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专题六基础实验与实验设计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51468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专题六基础实验与实验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专题六基础实验与实验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专题六基础实验与实验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专题六基础实验与实验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专题六基础实验与实验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专题六基础实验与实验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专题六基础实验与实验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限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2017安徽池州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A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生长素在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B在鉴定还原糖时为避免样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液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后,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D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可以观察到新鲜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解析: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A错误;甘蔗中富含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糖,B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

2、取样器取样后,可以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C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只能看到叶绿体的形态,看不到内部结构,D错误。答案:C2(2017山东枣庄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正确的是()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要先用8%的盐酸溶液处理,再用健那绿染色B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林德曼进行能量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解析: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不需要用盐酸溶液处理,A错误;用于

3、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因为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进行细胞分裂,所以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B错误;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将DNA和蛋白质分开,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它们各自的效应,C错误;林德曼进行能量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D正确。答案:D3恰当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获得科学的结论,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以病毒为材料探究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B以花生种子匀浆为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C以高等动物的睾丸为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以兔的血

4、液为材料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解析:病毒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代谢活动,因此以病毒为材料探究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A4下列是关于科学史中生物实验研究课题和实验方法或技术手段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卡尔文循环、DNA复制特点同位素标记法B分离细胞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技术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种群增长曲线模型构建法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酶具有催化作用对比实验法解析:卡尔文用14C作标记发现了CO2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的发现用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两者都使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分离细胞器应用的是差速离心法,噬菌体侵

5、染细菌实验也应用了离心技术,B正确;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绘制种群增长曲线(“J”或“S”型曲线)属于构建数学模型,C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用的是对比实验法,而探究酶具有催化作用采用的是对照实验的方法,D错误。答案:D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壁分离复原法可鉴别水稻种子细胞是死细胞还是活细胞B萨顿和摩尔根分别用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样方法可用于调查一块草地上蒲公英、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探索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提前进行预实验可大大减小实验误差解析:水稻种子细胞中没有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用染色法可鉴别水稻种子细胞是

6、死细胞(被染色)还是活细胞(未被染色),A错误;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他并没有证明此结论,B错误;样方法适用于调查蒲公英等双子叶草本植物以及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C正确;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可见,进行预实验的目的不是减小误差,D错误。答案:C6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浸泡过卡诺氏液的根尖B无水乙醇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将采集到的

7、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D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可用酒精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A正确;由于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B正确;在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将采集到的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以免腐烂,C正确;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用盐酸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D错误。答案:D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用健那绿染液染色线粒体时,需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盐酸在“低温诱导植物

8、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均可用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都必须用高倍显微镜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叶绿素的提取需用无水乙醇,若无,可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代替直接使用A一项B两项C三项 D四项解析:用健那绿染液染色线粒体时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不能用盐酸处理,错误;盐酸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

9、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都是配制解离液,正确;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正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若转换高倍镜观察不能升高镜筒,错误;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错误;叶绿素的提取需用无水乙醇,不能用95%的乙醇直接代替,错误。答案:C8黑藻是一种水生植物,叶片小而薄,小王同学利用黑藻进行下列生物学实验,其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A观察叶绿体蒸馏水B探

10、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1%的NaHCO3溶液C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30%蔗糖溶液、清水D提取叶绿体色素无水乙醇、碳酸钙、二氧化硅解析:叶绿体本身有颜色,不需染色,用蒸馏水制片就可以了,A正确;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至少要设置3个组:无CO2组、低CO2组、高CO2组,B错误;30%蔗糖溶液可使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用清水处理发生质壁分离的成熟植物细胞使其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正确;提取叶绿体色素要用到无水乙醇、碳酸钙、二氧化硅,无水乙醇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利于色素释放,D正确。答案:B9.(2017四川成都模拟)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赤

11、霉素(GA)溶液分别处理棉花植株的受精花(受精幼铃)和未受精花(未受精幼铃),24 h 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 的磷酸盐溶液(如图),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两种幼铃32P的放射性强度并统计两种幼铃的脱落率,实验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处理受精幼铃脱落率(%)未受精幼铃脱落率(%)放射性强度(cpm)受精幼铃未受精幼铃GA3.31814 24214 399H2O3.31009 6677 336AH2O处理组与GA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相等B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大于未受精幼铃CH2O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DGA对32P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解析:为了控制无

12、关变量,清水处理组和GA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应是相同的,A正确;由数据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GA处理组对受精幼铃的脱落率基本无影响而对未受精幼铃脱落率影响较大,B错误;清水组中的幼铃出现放射性强度的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C正确;GA处理组幼铃放射性强度高于清水组的,应是GA对32P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D正确。答案:B10下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从左侧泵入空气后,会产生某些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是该实验需要控制的一个无关变量B本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C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成透光的玻璃罩,实验现象会更明显D将丙玻璃罩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则会出现类

13、似的实验现象解析:本实验测定的是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温度是无关变量,实验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A正确;乙装置的作用是确保进入丙装置的气体中没有CO2,减少实验误差,B正确;如果玻璃罩透光,则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C错误;植物萌发的种子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释放CO2,D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1(2017广东广州统考)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测定CO2的浓度,12 h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温度()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14、开始时的CO2浓度(%)12 h后CO2浓度(%)12500.350.368225100.350.342325200.350.306425400.350.289525600.350.282625800.350.280725950.350.279请分析回答:(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_,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两种无关变量:_。(2)实验中第1组12 h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此时,该生物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3)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C3化合物的含量会_,原因是_。(4)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_。解析:(1)由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光照强度是该实验对实验结果能够产生确定影响并且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