁在某市工厂当技术员,第二职业是炒股:我正在为离开这家工厂在奋斗,因在这里工作太没前途了!我将权利炒股,三年内用5万炒到300万(似乎有点实现的可能)。 25岁炒股失意而情场得意,开始准备结婚:我希望一年后能有10万,让我风风光光的结婚(挺现实的想法)。 26岁不太风光的结婚典礼上:我想生一个胖小子,不久将来当个车间主任就行,别的不想了(是不是结婚都会使人成熟)。 28岁,所在的工厂效益下滑,偏偏正是妻子怀胎十月的时候:我希望这次下岗名单里千万不要有我的名字(这时候我还能说什么),32,参考阅读:成功的万能公式(美国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 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要想成功,一般我们要首先明白我们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我们在职业生涯领域也是同样。我们首先选择一个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行业和工作,然后确定我们的目标,同时对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最后付诸行动,并且经常的对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