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4271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36.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自考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自考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自考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自考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2,学目习的和要求 了解:急救与重症监护的内容及基本操作 ICU的概况及监护范围 掌握:基础生命的救护概念方法、步骤及有效 指征 熟悉掌握:创伤急救四大技术,3,第一节 概述,急救与重症监护是指对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发作及垂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特点:疾病突然发作 病情短促 生命垂危 急救程序:院外急救,急诊抢救,重症监护,4,指在发生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院前急救 目的: 维持病人生命,防止再损伤 提高抢救成功率 减少致残 形式:现场及途中,院外急救,5,急诊抢救,专门区域接受首次医疗护理急救 急诊设有抢救技能娴熟的医护人员: 应急能力

2、强、迅速识别、明确诊断、稳定生命指征、急诊治疗处理 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分夺秒,6,重症监护,运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及监测手段,对 危重病人进行全身监护治疗 仪器设备:各种电子监护仪,观察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挽救病人生命,7,院前急救急诊科诊治ICU救治,现场抢救,转送医院,急诊室抢救,ICU病室,急救流程,8,三个组成部份,明确分工,相互密切联系,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急救网。为各种危重病人提供快速而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9,第二节 急救的组织、设备、管理,一 急救人员组织与管理 1 立即指定抢救负责人,组成抢救小组 2 制定抢救计划,指挥现场抢救行动 3 护理工作中做好查对及抢救记录

3、 4 抢救现场工作忙而不乱, 有序进行,10,二 急救设备与管理 急救设备和物品 吸氧、吸痰器 除颤器、心脏起搏器 呼吸机、简易呼吸器 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 心肺脑复苏板 洗胃机 急救车,11,急救车内物品,各种急救药 -中枢兴奋药、升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纠 正电解质和纠酸药、止血药、镇静药、解毒药、激 素类药及脱水剂等 无菌物品 -各种急救包、注射器、输液器、导管、引流瓶、敷料、治疗巾等 其他物品 -皮肤消毒液、血压计、听诊器、开口器、压舌板、 手电、喉镜等,12,急救设备的管理,抢救室内应备有性能良好完善的抢救器械和药物,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设备使用 严格执行“四定”:定数量、定

4、位置、 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 灭菌和检查维修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抢救用物使用后,及时清理、归位、补充 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标签清晰醒目 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应严格做好 三班交接,13,第三节 心肺脑复苏,定义 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突然停止,同时伴随呼吸停止。 发病特点:不可预料、意外性猝死 抢救及时、有效,其存活率高达7080,14,一 心脏骤停的原因,(1)创伤、电击、溺水、窒息 (2)器质性心脏病 (3)神经系统病变 (4)手术和麻醉意外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6)药物中毒或过敏,15,16,二 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突然意识丧失 颈动脉搏动不能触及 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5、 皮肤黏膜成灰色或发绀,17,三 心搏骤停缺氧对脑的损害,器官对缺氧的敏感顺序脑 心 肾 肝 脑组织代谢特点 *耗氧量高:重量占体重的2,耗氧量却占全身的 2025,幼儿时期约占50 *无氧代谢能力有限:放出能量占氧代谢的1/20 *对缺氧敏感:心脏停搏34分钟, 既可造成不可逆转 脑损伤,18,缺氧对脑组织的伤害 脑血管自动调节机能丧失,脑血流减少 微血管官腔狭窄,再灌注受限 脑细胞代谢紊乱脑水肿 二氧化碳蓄积渗透压 加重脑水肿,19,20,21,(一)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LS必须在4分钟建立) 又称现场急救,是心肺脑复苏中的初始急救技术,主要包括: *判断意识 *呼叫帮助 *开放

6、气道,四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仰面举颏法 托下颌法,22,*判断有无呼吸 一看:眼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 二听:有无气流呼出 三感觉:有无空气逸出,23,*实施人工呼吸 *判断大动脉消失:触摸不少于510s *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 胸压颈动脉压头压颈静脉压,口对口、口对鼻两种方法 在人工通气时先吹气2次,保持12s 容量:500600ml 频率:成人1012次/分,儿童1220次/分,24,*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双手重叠于胸骨下端将胸骨下压3.85cm 频率:80100次/分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一人操作:30:2 两人操作:15:2 做5个周期(2分钟)进行评估,25,26,27,28

7、,目的 帮助病人重新建立呼吸、循环功能,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促进脑功能 的恢复。,29,心泵血机制,胸外 按压,前向 血流,二尖瓣 三尖瓣 主A 瓣 肺A 瓣,关闭,开放,放松,静脉血被动吸回心脏,30,操作流程 病人的准备: -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去枕、头后仰 -解开病人领扣、领带、腰带 环境准备: -场地宽阔,必要时遮挡 -光线充足,病室安静,31,清理呼吸道 环甲膜穿刺 气管插管术 气管切开术 口对口人工呼吸 频率:成人:1012次/分 口对鼻人工呼吸 儿童:1220次/分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婴幼儿:3040次/分 使用简易呼吸器、呼吸机 吹气:呼气=1:2,手法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

8、压,频率:80100次/分 按压:放松=1:2,判断意识、心跳、呼吸,呼救,同时作好病人准备,操作步骤,心前区叩击,开放气道,人工呼吸,32,33,注意事项: *手法开放气道中,托颈压额法禁用于头、颈部损伤病人 *口对口人工呼吸首次吹气宜连吹两口,每次吹气量成人 8001000ml,不超过1200ml *婴幼儿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吹气量: 1015ml/kg/次 *胸外按压禁用胸廓严重畸形、广泛肋骨骨折、心脏外伤、 血气胸等患者,34,*抢救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自主呼吸及心跳是否恢复 操作中换人,应于间歇时进行,中断的时间57s *颈或脊柱损伤谨慎,35,评价标准: (1)能触及大动脉搏动,肱动

9、脉收缩压60mmHg (2)自主呼吸恢复、改善 (3)面色、口唇、甲床、皮肤等色泽转红润 (4)散大瞳孔缩小 (5)意识渐恢复,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 (6)有尿 (7)心电图改善,36,复苏中主要并发症发生有: 颈或脊柱损伤、胃膨胀、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肝脾裂伤、脂肪栓塞,37,(二)高级生命支持 目的:稳定心肺功能,将自主循环转为有效循环 -建立输液管道给予药物及体液治疗 -持续心电图监护 -心室纤颤治疗 (三)持续生命治疗 目的:监测心肺肝肾凝血及消化功能 -病情观察 进一步的治疗护理,38,思考题,心跳骤停的诊断标准及判断方法 基础生命三大要点 终止CPR的标准,39

10、,第四节 创伤急救技术,40,正确抢救,避免不必要伤亡,正确运用四项急救技术,掌握心肺脑 复苏术,熟练日常急 救知识,41,止血,创伤急救四大技术,包扎,固定,搬运,42,出血形态,皮下出血 内出血 外出血,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鲜红喷射,暗红涌出,鲜红渗出,43,出血临床表现,一 止血法,44,急救措施 -确定危害因素 -监测生命体征 -建立静脉通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45,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止血方法,填塞止血法,结扎止血法,1 迅速止血,46,加压法(直接压迫止血法):多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血 方法:用无菌敷料直接压在伤口上,以三角巾、 绷带

11、均匀包扎松紧适度,47,包扎原则,绷带松紧程度以可制止出血及固定敷料即可 包扎四肢时应尽量露出手指和脚趾,以便观察血循 不在骨折处打结 包扎后每隔10min检查一次血循情况,48,指压法:适用于头、颈、四肢中等级较大的出血 方法:用手指压迫出血伤口近心端动脉,49,止血带法:在加压包扎无效时使用,常用的有充气和 橡胶止血带 使用原则:不能用于头部、颈部和胸部,会造成 永久 性的神经损伤。 只能在生死线上紧急情况下使用 方法:在出血部位近端,尽量靠近伤口以减少缺血范围 上臂中下1/3禁止上止血带(桡神经)前臂、小腿 也不宜,因有两根长骨,可使血液阻断,50,扎止血带注意事项,选择有弹性的胶管或布

12、条,不可使用非弹性的绳索和电线 避免直接扎在皮肤上,应加以衬垫 松紧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触摸不到脉搏搏动为准 每隔3060min,应放松12min,放松时改为指压 扎止血带后应在患者身体明显处标明扎和松的时间 止血带使用时间4小时,51,止血带代用品: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 领带、围巾、衣袖等 结扎法:对较大血管出血、使用时切记勿伤 及神经,52,加压包扎止血法,53,54,指压止血法,55,56,57,止血带止血,58,止血带代用品止血,59,加垫屈肢止血法,填塞止血法,60,二 包扎法,目的:保护伤口,减少出血和污染 用物:三角巾、绷带、无菌纱布等,61,分类,1 绷带 棉布、粗布、弹

13、性网状织物、特殊纸张或其他材料常用的有款5cm长600cm和宽8cm、长600cm两种 目的:在敷料上直接加压止血,防止肿胀,62,方法 (1)“8”字形包扎法 (2) 环形包扎法 (3) 蛇形包扎法 (4) 螺旋形包扎法 注意事项 -必须在敷料上打结 -搭接部位不可直接 在伤口上 -松紧适宜,63,血液循环受影响表现,伤者手部或皮肤苍白-转为灰白或蓝色 皮肤得冰变冷 局部赶到刺痛或麻痹 伤肢无法活动 毛细血管再充血时间延长 远端脉搏微弱或消失,64,三角巾,65,适用于颜面外伤,66,67,适用于下颌、耳部、前额颞部小范围伤口,68,腋下三角巾包扎,69,胸部三角巾包扎,70,目的 -限制受

14、伤部位的活动度 -减轻疼痛,保护受伤肢体 -防止损伤血管、神经及重要脏器 -利于后期治疗、康复 -便于伤员的搬运,三 固定法,71,1、肱骨骨折固定法,常见骨折固定法,72,2、大腿骨折,73,3、脊柱骨折,74,注意事项,1)先止血、包扎、抗休克,然后再固定 2)不把刺出的骨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 3)发现脱位骨端对皮肤神经、血管有潜在性压迫 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将肢体牵引复位在固定 4)夹板的长、宽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 必须超过上、下两个关节 还要固定上、下两关节 5)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 6)固定应松紧适度,将指(趾)端露出 7)固定中避免不必要的搬动,75,四 搬运法,(一)基本原则

15、 及时、迅速、安全,防止再次受伤,76,(二)转运技术,拖运法 挽扶法 手座法,人工搬运法,担架使用法,行走时保持平衡,患者脚在前, 上救护车时头在前,注意安全,77,(1)挽扶法:适合那些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神志清醒的伤病员。 (2)背负法:适用于老幼、体轻、神志清醒的伤病员。如有上、下肢及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3)爬行法: 适用于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 (4)抱持法:适于年幼或体轻、无骨折且伤势不重的伤员。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拖运法等,(图二),(图一),(图三),(图四),78,两位救护员的搬运方法: (1)手座法:适用于神志 清醒的伤员。 (2)双人拉车式:适

16、用于 意识不清的伤员。,(图5),(图6),79,三人或四人搬运: 三人或四人适用于平托法搬运,主要用于有脊柱骨折的伤员。 三人异侧运送 :见(图7) 四人异侧运送:见(图8),(图8),(图7),80,担架使用法,81,82,第五节 給氧与吸痰,一 氧气吸入法 通过給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况,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83,(一)缺氧的临床表现,84,轻度:12L/min 中度:24L/min 重度:46L/min 小儿:12L/min 低浓度吸氧:35%(3.5L/min),氧气流量,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