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课件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新人教课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5335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课件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新人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1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课件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新人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1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课件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新人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1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课件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新人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1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课件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新人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课件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新人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课件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新人教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 固态水,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态 (2)水体类型:海洋水、 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是 。,气态水,陆地水,液态水,陆地水,(3)陆地水体类型:包括 、 、沼泽水、土壤水、 、冰川水、生物水等,它们是供应人类生产和生 活所需的淡水。 (4)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 有水源 的关系。,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相互补给,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类型:包括 循环、陆地内循环和 循 环三类。 (2)主要环节: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地下径 流、 、植物蒸腾等。 (3)水循环的意义,蒸发,海上内,海陆间

2、,维持着全球水的 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 不断塑造着,降水,下渗,动态,热量,纽带,地表形态,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 (2)分布 全球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 。,概念:通常指陆地上的 资源 比较容易利用的有 、淡水湖泊水及 丰歉程度衡量指标:,淡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地区差异,世界 中国,从大洲(南极洲除外)来看: 最多,其次是南 美洲, 最少 从国家来看: 最多,其次是俄罗斯,中国居世 界第 位,特点: 现状:总量丰富,人均 地区分布:南方水 ,北方水 ; 部水多, 部水少 时间分配: 丰富; 较贫乏,亚洲,大

3、洋洲,巴西,六,不均衡,不足,多,少,东,西,夏秋,冬春,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 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 。 (3) 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空间。,经济活动规模,效益,科技进步,3.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 ,可 利用的水资源 。,不断增加,水体污染,减少,(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开源措施 节流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 修筑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 分配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 改进农业 提高工业用水

4、的,地下水,水库,空间,节水意识,灌溉技术,重复利用率,1.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所占的比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 A.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 B.海洋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 C.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 D.大气水、土壤水、沼泽水、生物水,解析:海洋水的水体储量占绝对优势,冰川水水体储量在淡水中占68.7%,地下水的水体储量在陆地水中仅次于冰川。,答案: A,2.(2010如皋检测)下列参与海陆间循环的地理事物和现 象是 ( ) A.塔里木盆地中的塔里木河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里海的水蒸发,解析:海陆间循环

5、通过地表径流联系海洋与陆地空间,A、C、D三项所指的都是内陆地区,一般不参与海陆间循环。,答案: B,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据此回答34题。 3.“母亲水窖”是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摆脱严重缺水带 来的贫困和落后的工程,人们在地下修建的蓄积雨水的 容器,被称为水窖。该工程可缓解水资源的 ( ) A.空间分布不均 B.时间分配不均 C.地区利用不平衡 D.循环利用率低,解析: “母亲水窖”工程是在降水多的季节收集

6、雨水,在降水少的季节使用,它改变了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答案:B,4.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 000 mm以上,但 严重缺水,其主要原因是 ( ) A.用水量小 B.年径流量小 C.污染严重 D.河流流程短,解析:新加坡降水丰富,但由于国土面积小,河流流程短,加之人口较多,用水量大,造成水资源不足。,答案:D,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

7、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流径流变化的作用,如下图所示:,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1.(2010广州市综合测试)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 月变化图,完成(1)(2)题。,(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2)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解析:从河流月均流量和含沙量变化来看,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

8、有汛期,其春汛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河流含沙量大,应为我国华北地区的河流。东北地区的河流尽管春汛和夏汛明显,但由于森林覆盖率较高,一般河流含沙量较小。江淮地区和华南地区的河流一般不会出现春汛现象。,答案: (1)B (2)B,2.(2010济宁质检)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 回答(1)(2)题。,(1)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 成的影响不包括 (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2)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

9、其作用类 似于 ( )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解析:第(1)题,水库中的水可增加周边空气湿度,下渗增加,提高地下水位并调节下游的河流径流量。第(2)题,海水淡化工厂所需水源来自海洋,经各环节后淡化,其作用相当于海陆间大循环。,答案:(1)C (2)D,1.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世界水资源分 布极不平衡,其形成原因、表现如图所示:,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针 对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成因及对策,3.下表为“部分国家人

10、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 表”。据此回答(1)(3)题。,(1)由表中分析可以看出 (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解析:第(1)题,通过对表中数据

11、分析,并结合各国人数进行计算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故A选项错。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9.82倍,接近10倍,故B选项正确。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4.05倍,故C选项错。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数少造成的,故D选项错。第(2)题,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国民素质较低,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其他国家。第(3)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具体措施是发展科技,更新设备,保护水源,唤醒

12、人们的节水意识。,答案:(1)B (2)B (3)C,(200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1)该流域 ( )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2)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3)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课堂笔记 (1)直接读图可知,该观测站

13、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故B错;河流径流量基本和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故雨水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4、5月份降水增加,但径流量并未增加,C项所述不够严密;丰水期时河流输沙量较大,D错。(2)由图可知,该河降水集中的月份河流含沙量较大,说明该地主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故选B。(3)水土流失易导致下游输沙量增大,水库淤积严重,蓄洪能力下降,河道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内河航运,还易造成决堤泛滥,故选C。,答案 (1)A (2)B (3)C,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阅读技巧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 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 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

14、等。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 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 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2009广东高考)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分别为 (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