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aaa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47042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jaaaa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ajaaaa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ajaaaa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ajaaaa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ajaaaa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jaaaa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jaaaa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人教版必修,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河。 由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盾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皇权,相权,中央,地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趋势,加强,(1)汉高祖:汉承秦制,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2)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将诸侯王任免权收归中央,(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封地,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病因诊断:汉高祖实行封国制,为后代留下隐患 对诊下药:分封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给割据留 温床,2、唐朝的

2、节度使和藩镇,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唐朝:,削弱,安史之乱,藩镇 割据,唐玄宗 设藩镇,宋太祖陵墓永昌陵,永昌陵石刻,宋太祖像,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武艺高强,创太祖长拳。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在位17年,终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死后葬于河南巩县永昌陵。,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进一步加强,(1)措施:,1)军事:收兵权,编禁军;,2)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3)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改变了唐末五代

3、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评价:,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元朝的行省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趋势,完善并发展,(1)措施:,(2)评价:,设行省制度,省下分设路、府、州、县,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形成内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2)魏晋南北朝:,三省

4、体制(即尚书、中书、门下),(3)隋唐:,三省六部制,(4)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5)元朝:,设中书省,相权得到强化,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隶属关系,六 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三 省,皇 帝,(相权一分为三),皇权独尊,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中书门下,皇 帝,(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相权一分为三),(总揽大权),汉 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品 行,门 第,才 学,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选官、用

5、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隋朝:,首创科举制,4、唐宋元:,继承并完善科举制,评价: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994年韩国再现科举,科举考场,宋代科举考试,小结与评价,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 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 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

6、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一练,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 ) A、削藩 B、郡国制 C、推恩令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 ) A、郡县制的实行 B、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C、三省六部制的推行 D、行省制度的创立 3、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4、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 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C,D,

7、B,B,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确立于唐太宗时期 B、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 C、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 D、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元朝设立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 A、中书省 B、中书门下C、行中书省 D、三省体制 7、汉朝选官实行的察举制,其选拔人才的依据是 A、门第 B、孝廉 C、进士 D、名望 8、我国古代采用科举取仕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 )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D,A,B,C,9、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

8、,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22史札记 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三: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前2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殒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外。 (同上) 材料四: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朝预闻政事。 汉书,问:(1)材料一中所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 (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由贵族将相变为布衣将相,汉武帝在列侯以外选任丞相。原因:列侯为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列侯后代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中外朝制度(或内朝制度)。实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