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52738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正式组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非正式组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非正式组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非正式组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非正式组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正式组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正式组织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章 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5.1 非正式组织 5.2 沟通 5.3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2,5.1 非正式组织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巴纳德:组织成员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两种基础,一种是为了共同的组织目标,另一种则是为了私人目的。以私人目的为基础的个人交往,具有重复的特性,因而逐渐变得有系统和有组织。,3,1.正式组织,含义: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由组织建立的群体。 正式组织特点 组织目标 权力 层级式的等级结构 信息沟通渠道,4,2.非正式组织,含义: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 非正式组织产生原因 暂时利益一致。 兴趣爱好一致(员工同质化)。 经历背景一

2、致。 有共同语言,回忆过去经历并交流。 亲属关系。 地理位置一致。,5,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感情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自发的无形的 权力来自于成员授予,不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 核心人物; 结构不稳定,松散,人员不固定,偶然因素; 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成员的行为具有一致性与群体意识,6,非正式组织类型,按成因划分: (1)利益型。 (2)信仰型。 (3)兴趣型。 (4) 情感型。 (5)亲缘型。 按照作用和性质划分: (1)积极型。 (2)消极型。 (3) 中立型。 (4)破坏型。 思考讨论: 举例说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及对管理的启示,7,二.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权力是指对他人的影响或控制。

3、 五种权力 法定权; 奖赏权; 强制权; 专长权; 模范权力。,8,1.正式权力,正式权力附属于职位,来自于上级委任。执行主要是依靠组织的规章制度或组织共有行为来强制实施。固定的,有着明确的边界限制。 多级性,不同层次等级的职权相互链接,形成完整的权力体系。 正式职权特点:上级委任,强制实施,等级式,合法性,稳定性。,9,2.非正式权力,非正式权力由团体成员授予;在组织中非正式权力更多来自平级之间;易受个人因素影响。 特点:(老大) (1)权力源于成员共同授予; (2)依靠组织压力及其他非行政权力实施; (3)不具有等级式的层级结构; (4)由非理性和个人情感因素来维持。 ,10,3.正式权力

4、与非正式权力的关系,组织中的权力关系是由其结构所决定的。 要注意权力与权威的区别与联系。 非正式权力的来源主要是组织成员的认可。 常通过命令和指挥形式来实现。,11,三.组织目标和个人-群体目标,1.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对未来行为的规划。 组织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正式组织的效率是较高的。非正式组织的权力易受个人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因而对于组织目标的保证实施是不可靠的。 组织目标可借助于行政权力的强制实施确定地实现。,12,2.个体与群体目标的冲突,个体对于群体目标认识上的差异。 解决,强调个体在达成群体目标时的充分参与,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提高个人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 个体

5、对于群体目标内容上的差异。 由于个体的内在经济需求与群体追求长期持续的最大盈利目标冲突,个体-群体目标冲突的本质原因,不易解决。 解决:重群体目标、轻个体目标 重群体目标、重个体目标,13,四. 工作中的政治行为,政治行为:在存在不确定性及选择方案意见不一致时,获取、开发和使用权力及其他资源以取得期望结果的行为。 政治行为产生的最重要因素:有限资源分配的 “事实”是模糊的,值得商榷的。 政治行为的两种观点:谋私利的观点,自然的组织决策过程的观点。,14,四、工作中的政治行为,工作中的政治行为是指:在存在不确定性及选择方案意见不一致时,获取、开发和使用权力及其他资源以取得期望结果的行为。 1.政

6、治行为谋私利 表现为个人追逐权力、满足自己的绩效评价等。,15,1.政治行为谋私利 表现为个人追逐权力、满足自己的绩效评价等。,除权力追求外,政治行为产生的因素还有: 对最高领导客观衡量下级绩效有怀疑态度。 工作流动性,经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之前,常被提升或调离,很难显示出其工作深度,使经理人员感到有施展政治手腕的必要。 最高领导晋升之快超过其才能,有些人信心不足,需要政治行为弥补管理绩效的不足。 现代管理强调民主,委员会、会议和非正式组织成为许多人政治行为的场所。 工作动机差的人靠政治行为回避责任,以较小付出得到较大利益。,16,升职和获取权力的策略,靠工作表现赢得竞争。组织中工作的良

7、好绩效、胜任能力是职业晋升的首要因素。 工作流动性。换工作是达到高位的途径。 协助上司取得成功。 依靠推荐人。 显示忠诚。上级面临危机时的下级支持 破坏别人名誉或排挤别人。,17,2.第二种观点:自然的组织决策过程,政治行为作为自然的组织决策过程,先决条件是不确定性和分岐。理性模式不能使各方都感到最优,政治行为成为解决争议、分歧的手段。 不确定性程度高时,政治行为是达成一致的机制。,18,政治行为的领域,结构变动。结构重组直接作用于权力和职权关系的核心,能够导致政治活动的突发。 部门间协调。缺乏规则和先例,不确定性和冲突常见,政治活动有助于确定权威和责权界限。 管理连续。包括聘用新的主管、提升

8、和调动。当不确定度高,相互信任、协调、交流的网络重要时,对高层的意义大。高层比低层面临的不确定度高,必然通过提拔同盟者来加强自己的网络联盟。 资源分配。政治行为解决优先权的争夺。,19,增强权力基础的策略,介入高不确定性领域。难以被替代的经验和技能。 创造依赖性。拥有其他部门需要的信息、材料、知识和技能,则权力优越性。来自依赖性的权力积累在解决分歧时有利。 提供资源。 战略应变。环境和组织内部的一些因素对组织成功极为重要。应变因素可能是没有替代物的事件、任务,也可能是同很多活动 相互依赖的中心活动。,20,使用权力的政治策略,建立联盟。同其他管理者对话,建立良好关系,共同志趣、相互信任和尊重、

9、互利合作的基础。 扩充网络。同已有网络外的管理者建立联系;使不同意见者改变观点,再作选择。 控制决策前提。限制决策界限。选择和控制提供给其他管理者的信息。在会议上提出议题,甚至影响议题的讨论顺序。 增强法定权和专长权。同顾问和内部专家合作。 明确表述倾向,含蓄使用权力。 课后作业: 了解奥巴马的政治策略,21,3.正确管理政治行为,形成一种开诚布公的组织气氛 要提供客观的绩效衡量 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吻合 工作轮换也有助于减少政治行为,22,五.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1.从众行为 从众(comformity):群体成员受到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中多数人行为保

10、持一致的现象。 谢里夫“游动效应”实验,Asch实验 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M.Sherif,1935)通过“游动效应”研究群体的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变化,发现群体特有的、并为其成员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就是社会规范,它是群体成员行为的参照标准。,23,2.从众行为形成原因,个性因素:情绪稳定性、个人自信情况、性格特征、态度与价值观、生活经历。如果个人智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经常要依赖别人,较容易产生顺从现象。 情境因素:群体的性质、组成、气氛、一致性和凝聚力及问题性质等。如群体意见一贯一致,团结,成员就容易在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24,3.从众行为的二重性,积极作用:可

11、以通过群体影响、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凝聚力,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能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有助于领导意图的贯彻执行和组织规范、秩序的形成。 消极作用:抑制创造性;容易使决策出现偏差;可能成为大的事故隐患,导致组织风气变坏。,25,4.管理从众行为,引导从众行为的技巧:形成健康的舆论气氛,给与员工适当的压力;权威人物先表态,容易达到对重要问题的认同;暗示他人讲出领导意图,然后加以肯定;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 避免和消除从众行为:创造宽松气氛,淡化群体规范作用;提高个体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避免大规模群众集会;领导者在舆论一边倒时要挺身而出;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上,应尽量避免从众行为;建立明确

12、的规章制度;控制非正式组织“自然领袖人物”的影响。,26,5.2 沟通,沟通是指信息在传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交换的过程。 沟通的作用: 激励、信息交流、控制和表达。 一. 沟通 “首先深入你的言辞, 再让言辞深入你 ” 沟通从心开始,27,沟通的分类,沟通图片,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建 议,命 令,上级,上级,下级,下级,平行沟通,教师上课是 单向沟通还是 双向沟通,直接沟通还是间接沟通,主动沟通 被动沟通,28,沟通要素及过程,沟通要素: 硬件要素 软件要素 信源、信宿、 心理因素 信息、媒介、 时空环境 信道、反馈 文化背景 信息质量 沟通游戏,信 源,传者,信道 媒介,受

13、者,信宿,反馈,编码,解码,29,组织内沟通网络的类型,轮式 闲聊型,链式 单线型,全通道型,独立式沟通网络,Y型,环型,30,31,按照信息载体不同分类,沟通,书面沟通,口头沟通,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物体的操纵,身体语言沟通,身 体 姿 势,服 饰 仪 态,空 间 位 置,案例:怎样开启易拉罐,面 部 表 情,32,身体语言沟通,面部表情:目光语、微笑语 身体态势:手势、坐姿、立姿、步姿 立姿:庄重严肃型、谦恭尊敬型、 消极防御型、无礼轻浮型 步姿:步伐急促型、缓步平稳型 向前微倾型、性感摇摆型 昂首阔步型、步伐严整型 空间距离 服饰礼仪,33,空间距离的界限,0-0.2米 近位亲密距离

14、0.2-0.6米 远位亲密距离 0.6-1米 近位私人距离 1-1.5米 远位私人距离 1.5-2米 近位社交距离 2-4米 远位社交距离 4-8米 近位公众距离 8米以上 远位公众距离,34,你学会进行媒介的选择了吗?,35,有效沟通的障碍,1.文化因素:语言障碍、经验障碍、 文化程度障碍 2.社会因素:地位障碍、职业障碍、 组织结构障碍 3.心理因素:认识障碍、态度障碍、 情绪障碍 4.物理障碍:自然障碍、机械障碍 距离障碍、信息过量障碍,36,有效沟通的障碍,编码和解码 对信息的过滤 心理因素(情绪状态、知觉的选择性、空间位置、心理落差现象、沟通恐惧) 两性沟通,位置与心理距离,37,二

15、.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系统围绕组织成员间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来。脱离组织机构的层级次序,以口头沟通为主,常表现为小道消息. 有利之处: 弥补正式沟通缺陷;缓解由于管理层次差异而造成正式沟通中下级的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反馈信息。 弊端: 非稳定性,谣传对于组织目标产生负面影响,宗派活动造成内耗。,38,非正式沟通网络,1.小道消息的传播机制 缘于人们交往过程中的互相作用和影响。是人们要求交往沟通的天性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自然的正常活动。 通过口授和观察得以传播 作用:反馈雇员信息,有助正式指令变成员工语言,弥补管理人员与雇员沟通方面的失误。,39,小道消息的传播影响因素,令人激奋和不安全的事件 事情关系到朋友或同事 最新信息 组织成员紧密接触 允许交流的工作条件 从事要求他人提供信息的工作岗位 擅于联络沟通的个人性格,40,小道消息的特点,传播正式组织不愿或有意缄口的信息; 快速扩散,机动灵活,传播比正式沟通更迅速; 异乎寻常的渗透能力,突破组织界限。,41,控制谣传,排除起因,以防扩散。 谣传起始时辟谣,辟谣时力戒重复谣言。 用事实驳斥,当面对质,必要时笔录。 尽快处理谣言。 非正式组织核心人物的合作和帮助。 倾听有用谣传,注意背后隐含意义。,42,2.越级报告的管理机制,普遍的非正式上行沟通,“小报告”。 组织成员未按照正式上行沟通渠道,逐级向领导者表达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