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5268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2017-05-26,学习内容,静脉输液法的定义,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静脉输液的定义及目的,静脉输液法是将一定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到静脉的方法。 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补充营养 输入药物,控制疾病 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目的,静脉输液的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七、败血症 二、急性肺水肿 八、神经损伤 三、静脉炎 九、静脉穿刺失败 四、空气栓塞 十、药物外渗性损伤 五、血栓栓塞 十一、导管阻塞 六、疼痛 十二、 注射部位皮肤损伤,只要我们遵循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注射

2、器,选择合适的部位,排除空气,检查回血,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减轻病人的疼痛与不适,23床患者,黎某,女,75岁,诊断为急性右侧脑梗死,患者于2017年4月20日15时00分在静脉滴注曲克芦丁脑蛋白组液体约5分钟后出现寒颤、呕吐。,临床实例,患者怎么了? 你的判断依据? 你会怎么处理?,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高热。轻者38,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并发症发热反应(最常见),药物因素: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药物

3、配伍不当使致热原增加。 输液器具的污染 护士因素: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 ;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人液体中 ;手卫生不规范;反复静脉穿刺未更换针头,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加药时,治疗室环境空气的污染;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发热反应的预防及处理,1.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 2.改进安瓿的割据与消毒。 3.改进加药的进针习惯。 4.加强加药注射器的管理,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严格无菌操作。 6.提高穿刺技术,固定妥善,加强巡视。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预防,发热反应的预防及处理,8.对于

4、发热反应轻者,减免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配合针灸合谷、内关等穴位。 9.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10.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送检。 11.如仍需继续输液,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及注射部位。,处理,患者在静脉滴注红花黄色素组液体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咯粉红色泡沫痰。,请你判断, 患者怎么了?,临床实例,并发症急性肺水肿,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咯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性啰音。,并发症急性肺水肿,发生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

5、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 2、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机能差,单位时间内输入的液体和钠多了,就会发生潴留而使细胞外液容量发生扩张及向细胞内液中渗透,造成组织间水肿和细胞内水肿。 3、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输液过快,也容易使钠盐及水发生潴留而导致肺水肿。,患者因素,护士因素,急性肺水肿的预防及处理,控制输液速度,特别对老年、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输液时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免滴速。 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腿下垂 高流量给氧,20%30%酒精湿化以降低肺泡表明张力,改

6、善肺部气体交换必要时四肢轮扎遵医嘱用药做好病情及抢救的记录。,预防,处理,并发症静脉炎,发生原因 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 。 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或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 ,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局部静脉感染。,并发症静脉炎,二、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并发症静脉炎,0级只是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 1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 2级不仅局部不适,而且穿刺点发红,滴速加快时出现血

7、痛3级穿刺点发红,并扩延5cm左右 4级穿刺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突然减慢,穿刺点皮肤发红扩展5cm以上 5级除具有4级症状以外,还在拔针时,针尖可见脓汁,临床上一般以24级常见,并发症静脉炎,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有计划更换输液部位,保护静脉;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3输入高渗药液时,应充分稀释,而且输人速度要慢,尽量选择粗血管,防止药物漏出血管外。 4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 5.严格掌握配伍禁忌 6.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局部热敷。用50硫酸镁行湿热

8、敷。喜辽妥外涂。云南白药外敷。,并发症空气栓塞,(一)发生原因 由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严密、在加压输液时护士未在旁守护、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情况下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子。空气栓子随血流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造成空气栓塞。,并发症空气栓塞,(二)临床表现 病人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如空气量少,到达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人口,引起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空气栓塞的预防及处理,1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

9、有无松脱。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 2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3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位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人口,随着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以免发生阻塞。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人,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并发症血栓栓塞,(一)发生原因 1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黏附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致血栓形成。 2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

10、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 (二)临床表现 不溶性微粒过多过大,可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血管阻塞,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压痛、静脉条索状改变。如阻塞严重致局部血供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血栓栓塞的预防及处理,预防同发热反应 处理:发生血栓栓塞时,应抬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局部热敷,做超短波理疗或TDP灯照射,每日2次 ,每次l520min。,并发症败血症,(一)发生原因 1输液系统被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通过输液引起严重医院内感染败血症。 2穿刺点局部细菌繁殖并随导管反复移动被带人体内及导管头端。导管败血症的病原常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念珠菌等。

11、 3营养液在配制过程中被病原菌污染使病原菌进入静脉,导致败血症。,并发症败血症,(二)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畏寒、寒颤、高热、剧烈恶心、呕吐、腰痛、紫绀、呼吸及心率增快,有的病人出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改变,而全身各组织器官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感染源。 (三)预防及处理 预防同发热反应 处理:发生输液败血症后,立即弃用原补液,重新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处理。,谢谢聆听,立即停止该组液体,更换针头及输液器,接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通畅,报告医生,吸氧,测量生命体征:T:38.8 P86次/分 R 20次/分 BP132/82mmHg ,按医嘱予异丙嗪注射液肌肉注射,保暖等对症处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留余液和输液器送检。完善护理记录,填写护理不良事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