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2011基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42549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炎病毒----2011基概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肝炎病毒----2011基概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肝炎病毒----2011基概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肝炎病毒----2011基概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肝炎病毒----2011基概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炎病毒----2011基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炎病毒----2011基概(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新乡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周亚莉,目 的 要 求,掌 握,肝炎病毒的概念、型别及其主要特征,甲肝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与特异性预防,乙肝病毒的病毒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病毒学检查与人工自动免疫,熟 悉,甲肝病毒病毒学特征及抗原检测的意义,了 解,其他类型肝炎病毒的特点及其与HAV、HBV的区别,肝 炎 病 毒,肝炎病毒是指侵害肝脏为主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组不同种属的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由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及

2、肝癌相关。 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 已型肝炎病毒(HFV) 庚型肝炎病毒(HGV) TT型肝炎病毒(TTV),HAV的结构,1、核心+ssRNA,2、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3、无包膜,4、极少变异,只有一个血清型,6、抵抗力较强,5、对人、猴源细胞敏感,增殖缓慢,CPE少见,在水中,泥沙和毛蚶等水生贝类中可存活较长时间,HAV的致病性,粪口途径传播,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殖,肠道与局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肝脏为最终靶器官(主要是免疫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传 染 源:病人,免疫性,主要为体液免疫,预后良好。,所致疾病:甲型肝炎,常见症状,流感样症状 厌食 恶心

3、 黄疸(眼部及皮肤呈黄色) 尿黄 腹痛 乏力,隐性感染多;无慢性病例和病毒携带者,与肝癌无关;99%预后良好。,常见症状: 感冒加胃炎, 警惕是肝炎。,病 毒 学 检 查,标本的采集,粪便,血清,病毒学检查不作为常规方法,血清学检查,早 期 诊 断 检测抗HAV-IgM,流行病学调查 检测抗HAV-IgG,PCR快速检测HAV RNA以诊断甲肝,甲 肝 的 防 治,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 切断传播途径:严防病从口入 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水产品不宜生吃;水果蔬菜 要洗干净. 保护易感人群: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及病人接触者 (1)被动免疫可用丙种球蛋白 (2)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治

4、疗以休息、饮食为主,适当用护肝药物,毛蚶,乙 型 肝 炎 病 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概述,1963年Blumberg首先发现了HAA。 1970年Dane在电镜下观察到了完整病毒。 1991年将乙肝病毒列入嗜肝DNA病毒科。 HBV流行久远、传播广泛,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3.5亿人携带HBV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人群HBV携带率为10%,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电镜下的乙肝病毒,病毒装配过剩的表面蛋白 及少量的前S蛋白,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聚合而成,乙肝病毒Dane颗粒结构模式图,DNA多聚酶,双股DNA,核心,HBcAg,HB

5、eAg,内衣壳,外衣壳,脂质双层,外壳蛋白,PreS1,PreS2,HBsAg,有逆转录酶活性 有合成DNA功能,双股的DNA,短正股,长负股,负股DNA核酸序列分区,S区,HBsAg、PreS1、PreS2,C区,HBcAg、HBeAg,P区,DNA多聚酶,X区,HBxAg,HBV的基因组结构,3.2Kb不完全双链环状DNA,含4个ORF,HBV的复制,乙 肝 病 毒 的 抗 原 组 成,外壳蛋白,PreSI抗原,PreS2抗原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HBsAg,抗原决定簇a亚型共有,抗原决定簇d/y 抗原决定簇w/r,亚型特异性,两组互为排斥。,内壳蛋白,HBcAg血中不易检出,HB

6、eAg可溶性蛋白,游离于血清中,其消长 与病毒体、DNA多聚酶成正比,HBxAg可反式激活细胞的癌基因及某些病毒基因,主要乙肝病毒的抗原及其抗体的意义,Pre-S,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表位,阻止HBV与肝细胞结合,说明病情好转,HBsAg,是HBV感染的重要标志,主要的保护性抗体,机体对HBV有免疫力,HBcAg,HBV正在复制,HBeAg,HBV正在复制,有强传染性,复制减弱,传染性减小,HBxAg,与肝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HBsAb,抗Pre-S,HBcAb-IgM,HBeAb,血中不易检出,既往感染,HBcAb-IgG,HBV的其它生物学性状,培养,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 组织细胞培养

7、尚未成功,目前采用DNA转染的细胞培养系统,抵抗力-较强,不被70%乙醇灭活。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 高压蒸汽灭菌法、10010min和环氧乙烷等均可灭活。,致 病 性,(一)传染源 : 患者、HBsAg(+)携带者 (二)传播途径: 1.血或血制品传播 微量污染血经皮肤黏膜 微小伤口进入即可感染。 2.母婴传播 胎儿期、围生期、哺乳传播。 3.性传播,(伤口渗出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唾液,非传播方式,致 病 机 理,机体对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免疫病理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为主,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膜表面表达病毒抗原,自身抗原,肝细胞损伤,感染细胞少,免疫应答正常,急性肝炎,感染细胞多,免疫

8、应答强,重症肝炎,免疫应答低下,慢性肝炎,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PS),病毒变异:逃逸免疫,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次要作用 免疫病理损伤作用:主要作用,(三)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机体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导致HBV持续性感染,造成长期携带者或慢性感染 。,2.细胞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机体免疫以杀伤性T细胞(CTL)为主,过度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大面积的肝细胞肝细胞损伤,导致重症肝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导致慢性感染。,肝细胞表面的表达引起病毒特异性抗原 暴露出自身抗原LSP(liver specific p

9、rotein)。,3.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5.HBV 与原发性肝癌有关,HBxAg可激活癌基因,是致癌的启动因子。,三、微生物学检查,HBV-DNA检测:诊断乙肝及疗效参考指标。,HBV-DNA多聚酶的检测:活动性肝炎指标。,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检测血清标志物,HBsAg+是HBV感染的指标之一,急性肝炎恢复后,一般在14个月HBsAg即消失。若持续6个月以上则认为已向慢性肝炎转化。无症状HBsAg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但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 抗-Hbs为主要保护性抗体,抗-HBs的出现常显示患者已恢复或痊愈。 HBeAg阳性提示体内HBV在复制,如转为

10、阴性表示病毒停止复制。抗-HBe阳性,表示HBV复制能力减弱,传染性降低。乙肝病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即指由HBeAg阳性转为抗-HBe阳性 抗-HBc IgM阳性,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具有强的传染性,不符合血清HBsAg(+)、 HBeAg (+)和抗-HBc(+) 的解释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恢复期 D.无症状抗原携带者 E.血清有传染性,牛刀小试,防 治 原 则,预防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新生儿、儿童、医护人员、乙型肝炎病人家庭成员、婚前检查(其配偶为阳性者),主动免疫,适用于所有新生儿以及所有血清中HBsAg、

11、HBsAb阴性的人,被动免疫,治疗原则,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HBIg),广谱抗病毒药物、调节免疫功能、护肝,1、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抗原组成。 2、传染源、传播方式、临床类型。 3、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4、人工自动免疫的应用,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 ),曾被命名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PT- NANB HCV主要经血或血制品传播,目前占输血后肝炎的 80%90%。 在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率为2.1%。其临床和流行病学 特点类似乙型肝炎,但症状较轻,感染易于慢性化, 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HCV

12、呈球形 单股正链RNA病毒, 有包膜 有刺突,一、病毒结构,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似HBV 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潜伏期: 4-8周,75发展为慢性肝炎,有些发展为肝硬化 无症状HCV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见 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 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丙肝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免疫力不牢固,丙型肝炎的特点,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2%-5% 随着年龄的增长,丙肝病毒携带率亦增高 易感人群感染HCV后,慢性化的比例高达50%以上 乙肝患者容易重叠HCV感染,HCV的诊断及预防,检查病毒RNA 检测抗HCV:ELISA或Western blot 我国规定,检测抗HCV作

13、为筛选献血员的必须步骤 对血制品亦需检测以防止被HCV污染 因HCV免疫原性不强及变异,目前尚无可用疫苗,丁 型 肝 炎 病 毒,单负链环状RNA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 由HBsAg构成其外壳。 HDV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形成35-40nm球形颗粒。,丁型肝炎的特点,只能感染HBsAg阳性的病人 我国丁肝感染率在1.6%-5%,西南地区感染率高 患者可不定期隔离,或隔离至肝功能正常,或HBsAg阴转。 病原学检查为HDAg、抗HD及HDV-RNA。持续高滴度IgG型抗HD是慢性HDV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志。一旦乙肝患者感染

14、了HDV,尤其是在慢性乙肝的基础上感染,容易发展成为重度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致 病 性,传播方式:与乙肝基本相同,主要经输血或注射传 播。与乙肝相比,HDV母婴传播少见,而 性传播相对重要。,传 染 源 :HDV感染的病人和携带者,临床特征,联合感染 Coinfection,HDV与HBV同时或间隔时间不长感染同一病人,自限性的良性过程,一般不转为慢性,血清转氨酶有两次升高,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再感染HDV,常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HDV致病作用主要是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15、HEV),无包膜的3234nm大小的球形单正链RNA病毒,复制方式可能与HAV相似,有3个ORF,两个血清型,致病性及免疫,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 由胆汁经粪便排出体外 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作用 多表现为急性戊型肝炎 孕妇感染常致流产,死亡率较高,五种肝炎病毒比较,HAV,HBV,HCV,HDV,HEV,小 结,五种肝炎病毒的比较:甲肝和乙肝,甲肝: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预防,乙肝:,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乙肝的抗原结构、传染源、传播途径、免疫性,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乙肝的防治原则,丙肝:传播途径与防治原则与乙肝相似,丁肝:缺陷病毒,戊肝:传播途径,名词解释: 1、大球型颗粒(Dane颗粒) 2、小球型颗粒 简答题: 1、肝炎病毒中,可以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有哪些, 怎么预防? 2、简述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用途。 3、哪些肝炎病毒可以进行预防接种?,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